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set 坚持 乱码 col 解决 format 编辑 div 查看
python解释器在加载 .py 文件中的代码时,会对内容进行编码(默认ASCII),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电脑编码系统,主要用于显示现代英语和其他西欧语言,其最多只能用 8 位来表示(一个字节),即:2**8 = 256,所以,ASCII码最多只能表示 256 个符号。显然ASCII码无法将世界上的各种文字和符号全部表示,所以,就需要新出一种可以代表所有字符和符号的编码,即:Unicode
Unicode(统一码、万国码、单一码)是一种在计算机上使用的字符编码。Unicode 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字符编码方案的局限而产生的,它为每种语言中的每个字符设定了统一并且唯一的二进制编码,规定虽有的字符和符号最少由 16 位来表示(2个字节),即:2 **16 = 65536,注:此处说的的是最少2个字节,可能更多。
UTF-8,是对Unicode编码的压缩和优化,不再使用最少使用2个字节,而是将所有的字符和符号进行分类:ascii码中的内容用1个字节保存、欧洲的字符用2个字节保存,东亚的字符用3个字节保存。所以,python解释器在加载 .py 文件中的代码时,会对内容进行编码(python3.x默认UTF-8)。
a="明" # 查看a中的方法 print(dir(a)) # 显示a的数据类型 print(type(a)) # 显示a的码值 print(ord(a)) # 26126 # 将码值转换成对应的字符 print(chr(26126)) # 明
a="明天" # len-字符的长度 print(a.__len__()) # bytes的长度 print(a.encode("utf-8").__len__())
在计算机内存中,统一使用Unicode编码,当需要保存到硬盘或者需要传输的时候,就转换为UTF-8编码。用记事本编辑的时候,从文件读取的UTF-8字符被转换为Unicode字符到内存里,编辑完成后,保存的时候再把Unicode转换为UTF-8保存到文件:
浏览网页的时候,服务器会把动态生成的Unicode内容转换为UTF-8再传输到浏览器,所以你看到很多网页的源码上会有类似<meta charset="UTF-8" />
的信息,表示该网页正是用的UTF-8编码。
2)byte
由于Python的字符串类型是str,在内存中以Unicode表示,一个字符对应若干个字节。如果要在网络上传输,或者保存到磁盘上,就需要把str变为以字节为单位的bytes,bytes的每个字符都占有一个字节。反过来,如果我们从网络或磁盘上读取了字节流,那么读到的数据就是bytes。要把bytes变为str,就需要用decode()方法:
# 编码 a="ABC" print(a.encode("utf-8")) b="小明" # 会报错,中文超出了ascii范围 # print(b.encode("ascii")) print(b.encode("utf-8")) # b‘\xe5\xb0\x8f\xe6\x98\x8e‘ # 解码 print(b‘\xe5\xb0\x8f\xe6\x98\x8e‘.decode("utf-8")) print(b"abc".decode("ascii"))
1个中文字符经过UTF-8编码后通常会占用3个字节,而1个英文字符只占用1个字节。在操作字符串时,我们经常遇到str和bytes的互相转换。为了避免乱码问题,应当始终坚持使用UTF-8编码对str和bytes进行转换。
标签:set 坚持 乱码 col 解决 format 编辑 div 查看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janghe/p/745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