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编程语言 > 详细

[AlgorithmStaff] Bresenham快速直线算法

时间:2017-12-31 00:40:02      阅读:25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ack   color   代码   under   基于   9.png   col   绘制   大量   

操作系统:Windows8.1

显卡:Nivida GTX965M

开发工具:Unity2017.3 | NativeC


最近在学习 Unity tilemap Brush 自定义笔刷功能时候,看到其直线笔刷 LineBrush 是采用 Bresenham 算法实现,故借此机会在这里记录下学习过程,并在最后给出完整实现。

Introduction


Bresenham 是光栅化的直线算法,或者说是通过像素来模拟直线。比如下图所示像素点来模拟红色的直线。

技术分享图片

给定两个起点 P1(x1, y1) | P2(x2, y2),如何绘制两点之间的连线呢。这里假设斜率约束在技术分享图片,那么算法的过程如下:

  1. 绘制起点 (x1, y1)
  2. 绘制下一个点, X坐标加1,判断是否到终点,如果是则算法完成。否则找下一个点,由上图可知将要绘制的点不是右邻点,要么就是右上邻接点。
  3. 绘制点。
  4. 跳回第二步骤。
  5. 结束。

算法具体过程就是在每次绘制点的时候选取与直线的交点y坐标的差最小的那个点,如下图所示:

技术分享图片

那么问题聚焦在如何找最近的点,逻辑上每次 x 都递增 1y 则增加 1 或不增加。具体上图,假设已经绘制到了 d1 点,那么接下来 x1,但是选择 d2 还是 u 点呢,直观上可以知道 d2 与目标直线和 x + 1 直线的交点比较近,即纵坐标之差小。换句话说 (x + 1, y + 1) 点纵坐标差大于 0.5。 所以选择 d2 ,其他点也按照该规则执行。

The Basic Bresenham


技术分享图片

假设以 (x, y) 为绘制起点,一般情况下的直观想法是先求 m = dy /dxy 的增量),然后逐步递增 x, 设新的点为 x1 = x + j ,则 y1 = round(y + j * m) 。可以看到,这个过程涉及大量的浮点运算,效率上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在嵌入式应用中,DSP可以一周期内完成2次乘法,一次浮点却要上百个周期)。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Bresenham 算法,如图1, (x, y +ε) 的下一个点为 (x, y + ε + m), 这里 ε 为累加误差。可以看出,当 ε+m < 0.5 时,绘制 (x + 1, y) 点,否则绘制 (x + 1, y + 1) 点。每次绘制后, ε 将更新为新值:

            ε = ε + m ,如果 (ε + m) <0.5 (或表示为 2 * (ε + m) < 1 )

            ε = ε + m – 1,其他情况

将上述公式都乘以 dx ,并将 ε * dx 用新符号 ξ 表示,可得

            ξ = ξ + dy,如果 2 * (ξ + dy) < dx

            ξ = ξ + dy – dx,其他情况

可以看到,此时运算已经全变为整数了。以下为算法的伪代码:

ξ ← 0,y ← y1

For x ← x1 to x2 do

  Plot Point at (x, y)

  If (2(ξ + dy) < dx)

    ξ ←ξ + dy

  Else

    y ← y + 1,ξ ←ξ + dy – dx

  End If

End For

 Handing multiple slopes


 

 技术分享图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发现,当 dy > dx 或出现上图右侧情况时,便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这是由于我们只考虑 dx > dy, 且 (x, y) 的增量均为正的情况所致。经过分析,需要考虑 8 种不同的分区情况,如下图所示:

 技术分享图片

当然,如果直接在算法中对8种情况分别枚举, 那重复代码便会显得十分臃肿,因此在设计算法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各种情况的共性。比如右侧 X 正负 45 度分区仅仅是互为 Y 轴镜像的关系,在具体实现的时候设定正确增量方向即可。

Implementation


 下面给出基于C语言的实现:

void draw_line(int x1, int y1, int x2, int y2)
{
    int dx = x2 - x1;
    int dy = y2 - y1;
    int ux = ((dx > 0) << 1) - 1;
    int uy = ((dy > 0) << 1) - 1;
    int x = x1, y = y1, eps;

    eps = 0; dx = abs(dx); dy = abs(dy);
    if (dx > dy)
    {
        for (x = x1; x != x2; x += ux)
        {
            printf("x = %d y = %d\n", x, y);
            eps += dy;
            if ((eps << 1) >= dx)
            {
                y += uy; eps -= dx;
            }
        }
    }
    else
    {
        for (y = y1; y != y2; y += uy)
        {
            printf("x = %d y = %d\n", x, y);
            eps += dx;
            if ((eps << 1) >= dy)
            {
                x += ux; eps -= dy;
            }
        }
    }
}

测试数据分别为绿色线段,起点 (1,1)  终点 (10,10)  和 蓝色线段,起点 (1, 10)  终点 (10,1) 。

技术分享图片

测试数据分别为褐色线段,起点 (2,10)  终点 (4,1) 及起点 (6,9)  终点 (10,1)

技术分享图片

通过将程序运行的测试数据填充的表格后,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两点之间线段的连接路径。

Based on Unity


 Unity 官方的例子中已经给出了基于C#实现,代码如下:

// http://ericw.ca/notes/bresenhams-line-algorithm-in-csharp.html
        public static IEnumerable<Vector2Int> GetPointsOnLine(Vector2Int p1, Vector2Int p2)
        {
            int x0 = p1.x;
            int y0 = p1.y;
            int x1 = p2.x;
            int y1 = p2.y;

            bool steep = Math.Abs(y1 - y0) > Math.Abs(x1 - x0);
            if (steep)
            {
                int t;
                t = x0; // swap x0 and y0
                x0 = y0;
                y0 = t;
                t = x1; // swap x1 and y1
                x1 = y1;
                y1 = t;
            }
            if (x0 > x1)
            {
                int t;
                t = x0; // swap x0 and x1
                x0 = x1;
                x1 = t;
                t = y0; // swap y0 and y1
                y0 = y1;
                y1 = t;
            }
            int dx = x1 - x0;
            int dy = Math.Abs(y1 - y0);
            int error = dx / 2;
            int ystep = (y0 < y1) ? 1 : -1;
            int y = y0;
            for (int x = x0; x <= x1; x++)
            {
                yield return new Vector2Int((steep ? y : x), (steep ? x : y));
                error = error - dy;
                if (error < 0)
                {
                    y += ystep;
                    error += dx;
                }
            }
            yield break;
        }

最后将之前的两组数据带入Unity验证结果一致性:

技术分享图片

技术分享图片

可以看到前文程序算法输出的数据结果与Unity采用的 C# 实现结果一致。

Summary


参考资料:

http://blog.csdn.net/jinbing_peng/article/details/44797993

https://www.cnblogs.com/gamesky/archive/2012/08/21/2648623.html

http://www.cnblogs.com/pheye/archive/2010/08/14/1799803.html

[AlgorithmStaff] Bresenham快速直线算法

标签:ack   color   代码   under   基于   9.png   col   绘制   大量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eitao/p/8151487.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