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where 多表查询 alt 符号 3.1 覆盖 第一个 表示 exist
上一篇讲了比较简单的单表查询以及MySQL的组函数,这一篇给大家分享一点比较难得知识了,关于多表查询,子查询,左连接,外连接等等。希望大家能都得到帮助!
在开始之前因为要多表查询,所以搭建好环境:
1)创建数据表suppliers
前面已经有一张表是book表,我们在建立一张suppliers(供应商)表和前面的book表对应。
也就是说 让book中s_id字段值指向suppliers的主键值,创建一个外键约束关系。
其实这里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外键约束关系,只是模拟,让fruits中的s_id中的值 能匹配到 suppliers 中的主键值,通过手动添加这种数据,来达到这种关系。
反正是死数据,也不在添加别的数据,就不用建立外键约束关系了,这里要搞清楚。
2)插入数据
1)为表取别名
因为是对两张表进行查询了,那么每次写表名的话就有点麻烦,所以用一个简单别名来代表表名
格式:表名 AS 别名
2)为字段取别名
给字段名取别名的原因是有些字段名是为了显示更加清楚
举例:select b_price as ‘价格‘ from book;
需求:查询书的编号、书的名字、书的批发商编号、书的批发商名字
分析:看下要求,就知道要查询两张表,如果需要查询两张表,那么两张表的关系必定是外键关系,或者类似于外键关系(类似于也就是说两张表并没有真正加外键约束,
但是其特点和外键是一样的,就像上面我们手动创建的两张表一样,虽然没有设置外键关联关系,但是其特性跟外键关系是一样的。)
select b.b_id,b.b_name,s.s_id,s.s_name from book as b,suppliers as s where b.s_id=s.s_id;
注意:第一个执行的是FROM,所以上面为表取别名,在语句的任何地方的可以使用
了解了上面的两张表基本的连接查询后,内连接查询就很简单了,因为内连接跟上面的作用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语法的不一样。
格式:表名 INNER JOIN 表名 ON 连接条件
需求::查询书的编号、书的名字、书的批发商编号、书的批发商名字(这个和上面的一样,我们看一下语法上有什么不一样的)
select b.b_id,b.b_price,s.s_id,s.s_name from book as b inner join suppliers as s on b.s_id=s.s_id;
其实还有一种自然连接:涉及到的两张表都是同一张表。
举例:查看书id为g2的供应商供应的其他书?
select b2.b_id,b2.b_name from book as b1 inner join book as b2 on b1.s_id=b2.s_id and b1.b_id=‘g2‘;
分析:把book表分开看成是两张完全一样的表,在b1表中找到b_id=‘g2‘的s_id,然后到b2这张表中去查找和该s_id相等的记录,也就查询出来了问题所需要的结果。
还有另一种方法,不用内连接查询,通过子查询也可以做到,下面会讲解,这里先给出答案,到时可以回过头来看看这个题。
select b_id,b_name from book where s_id=(select s_id from book where b_id=‘g2‘);
结果和上面的一样
内连接是将符合查询条件(符合连接条件)的行返回,也就是相关联的行就返回。
外连接除了返回相关联的行之外,将没有关联的行也会显示出来。
为什么需要将不没关联的行也显示出来呢?这就要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了,就比如,order和customers,顾客可以有订单也可以没订单,现在需要知道所有顾客的下单情况,而我们不能够只查询出有订单的用户,
而把没订单的用户丢在一边不显示,这个就跟我们的业务需求不相符了,有人说,既然知道了有订单的顾客,通过单表查询出来不包含这些有订单顾客,不就能达到我们的要求吗,这样是可以,但是很麻烦,如何能够将其一起显示并且不那么麻烦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有了外连接查询这个东西了。
格式: 表名 LEFT JOIN 表名 ON 条件;
返回包括左表中的所有记录和右表中连接字段相等的记录,通俗点讲,就是除了显示相关联的行,还会将左表中的所有记录行度显示出来。
简单的说:连接两张表,查询结果包含左边表的所有数据以及右边表和左边表有关系的数据。
实例:为了演示我们的效果我们给suppliers添加两条数据
select s.s_id,s.s_name,b.b_id,b.b_name
from suppliers as s left join book as b
on s.s_id=b.s_id;
分析:suppliers表是在LEFT JOIN的左边,所以将其中所有记录度显示出来了,有关联项的,也有没有关联项的。这就是左外连接的意思,将左边的表所有记录都显示出来(前提是按照我们所需要的字段,
也就是SELECT 后面所选择的字段)。如果将suppliers表放LEFT JOIN的右边,那么就不会在显示80和90这两条记录了。来看看
格式: 表名 RIGHT JOIN 表名 ON 条件
返回包括右表中的所有记录和右表中连接字段相等的记录。其实跟左外连接差不多,就是将右边的表给全部显示出来
在连接查询(内连接、外连接)的过程中,通过添加过滤条件,限制查询的结果,使查询的结果更加准确,通俗点讲,就是将连接查询时的条件更加细化。
1)在book和suppliers表中使用INNER JOIN语法查询suppliers表中s_id为70的供应商的供货信息?
select s.s_id,s.s_name,b.b_id,b.b_name
from book as b inner join suppliers as s
on s.s_id=b.s_id and s.s_id=70;
2)在fruits表和suppliers表之间,使用INNER JOIN语法进行内连接查询,并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
select s.s_id,s.s_name,b.b_id,b.b_name
from book as b inner join suppliers as s
on s.s_id=b.s_id order by b.s_id; //对b.s_id进行升序。默认的是ASC,所以不用写。
子查询,将查询一张表得到的结果来充当另一个查询的条件,这样嵌套的查询就称为子查询。
搭建环境:
表tb1: 表tb2:
1)ANY关键字接在一个比较操作符的后面,表示若与子查询返回的任何值比较为TRUE,则返回TRUE,通俗点讲,只要满足任意一个条件,就返回TRUE。
SOME关键字和ANY关键字的用法一样,作用也相同。
实例:select num1 from tb1 where num1> any(select num2 from tb2); //这里就是将在tb2表中查询的结果放在前一个查询语句中充当条件参数。只要num1大于其结果中的任意一个数,那么就算匹配。
2)ALL关键字表示需要同时满足所有条件
select num1 from tb1 where num1> all(select num2 from tb2); //num1需要大于所有的查询结果才算匹配
EXISTS关键字后面的参数是任意一个子查询,如果子查询有返回记录行,则为TRUE,外层查询语句将会进行查询,如果子查询没有返回任何记录行,则为FALSE,外层查询语句将不会进行查询。
除了使用关键字ALL、ANY、SOME等之外,还可以使用普通的比较运算符。来进行比较。比如我们上面讲解内连接查询的时候,就用过子查询语句,并且还是用的=这个比较运算符。
合并结果集,将多个结果集拼接在一起。合并的时候只关注列数相同,不关注数据类型。但是在没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将数据类型不同的列进行合并。
当数据类型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合并时,合并之后列的数据类型是varchar类型。在合并的时候会消除重复的行,不消除重复的行,可使用union all。
利用UNION关键字,可以将查询出的结果合并到一张结果集中,也就是通过UNION关键字将多条SELECT语句连接起来,注意,合并结果集,只是增加了表中的记录,并不是将表中的字段增加,仅仅是将记录行合并到一起。其显示的字段应该是相同的,不然不能合并。
UNION:不使用关键字ALL,执行的时候会删除重复的记录,所有返回的行度是唯一的,
UNION ALL:不删除重复航也不对结果进行自动排序。
格式:
SELECT 字段名,... FROM 表名
UNION[ALL]
SELECT 字段名,... FROM 表名
1)查询书价小于50,查询s_id为50或70的书的信息,使用union
使用UNION,而不用UNION ALL的话,重复的记录就会被删除掉。
使用REGEXP关键字来指定正则表达式,画一张表格,就能将下面所有的度覆盖掉。
1)查询一特定字符开头或字符串开头的记录
select * from book where b_name REGEXP ‘^j‘; //以j开头的记录
注意:唯一的差别就在正则表达式不一样,一般使用这种模糊查询,使用MySQL中的‘_‘和‘%‘就已经足够了。
2)查询以特定字符或字符串结尾的记录
3)用符号"."来替代字符串中的任意一个字符
4)使用"*"和"+"来匹配多个字符
5)匹配指定字符串
6)匹配指定字符中的任意一个
7)匹配指定字符以外的字符
8)使用{n,}或者{n,m}来指定字符串连续出现的次数
觉得不错的大佬点个“”推荐“”哦!
标签:where 多表查询 alt 符号 3.1 覆盖 第一个 表示 exist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zhangyinhua/p/750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