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二、Mac&ip&port
三、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四、网络接口命名规范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Linux网络属性配置
计算机网络:
文本流:把文件变成bit(01)流,传输,文本在线缆中传输的是bit流
根据时钟频率来决定:例如1s震动1000次,标识1s可以传输1000个数据流
为了完成数据传输:调制数字信号频率是很重要的
同步传输
异步传输
文件的开始和结束位置,传输的频率,同步还是异步:都需要双方设备之间协定好
接收方阻塞,数据丢失,介质有效距离等各种问题
计算机网络:
TCP/IP:协议栈,协议栈(使用)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OSI:开发系统互联 //七层模型 ,学习模型
OSI是后期细化的
CSMA/CD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token ring//谁拿到令牌,谁先发送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48 bits:IANA,ICANN //6段8位
//8bit,2^4*2==16*2
24bits:需购买,2^24次方,前24bit需要申请
地址块:2^24次方
开放的才是永久的
网桥/交换机:隔离冲突域
接口两侧本地通信:不会发送到其他网络,在网桥的这个接口内,而不会传输到其他接口
默认会在整个网络中传输
非本地通信:传递该信息
mac地址表
注意:网桥内部有一个表,mac地址表,记录传输的信息,刚开始为空
路由器:隔离广播域
二、Mac&ip&port
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网络号+主机号
IP:32bits,4段8bit 2^8=256
IPv4:128bits,
IP地址分类:0000-0111
A类//第一位为0000
1-127.*.*.* //0000 0000-0111 1111
网络数量:126,127环回地址
每个网络中的主机数量:2^24-2
//全0标识网络本身,全1标识广播
子网掩码:255.0.0.0
私网地址:10.0.0.0/255.0.0.0
B类// 1000-1011
前两bit为网络号,后两bit为主机号
1000 0000-1011 1111 //128-191
网络数:2^24
每个网络中的主机数量:2^16-2
默认子网掩码:255.255.0.0
私网地址:172.16.0.0-172.31.0.0
C类:1100-1101
前三位为网络号,后1段位主机号
1100 0000-1101 1111 //192-223
网络数量:2^8
每个子网中的主机数量:2^8-2
默认子网掩码:255.255.255.0
私网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
D类://组播通信 1110
前四位为网络号,后
1110 0000 - 1110 1111 //224-239
默认子网掩码:255.255.255.
网络个数:2^4-2
私网地址:
E类://科研1111 0
前
1111 0000 - 1111 0111 //240-255
每个网络中的主机数:2^3-2
默认子网掩码:
私网地址
网桥:MAC地址表
静态指定
动态学习:根据源地址学习,
TTL生存周期
交换机:switch:多端口网桥
路由器:router
静态指定
动态学习
rip2,ospf,eigrp,等
OS:多用户,多任务
多任务:多进程同时运行
Client:主动出击,临时可用地址,端口
//端口:标识每一个进程进行网络通信的
2^16:65535:1-65535
server:端口固定
1-1023:固定分配,只有管理员才有权限启动
1024-4W:半固定,不常见,
4W:随机端口,每一个进程临时通信,都可以使用
Server:固定且明确的地址,守株待兔
进程地址:IP:PORT,socket 地址
由内核提供的,向内核申请
OS:硬件,内核,应用程序,库应用程序
OS:内核空间+用户空间 //kernel | user space
一个端口,在同一时刻,只能被一个进程使用
进程需要注册套接字:端口使用
进程是需要靠套接字进行通信的
完成通信至少需要三个地址:
mac地址:实现本地通信
ip地址:跨网络通信//仅仅是用来标识使用,具体到内网还是靠mac通信,把ip转换成mac地址
套接字地址:通信的发起者
MAC:本地通信:范围:本地局域网
ip:界定通信主机,源和目标,范围:全球互联网
port:界定范围,范围:主机
具体内部的数据是如何组织的则需要application layer来查看
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三、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
OSI模型 TCP/IP栈
通信子网:在内核空间实现
资源子网:在用户空间实现
通信过程:封装与解封装
transport首部:网络层首部:数据链路层报文
A-r1-r2--B //中间mac是来回变的,但是封装的ip层是不变的
所有的不相同网段之间的通信:必须要有路由器转发
默认网关:相当于总代理
ARP:地址解析协议,
局域网内部:通过arp请求,来获取对方的mac地址
ARP可以缓存下来的,不是权威结果
TTL生存周期保存新鲜度
路由条目:
目标地址 下一跳(next hop)//网关
目标地址的类别:
主机:主机路由
网络:网路路由
0.0.0.0/0.0.0.0 默认路由
www.baidu.com -->ip--->mac
FQDN-->ip:
本地:/etc/hosts文件
DNS:查找dns的ip地址,请求目标ip
将linux主机接入到网络中
IP/NETMASK:本地通信
路由(网关):跨网络通信
DNS服务器地址:基于主机名的通信
主DNS服务器地址:
备用DNS服务器地址:
第三备份DNS地址:
配置方式:
静态指定:服务器一般都是静态指定
命令:有的能保存到文件中,有的不能
配置文件:可能不会立即生效,有的需要强制内核重新执行配置文件
四、网络接口命名规范
网络接口的命名方式:
传统命名
以太网:ethX,eth0,eth1,...
PPP命名:pppX,ppp0,ppp1,...
可预测命名//根据udev
支持多种不同的命名机制
Fireware,拓扑结构
//例如第几个槽上的第几个接口等
(1)如果firmware或BIOS为主板上集成的设备提供了索引信息可用,则根据此索引进行命名,
如:eno1,eno2
(2)如果firmware或BIOS为PCI-E扩展槽所提供的的索引信息可用,且可预测,则根据次索引进行命名,ens1,ens2,...
(3)如果硬件接口的物理位置信息可用,则根据此信息命名,如enp2s0,
(4)如果用户显式定义,也可根据MAC地址定义,例如enx122161ab2e10,..
上述均不可用,则仍使用传统方式命名
根据(主板/pci-e扩展槽)索引,根据接口位置,MAC
eno1,ens1,en2s0,enx【12位】,eth0
命名格式的组成:
en:ethernet
wl:wlan
ww:wwan
名称的类型:
0:index>:集成设备的设备索引号on the fireware
s:slot>:扩展槽
x:mac>
p:bus,s:slot:基于总线及槽的拓扑结构进行命名p:public
本文出自 “黑马腾空”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hmtk520.blog.51cto.com/12595610/1977175
原文地址:http://hmtk520.blog.51cto.com/12595610/197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