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可被浏览器执行的"超"文本,超文本指页面内可以包含图片,链接等非文本元素。
发展历史:来自百度百科,详情
- 超文本标记语言(第一版)——在1993年6月作为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IETF)工作草案发布(并非标准)
- HTML 2.0——1995年11月作为RFC 1866发布,在RFC 2854于2000年6月发布之后被宣布已经过时
- HTML 3.2——1997年1月14日,W3C推荐标准
- HTML 4.0——1997年12月18日,W3C推荐标准
- HTML 4.01(微小改进)——1999年12月24日,W3C推荐标准
- HTML 5——2014年10月28日,W3C推荐标准
xhtml(Extensible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超文本标记语言:语法上更加严谨的html。
- XHTML1.0——发布于2000年1月26日,是W3C推荐标准,后来经过修订于2002年8月1日重新发布。
- XHTML 1.1,于2001年5月31日发布,W3C推荐标准。
- XHTML 2.0,W3C工作草案。
- XHTML 5,从XHTML 1.x的更新版,基于HTML 5草案。
- HTML4.01 是常见的版本。
html文件以.htm或者.html为扩展名,方便操作系统或程序识别。
它的结构包括“头”部分(Head)、和“主体”部分(Body),“头”部提供关于网页的信息,“主体”部分提供网页的具体内容。
标记符<html>,说明该文件是用html来描述的,它是文件的开头;而</html>则表示文件的结尾。
<head></head>;这2个标记符分别表示头部信息的开始和结尾。包含于头部的标签有:
- <title>标签,定义文档的标题
- <base>标签,定义页面链接标签的默认链接地址
- <link>标签,定义一个文档和外部资源之间的关系
- <meta>,定义HTML文档中的元数据
- <script>,定义客户端的脚本文件
- <style>,定义了HTML文档的样式文件
<body></body>;网页中显示的实际内容均包含在这2个正文标记符之间。正文标记符又称为实体标记。
html属性:HTML 标签可以拥有属性,属性提供了有关 HTML 元素的更多的信息,属性总是以名称/值对的形式出现,
属性总是在 HTML 元素的开始标签中规定。
适用于大多数 HTML 元素的属性:
属性 | 值 | 描述 |
---|---|---|
class | classname | 规定元素的类名(classname) |
id | id | 规定元素的唯一 id |
style | style_definition | 规定元素的行内样式(inline style) |
title | text | 规定元素的额外信息(可在工具提示中显示) |
更多请参考W3school的HTML参考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