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编程语言 > 详细

廖雪峰python摘录二轮2

时间:2017-09-17 22:03:16      阅读:287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eth   err   服务器   obj   读取数据   eve   级别   区分   内存   

1 >>> def set_age(self, age): # 定义一个函数作为实例方法
2 ...     self.age = age
3 ...
4 >>> from types import MethodType
5 >>> s.set_age = MethodType(set_age, s) # 给实例绑定一个方法
6 >>> s.set_age(25) # 调用实例方法
7 >>> s.age # 测试结果
8 25

2、四点需要注意: 1、类和实例都可以动态绑定属性和方法。类绑定的属性和方法可以作用于 实例,反之则不可以; 2、类动态绑定方法和实例绑定不同,绑定属性时两者相同 类绑定属性:Student.sex = ‘M‘ 实例绑定属性:s.sex = ‘M‘ 类绑定方法:from types import MethodType def set_sex(self, sex): self.sex = sex Student.set_sex = set_sex 实例绑定方法:from types import MethodType def set_sex(self, sex): self.sex = sex s.set_sex = MethodType(set_sex, s) 3、slots可以限制类和实例的属性。使用slots限制后,类和对应的实例不能随意动态绑定属性 4、slots不可继承。也就是说父类的限制不会继承给子类。

3、动态语言和静态语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函数和类的定义,不是编译时定义的,而是运行时动态创建的。

4、

有的错误是程序编写有问题造成的,比如本来应该输出整数结果输出了字符串,这种错误我们通常称之为bug,bug是必须修复的。

有的错误是用户输入造成的,比如让用户输入email地址,结果得到一个空字符串,这种错误可以通过检查用户输入来做相应的处理。

还有一类错误是完全无法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预测的,比如写入文件的时候,磁盘满了,写不进去了,或者从网络抓取数据,网络突然断掉了。这类错误也称为异常,在程序中通常是必须处理的,否则,程序会因为各种问题终止并退出。

5、

1 try:
2     foo()
3 except ValueError as e:
4     print(ValueError)
5 except UnicodeError as e:
6     print(UnicodeError)

第二个except永远也捕获不到UnicodeError,因为UnicodeErrorValueError的子类,如果有,也被第一个except给捕获了。

6、使用try...except捕获错误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跨越多层调用,比如函数main()调用foo()foo()调用bar(),结果bar()出错了,这时,只要main()捕获到了,就可以处理

 1 def foo(s):
 2     return 10 / int(s)
 3 
 4 def bar(s):
 5     return foo(s) * 2
 6 
 7 def main():
 8     try:
 9         bar(0)
10     except Exception as e:
11         print(Error:, e)
12     finally:
13         print(finally...)

也就是说,不需要在每个可能出错的地方去捕获错误,只要在合适的层次去捕获错误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写try...except...finally的麻烦。

7、

当程序出现错误,python会自动引发异常,也可以通过raise显示地引发异常。一旦执行了raise语句,raise后面的语句将不能执行。

这就是logging的好处,它允许你指定记录信息的级别,有debuginfowarningerror等几个级别,当我们指定level=INFO时,logging.debug就不起作用了。同理,指定level=WARNING后,debuginfo就不起作用了。这样一来,你可以放心地输出不同级别的信息,也不用删除,最后统一控制输出哪个级别的信息。

logging的另一个好处是通过简单的配置,一条语句可以同时输出到不同的地方,比如console和文件。

8、读写文件前,我们先必须了解一下,在磁盘上读写文件的功能都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现代操作系统不允许普通的程序直接操作磁盘,所以,读写文件就是请求操作系统打开一个文件对象(通常称为文件描述符),然后,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从这个文件对象中读取数据(读文件),或者把数据写入这个文件对象(写文件)。

 

很多时候,数据读写不一定是文件,也可以在内存中读写。

StringIO顾名思义就是在内存中读写str。

要把str写入StringIO,我们需要先创建一个StringIO,然后,像文件一样写入即可:

 1 >>> from io import StringIO
 2 >>> f = StringIO()
 3 >>> f.write(hello)
 4 5
 5 >>> f.write( )
 6 1
 7 >>> f.write(world!)
 8 6
 9 >>> print(f.getvalue())
10 hello world!

TypeError: initial_value must be unicode or None, not str 错误处理》》》

response.read() returns an instance of bytes while StringIO is an in-memory stream for text only. Use BytesIO instead.

From What‘s new in Python 3.0 - Text Vs. Data Instead Of Unicode Vs. 8-bit

 9、

BytesIO

StringIO操作的只能是str,如果要操作二进制数据,就需要使用BytesIO。

BytesIO实现了在内存中读写bytes,我们创建一个BytesIO,然后写入一些bytes:

10、

Python语言特定的序列化模块是pickle,但如果要把序列化搞得更通用、更符合Web标准,就可以使用json模块。

json模块的dumps()loads()函数是定义得非常好的接口的典范。当我们使用时,只需要传入一个必须的参数。但是,当默认的序列化或反序列机制不满足我们的要求时,我们又可以传入更多的参数来定制序列化或反序列化的规则,既做到了接口简单易用,又做到了充分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11、

由于Python是跨平台的,自然也应该提供一个跨平台的多进程支持。multiprocessing模块就是跨平台版本的多进程模块。

multiprocessing模块提供了一个Process类来代表一个进程对象

12、正则表达式中,如果直接给出字符,就是精确匹配。用\d可以匹配一个数字,\w可以匹配一个字母或数字

    .可以匹配任意字符

      要匹配变长的字符,在正则表达式中,用*表示任意个字符(包括0个),用+表示至少一个字符,用?表示0个或1个字符,用{n}表示n个字符,用{n,m}表示n-m个字符

 

\d{3}\s+\d{3,8}

我们来从左到右解读一下:

  1. \d{3}表示匹配3个数字,例如‘010‘

  2. \s可以匹配一个空格(也包括Tab等空白符),所以\s+表示至少有一个空格,例如匹配‘ ‘‘ ‘等;

  3. \d{3,8}表示3-8个数字,例如‘1234567‘

要做更精确地匹配,可以用[]表示范围,比如:

  • [0-9a-zA-Z\_]可以匹配一个数字、字母或者下划线;

  • [0-9a-zA-Z\_]+可以匹配至少由一个数字、字母或者下划线组成的字符串,比如‘a100‘‘0_Z‘‘Py3000‘等等;

  • [a-zA-Z\_][0-9a-zA-Z\_]*可以匹配由字母或下划线开头,后接任意个由一个数字、字母或者下划线组成的字符串,也就是Python合法的变量;

  • [a-zA-Z\_][0-9a-zA-Z\_]{0, 19}更精确地限制了变量的长度是1-20个字符(前面1个字符+后面最多19个字符)。

A|B可以匹配A或B,所以(P|p)ython可以匹配‘Python‘或者‘python‘

^表示行的开头,^\d表示必须以数字开头。

$表示行的结束,\d$表示必须以数字结束。

你可能注意到了,py也可以匹配‘python‘,但是加上^py$就变成了整行匹配,就只能匹配‘py‘了。

我们强烈建议使用Python的r前缀,就不用考虑转义的问题了

 

除了简单地判断是否匹配之外,正则表达式还有提取子串的强大功能。用()表示的就是要提取的分组(Group)。比如:

^(\d{3})-(\d{3,8})$分别定义了两个组,可以直接从匹配的字符串中提取出区号和本地号码:

 

除了简单地判断是否匹配之外,正则表达式还有提取子串的强大功能。用()表示的就是要提取的分组(Group)。比如:

^(\d{3})-(\d{3,8})$分别定义了两个组,可以直接从匹配的字符串中提取出区号和本地号码:

 

如果一个正则表达式要重复使用几千次,出于效率的考虑,我们可以预编译该正则表达式,接下来重复使用时就不需要编译这个步骤了,直接匹配:

1 >>> import re
2 # 编译:
3 >>> re_telephone = re.compile(r^(\d{3})-(\d{3,8})$)
4 # 使用:
5 >>> re_telephone.match(010-12345).groups()
6 (010, 12345)
7 >>> re_telephone.match(010-8086).groups()
8 (010, 8086)

 

13、

因为互联网协议包含了上百种协议标准,但是最重要的两个协议是TCP和IP协议,所以,大家把互联网的协议简称TCP/IP协议。

通信的时候,双方必须知道对方的标识,好比发邮件必须知道对方的邮件地址。互联网上每个计算机的唯一标识就是IP地址,类似123.123.123.123。如果一台计算机同时接入到两个或更多的网络,比如路由器,它就会有两个或多个IP地址,所以,IP地址对应的实际上是计算机的网络接口,通常是网卡。

IP协议负责把数据从一台计算机通过网络发送到另一台计算机。数据被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通过IP包发送出去。由于互联网链路复杂,两台计算机之间经常有多条线路,因此,路由器就负责决定如何把一个IP包转发出去。IP包的特点是按块发送,途径多个路由,但不保证能到达,也不保证顺序到达。

 

14、

一个IP包除了包含要传输的数据外,还包含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源端口和目标端口。

端口有什么作用?在两台计算机通信时,只发IP地址是不够的,因为同一台计算机上跑着多个网络程序。一个IP包来了之后,到底是交给浏览器还是QQ,就需要端口号来区分。每个网络程序都向操作系统申请唯一的端口号,这样,两个进程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建立网络连接就需要各自的IP地址和各自的端口号。

一个进程也可能同时与多个计算机建立链接,因此它会申请很多端口。

 

创建Socket时,AF_INET指定使用IPv4协议,如果要用更先进的IPv6,就指定为AF_INET6SOCK_STREAM指定使用面向流的TCP协议,这样,一个Socket对象就创建成功,但是还没有建立连接。建立TCP连接后,我们就可以向新浪服务器发送请求,要求返回首页的内容:

# 发送数据:
s.send(bGET / HTTP/1.1\r\nHost: www.sina.com.cn\r\nConnection: close\r\n\r\n)
# 接收数据:
buffer = []
while True:
    # 每次最多接收1k字节:
    d = s.recv(1024)
    if d:
        buffer.append(d)
    else:
        break
data = b‘‘.join(buffer)

 

接收数据时,调用recv(max)方法,一次最多接收指定的字节数,因此,在一个while循环中反复接收,直到recv()返回空数据,表示接收完毕,退出循环。

当我们接收完数据后,调用close()方法关闭Socket,这样,一次完整的网络通信就结束了:

用TCP协议进行Socket编程在Python中十分简单,对于客户端,要主动连接服务器的IP和指定端口,对于服务器,要首先监听指定端口,然后,对每一个新的连接,创建一个线程或进程来处理。通常,服务器程序会无限运行下去。

同一个端口,被一个Socket绑定了以后,就不能被别的Socket绑定了。

UDP的使用与TCP类似,但是不需要建立连接。此外,服务器绑定UDP端口和TCP端口互不冲突,也就是说,UDP的9999端口与TCP的9999端口可以各自绑定。

 15、为了便于程序保存和读取数据,而且,能直接通过条件快速查询到指定的数据,就出现了数据库(Database)这种专门用于集中存储和查询的软件

 

表是数据库中存放关系数据的集合,一个数据库里面通常都包含多个表,比如学生的表,班级的表,学校的表,等等。表和表之间通过外键关联。

要操作关系数据库,首先需要连接到数据库,一个数据库连接称为Connection;

连接到数据库后,需要打开游标,称之为Cursor,通过Cursor执行SQL语句,然后,获得执行结果。

Python定义了一套操作数据库的API接口,任何数据库要连接到Python,只需要提供符合Python标准的数据库驱动即可。

# 导入SQLite驱动:
>>> import sqlite3
# 连接到SQLite数据库
# 数据库文件是test.db
# 如果文件不存在,会自动在当前目录创建:
>>> conn = sqlite3.connect(test.db)
# 创建一个Cursor:
>>> cursor = conn.cursor()
# 执行一条SQL语句,创建user表:
>>> cursor.execute(create table user (id varchar(20)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
<sqlite3.Cursor object at 0x10f8aa260>
# 继续执行一条SQL语句,插入一条记录:
>>> cursor.execute(insert into user (id, name) values (\‘1\‘, \‘Michael\‘))
<sqlite3.Cursor object at 0x10f8aa260>
# 通过rowcount获得插入的行数:
>>> cursor.rowcount
1
# 关闭Cursor:
>>> cursor.close()
# 提交事务:
>>> conn.commit()
# 关闭Connection:
>>> conn.close()
 1 >>> conn = sqlite3.connect(test.db)
 2 >>> cursor = conn.cursor()
 3 # 执行查询语句:
 4 >>> cursor.execute(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1,))
 5 <sqlite3.Cursor object at 0x10f8aa340>
 6 # 获得查询结果集:
 7 >>> values = cursor.fetchall()
 8 >>> values
 9 [(1, Michael)]
10 >>> cursor.close()
11 >>> conn.close()

使用Python的DB-API时,只要搞清楚ConnectionCursor对象,打开后一定记得关闭,就可以放心地使用。

使用Cursor对象执行insertupdatedelete语句时,执行结果由rowcount返回影响的行数,就可以拿到执行结果。

使用Cursor对象执行select语句时,通过featchall()可以拿到结果集。结果集是一个list,每个元素都是一个tuple,对应一行记录。

 

在Python中操作数据库时,要先导入数据库对应的驱动,然后,通过Connection对象和Cursor对象操作数据。

要确保打开的Connection对象和Cursor对象都正确地被关闭,否则,资源就会泄露。

如何才能确保出错的情况下也关闭掉Connection对象和Cursor对象呢?请回忆try:...except:...finally:...的用法。

 

 

 

 

 

 

 

 
 
 
 

 

廖雪峰python摘录二轮2

标签:eth   err   服务器   obj   读取数据   eve   级别   区分   内存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xflqm/p/7531005.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