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ython中,通常有这几种方式来表示时间:
时间戳(timestamp):通常来说,时间戳表示的是从1970年1月1日00:00:00开始按秒计算的偏移量。我们运行“type(time.time())”,返回的是float类型。
格式化的时间字符串(Format String)
结构化的时间(struct_time):struct_time元组共有9个元素共九个元素:(年,月,日,时,分,秒,一年中第几周,一年中第几天,夏令时)
其中计算机认识的时间只能是‘时间戳‘格式,而程序员可处理的或者说人类能看懂的时间有: ‘格式化的时间字符串‘,‘结构化的时间‘ ,于是有了下图的转换关系:
时间代码:
实现显示已经过去的时间 用格式化的时间形式输出,例如论坛上或者微博中“几分钟之前入热”的功能。
def timeer():
true_time=time.time() #发布的时间
time.sleep(10) #模拟过去的时间
time_now=time.time() #现在的时间
dif_time=time_now-true_time
struct_time=time.gmtime(dif_time)
return (‘过去了%d年%d月%d天%d小时%d分钟%d秒‘%(struct_time.tm_year-1970,struct_time.tm_mon-1,struct_time.tm_mday-1,struct_time.tm_hour, struct_time.tm_min,struct_time.tm_sec))
原文地址:http://11368245.blog.51cto.com/11358245/197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