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局限性 asc 它的 margin otto line max 应该 工作原理
Nicholas C.Zakas (《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的作者,NCZOnline -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Nicholas C. Zakas)说过,要想全面理解和掌握JavaScript,关键在于弄清楚它的历史、本质和局限性。这对CSS同样适用。
混沌未分天地乱,CSS的诞生就是为了终结当时由推动Web世界繁荣的首功之臣HTML引发的混乱局面。在1990~1993年Web世界还处于一片荒芜的时候,HTML这个勤劳而艰难生存的族群带着描述段落、标题、超链接等结构性内容(后来这些成员荣升HTML国的贵族,经过几次战乱并一直生活到现在)的技能给Web世界带来了生机。而后 Mosaic(早期的一款浏览器)的出现让文字和图片可以一起显示出来,也一夜之间让Web威名远扬,这里充满魔力与神奇。无数的站点冒了出来,无数的站点吸引无数的人,无数的人带来无数的新功能,我要字体能变色,我要字体能加粗,各种样式要求不断增加。HTML为了满足人们不断膨胀的欲望和要求努力扩充技能树,最后弄得自己苦不堪言,一大堆描述样式的标签(现在还有的<i><em>等)搞得开发乱七八糟。
结构化标记语言就这样变成了一坨一坨的字符串。
刚成立的Web世界联合国W3C并没有坐视不管,而是在积极的寻找与焦急的等待。终于他们找到了CSS。CSS在现在Web开发中可谓平淡无奇,写CSS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它就属于开发的一部分,但在当时却是绝无仅有的。它最初由H?¥kon Wium Lie于1994.10.10(他当时是Tim Berners-Lee在CERN的同事,Lee发明了万维网)提出来,由Bert Bos建议,经过W3C的公开和内部讨论最终在1996年底推出CSS1,并使之成为标准被推荐,很快浏览器厂商也争相在自家产品中实现以占领市场。这中间也并非一帆风顺,比如网景公司就提交了一种新语言JSSS来实现样式,但最终并没有被接受(这种开发标准之争一直存在,包括后来的JavaScript,以及现在开发中的很多新技术都是这样)。
CSS接过了HTML手中的样式表现接力棒,也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之旅。
CSS的本质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方面。 宏观上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控制页面的显示样式。包括布局,颜色,字体等。微观上则是实现这种控制功能的各种属性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了解定义就能干活,知道原理才能把活干好。
题主说属性太多,其实CSS就是去控制样式而已,网页样式是借鉴于传统的报纸等印刷品的排版。你随便在身边找一份报纸或者杂志的一页,用CSS尽可能的还原出来。整体布局还原出来问题应该不大,但是具体到细节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出来的效果总是跟想的不一样。这个时候就该去看看单个属性的工作原理,比如margin是用来控制外边距的但是用%的时候它是怎么计算的最终值呢?当发现出乎意料的时候就去Index 查一下属性的定义和值的计算方法。
常用基础样式:
“Tips:”
· 常用CSS属性margin和padding的%取值是基于包含块(离元素最近的块级祖先元素)的宽,注意是宽。
· 行内元素相关的内容区、行内框、基线这几个概念很重要。
· inline-block是,内部被解析为块级元素,自身被解析为行内元素。
· background-image可以同时为一个元素设置多个背景图配合background- position可以组合出神奇的效果。
· 浮动的元素会消除外边距重合,浮动的元素会被解析为块级元素。
· top,right,bottom,left,z-index这些属性只有用在定位元素(除了position为 static值)上才有效。
· overflow的值设置为scroll,在移动端可以做横向滑动效果。
· 除了做表格不要用table布局。
· 选择器都很简单,只说一类。结构伪类选择器,原理可以理解为先找到符合条 件的元素后,向上找到其父元素然后验证规则。
标签:局限性 asc 它的 margin otto line max 应该 工作原理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yachao1120/p/7798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