标签:成员变量 相互 信息 count 读者 完成 char text 不同
C++的static有两种用法:面向过程程序设计中的static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static。前者应用于普通变量和函数,不涉及类;后者主要说明static在类中的作用。
一、面向过程设计中的static
1、静态全局变量
在全局变量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变量就被定义成为一个静态全局变量。我们先举一个静态全局变量的例子,如下:
//Example 1
#i nclude <iostream.h>
void fn();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void main()
{
n=20;
cout<<n<<endl;
fn();
}
void fn()
{
n++;
cout<<n<<endl;
}
静态全局变量有以下特点:
静态变量都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包括后面将要提到的静态局部变量。对于一个完整的程序,在内存中的分布情况如下图:
代码区 |
全局数据区 |
堆区 |
栈区 |
一般程序的由new产生的动态数据存放在堆区,函数内部的自动变量存放在栈区。自动变量一般会随着函数的退出而释放空间,静态数据(即使是函数 内部的静态局部变量)也存放在全局数据区。全局数据区的数据并不会因为函数的退出而释放空间。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Example 1中的代码中将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改为
int n; //定义全局变量
程序照样正常运行。
的确,定义全局变量就可以实现变量在文件中的共享,但定义静态全局变量还有以下好处:
您可以将上述示例代码改为如下:
//Example 2
//File1
#i nclude <iostream.h>
void fn();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void main()
{
n=20;
cout<<n<<endl;
fn();
}
//File2
#i nclude <iostream.h>
extern int n;
void fn()
{
n++;
cout<<n<<endl;
}
编译并运行Example 2,您就会发现上述代码可以分别通过编译,但运行时出现错误。试着将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改为
int n; //定义全局变量
再次编译运行程序,细心体会全局变量和静态全局变量的区别。
2、静态局部变量
在局部变量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变量就被定义成为一个静态局部变量。
我们先举一个静态局部变量的例子,如下:
//Example 3
#i nclude <iostream.h>
void fn();
void main()
{
fn();
fn();
fn();
}
void fn()
{
static n=10;
cout<<n<<endl;
n++;
}
通常,在函数体内定义了一个变量,每当程序运行到该语句时都会给该局部变量分配栈内存。但随着程序退出函数体,系统就会收回栈内存,局部变量也相应失效。
但有时候我们需要在两次调用之间对变量的值进行保存。通常的想法是定义一个全局变量来实现。但这样一来,变量已经不再属于函数本身了,不再仅受函数的控制,给程序的维护带来不便。
静态局部变量有以下特点:
3、静态函数
在函数的返回类型前加上static关键字,函数即被定义为静态函数。静态函数与普通函数不同,它只能在声明它的文件当中可见,不能被其它文件使用。静态函数只能操作静态成员变量(有待商榷。。。),还可以作为回调函数,最重要的是函数没有this指针。
静态函数的例子:
//Example 4
#include <iostream.h>
static void fn();//声明静态函数
void main()
{
fn();
}
void fn()//定义静态函数
{
int n=10;
cout<<n<<endl;
}
定义静态函数的好处:
二、面向对象的static关键字(类中的static关键字)
1、静态数据成员
在类内数据成员的声明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数据成员就是类内的静态数据成员。先举一个静态数据成员的例子。
//Example 5
#include <iostream.h>
class Myclass
{
public:
Myclass(int a,int b,int c);
void GetSum();
private:
int a,b,c;
static int Sum;//声明静态数据成员
};
int Myclass::Sum=0;//定义并初始化静态数据成员
Myclass::Myclass(int a,int b,int c)
{
this->a=a;
this->b=b;
this->c=c;
Sum+=a+b+c;
}
void Myclass::GetSum()
{
cout<<"Sum="<<Sum<<endl;
}
void main()
{
Myclass M(1,2,3);
M.GetSum();
Myclass N(4,5,6);
N.GetSum();
M.GetSum();
}
可以看出,静态数据成员有以下特点:
2、静态成员函数
与静态数据成员一样,我们也可以创建一个静态成员函数,它为类的全部服务而不是为某一个类的具体对象服务。静态成员函数与静态数据成员一样,都是类的内部实现,属于类定义的一部分。普通的成员函数一般都隐含了一个this指针,this指针指向类的对象本身,因为普通成员函数总是具体的属于某个类的具体对象的。通常情况下,this是缺省的。如函数fn()实际上是this->fn()。但是与普通函数相比,静态成员函数由于不是与任何的对象相联系,因此它不具有this指针。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无法访问属于类对象的非静态数据成员,也无法访问非静态成员函数,它只能调用其余的静态成员函数。下面举个静态成员函数的例子。
//Example 6
#include <iostream.h>
class Myclass
{
public:
Myclass(int a,int b,int c);
static void GetSum();/声明静态成员函数
private:
int a,b,c;
static int Sum;//声明静态数据成员
};
int Myclass::Sum=0;//定义并初始化静态数据成员
Myclass::Myclass(int a,int b,int c)
{
this->a=a;
this->b=b;
this->c=c;
Sum+=a+b+c; //非静态成员函数可以访问静态数据成员
}
void Myclass::GetSum() //静态成员函数的实现,注意此处无static
{
// cout<<a<<endl; //错误代码,a是非静态数据成员
cout<<"Sum="<<Sum<<endl;
}
void main()
{
Myclass M(1,2,3);
M.GetSum();
Myclass N(4,5,6);
N.GetSum();
Myclass::GetSum();
}
关于静态成员函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为什么需要类静态成员?
有时候某个类的多个对象需要访问一个全局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一个全局对象”比“每个类都维持一个独立的数据成员”要更为有效。而类静态成员与全局变量相比,又有两点好处:(a)不存在与程序中其他全局名字冲突的可能性;(b)可设置为private,实现信息隐藏。
(2)类静态成员的特点
对于非静态数据成员,每个类对象都有自己的拷贝,而静态数据成员对每个类类型只有一个拷贝。由于静态数据成员分配在全局数据区,因此在程序开始运行时就必须存在,故静态数据成员的空间分配和初始化不可能在main函数或其他函数中完成(因而在局部类中也不允许出现静态数据成员)。这样一来,静态数据成员的空间分配和初始化只可能有以下三种途径:(a)类的头文件:这里有类的声明。但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静态数据成员,在程序中也只能存在一个定义,而类的头文件可能被重复引用而出现重复定义;(b)main函数前的全局数据声明和定义处:这种方法也有问题,每一个使用该类的程序都必须在此处定义一下该类的静态成员,这是不现实的;(c)类定义的内部实现:这是最为理想的方式,引用时只需包含头文件即可。
#include "account.h"
double Account::_interestRate = 0.05
(3)类静态成员的定义
在对静态数据成员进行定义时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a)在类定义之外定义时,静态成员的名字必须被其类名限定修饰,前不可再添加static;(b)像int等有序类型的静态数据成员可在类定义中初始化,但仍需在类定义外进行定义,但此时已不能指定初始值;
// 头文件
class Account
{
// ...
private:
static const int nameSize = 16;//内部初始化
static const char name[nameSize];//注意可用nameSize定义数组(此变量必须同时为静态和常量,且在类内部初始化)
};
// 文本文件
const int Account::nameSize; // 若已经在类内部初始化,此句可有可无
const char Account::name[nameSize] = "Saving Account";//外部定义并初始化
(4) 类静态成员的访问:
在类的成员函数中可以直接访问该类的静态数据成员,而在非成员函数中可使用成员访问操作符或类名限定修饰的方式进行访问。
(5)静态成员函数:
静态成员函数无法访问属于具体类对象的非静态数据成员,也无法访问非静态成员函数,他只能访问静态数据成员和调用其余的静态成员函数。这样一来,就能防止类的非静态数据成员遭受窜改。静态成员函数没有this指针,任何在静态成员函数中显式或隐式地引用这个指针都将导致编译时刻错误。
标签:成员变量 相互 信息 count 读者 完成 char text 不同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yangxx-1990/p/745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