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总结了一下《数据库》,画了两个图,下面就根据我的图,说下学习的知识。
图 1
图 2
如图1,数据库生命周期主要分为三大阶段:规划、设计、实现,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然后从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规划阶段主要是说明软件是“干什么”的,根据用户需求产生概念模型,最形象的方法就是运用ER模型,即实体联系模型。
然后说设计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分为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当然还涉及到开发环境,这里介绍两种:power builder和SQL sever2000,其实我们都使用过SQL sever2008了,这本书显然“太老了”。逻辑设计产生逻辑模型,在图2中应该是选定DBMS软件之后出现,主要依赖于软件,它有三种分类,层次、网状和关系模型(二维表)。我们现在应用最多的就是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包含多个关系模式,逻辑设计的目的就是把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好的概念模型转换为与选用的具体机器上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这里就是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定义关系模式的语言我们可以选用SQL语言。物理设计产生物理结构,就是数据库的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安排和存取方法,区别于逻辑设计,它完全依赖于硬件。
最后就是数据库的实现了。数据库设计好了就应该开始使用了,这时就应该编制并调试相应的应用程序了,之后进行少部分数据入库,开始数据库的试运行。主要是进行性能和功能的调试。当然维护是必不可少的。数据的安全性我们应该都考虑到。
下面说下图2,图2的大角色就是DBS(数据库系统)了,它包括DBA(数据库管理员),DBMS(软件),DB(数据库)。应用程序通过DBMS去接触DB中的数据,然后DB再通过DBMS将查询结果进行处理反馈给应用程序。DBMS中含有DDL的编译程序(定义数据库的三级两层),DML的编译程序或解释程序(增、删、改、查),还有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数据字典-DD。DBS运行时,DBMS要对其进行监控。DBS运行的最小逻辑单位是“事务”,对数据库的操作都要以事务为单位来执行或撤销。DBA通过DBMS中的某些程序和DD系统来掌握整个DBS的工作情况。所以DBA的责任是相当重的,需要水平高、资历深的人担任。
这就是我对本书的理解,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xfz0330/article/details/3913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