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www inux 3.3 转义 over 理解 应该 冒号 指定
print()
函数可以接受多个字符串,用逗号“,”隔开,就可以连成一串输出:
>>> print(‘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Python的语法比较简单,采用缩进方式;
# print absolute value of an integer: a = 100 if a >= 0: print(a) else: print(-a)
# 开头的是注释;其他每一行都是一个语句,当语句以冒号:
结尾时,缩进的语句视为代码块。
缩进的坏处就是“复制-粘贴”功能失效了,这是最坑爹的地方。当你重构代码时,粘贴过去的代码必须重新检查缩进是否正确。
Python程序是大小写敏感的,如果写错了大小写,程序会报错。
如果 ‘ 本身也是一个字符,那就可以用 "" 括起来,比如 "I‘m OK" 包含的字符是I,‘,m,空格,O,K这6个字符。
字符串内部既包含‘又包含" ---可以用转义字符\
来标识
‘I\‘m \"OK\"!‘
转义字符\
可以转义很多字符,比如\n
表示换行,\t
表示制表符,字符\
本身也要转义,所以\\
表示的字符就是\
>>> print(‘I\‘m ok.‘) I‘m ok. >>> print(‘I\‘m learning\nPython.‘) I‘m learning Python. >>> print(‘\\\n\\‘) \
布尔值可以用and
、or
和not
运算。
空值是Python里一个特殊的值,用None
表示。None
不能理解为0
,因为0
是有意义的,而None
是一个特殊的空值。
a = ‘ABC‘ b = a a = ‘XYZ‘ print(b)
最后一行打印出变量b
的内容到底是‘ABC‘
呢还是‘XYZ‘
?如果从数学意义上理解,就会错误地得出b
和a
相同,也应该是‘XYZ‘
,但实际上b
的值是‘ABC‘。
执行a = ‘ABC‘
,解释器创建了字符串‘ABC‘
和变量a
,并把a
指向‘ABC‘
:
执行b = a
,解释器创建了变量b
,并把b
指向a
指向的字符串‘ABC‘
:
执行a = ‘XYZ‘
,解释器创建了字符串‘XYZ‘,并把a
的指向改为‘XYZ‘
,但b
并没有更改:
所以,最后打印变量b
的结果自然是‘ABC‘
了。
在Python中,通常用全部大写的变量名表示常量。
在Python中,有两种除法:
一种除法是/
>>> 10 / 3 3.3333333333333335
/
除法计算结果是浮点数,即使是两个整数恰好整除,结果也是浮点数:
>>> 9 / 3 3.0
还有一种除法是//
,称为地板除,两个整数的除法仍然是整数:
>>> 10 // 3 3
Python还提供一个余数运算,可以得到两个整数相除的余数:
>>> 10 % 3 1
Python 3版本中,字符串是以Unicode编码的,也就是说,Python的字符串支持多语言
>>> print(‘包含中文的str‘) 包含中文的str
对于单个字符的编码,Python提供了ord()
函数获取字符的整数表示,chr()
函数把编码转换为对应的字符:
>>> ord(‘A‘) 65 >>> ord(‘中‘) 20013 >>> chr(66) ‘B‘ >>> chr(25991) ‘文‘
计算str
包含多少个字符,可以用len()
函数:
>>> len(‘ABC‘) 3 >>> len(‘中文‘) 2
Python源代码也是一个文本文件,所以,当你的源代码中包含中文的时候,在保存源代码时,就需要务必指定保存为UTF-8编码。当Python解释器读取源代码时,为了让它按UTF-8编码读取,我们通常在文件开头写上这两行:
#!/usr/bin/env python3 # -*- coding: utf-8 -*-
第一行注释是为了告诉Linux/OS X系统,这是一个Python可执行程序,Windows系统会忽略这个注释;
第二行注释是为了告诉Python解释器,按照UTF-8编码读取源代码,否则,你在源代码中写的中文输出可能会有乱码。
标签:www inux 3.3 转义 over 理解 应该 冒号 指定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webcome/p/762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