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磁盘常见操作
df -Ph # 查看硬盘容量 df -T # 查看磁盘分区格式 df -i # 查看inode节点 如果inode用满后无法创建文件 du -h 目录 # 检测目录下所有文件大小 du -sh * # 显示当前目录中子目录的大小 mount -l # 查看分区挂载情况 fdisk -l # 查看磁盘分区状态 fdisk /dev/hda3 # 分区 mkfs -t ext3 /dev/hda3 # 格式化分区 fsck -y /dev/sda6 # 对文件系统修复 lsof |grep delete # 释放进程占用磁盘空间 列出进程后,查看文件是否存在,不存在则kill掉此进程 tmpwatch -afv 10 /tmp # 删除10小时内未使用的文件 勿在重要目录使用 cat /proc/filesystems # 查看当前系统支持文件系统 mount -o remount,rw / # 修改只读文件系统为读写 smartctl -H /dev/sda # 检测硬盘状态 smartctl -i /dev/sda # 检测硬盘信息 smartctl -a /dev/sda # 检测所有信息 e2label /dev/sda5 # 查看卷标 e2label /dev/sda5 new-label # 创建卷标 ntfslabel -v /dev/sda8 new-label # NTFS添加卷标 tune2fs -j /dev/sda # ext2分区转ext3分区 mke2fs -b 2048 /dev/sda5 # 指定索引块大小 dumpe2fs -h /dev/sda5 # 查看超级块的信息 mount -t iso9660 /dev/dvd /mnt # 挂载光驱 mount -t ntfs-3g /dev/sdc1 /media/yidong # 挂载ntfs硬盘 mount -t nfs 10.0.0.3:/opt/images/ /data/img # 挂载nfs 需要重载 /etc/init.d/nfs reload 重启需要先启动 portmap 服务 mount -o loop /software/rhel4.6.iso /mnt/ # 挂载镜像文件
磁盘IO性能检测
i
ostat -x 1 10 % user # 显示了在用户级(应用程序)执行时生成的 CPU 使用率百分比。 % system # 显示了在系统级(内核)执行时生成的 CPU 使用率百分比。 % idle # 显示了在 CPU 空闲并且系统没有未完成的磁盘 I/O 请求时的时间百分比。 % iowait # 显示了 CPU 空闲期间系统有未完成的磁盘 I/O 请求时的时间百分比。 rrqm/s # 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 delta(rmerge)/s wrqm/s # 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delta(wmerge)/s r/s # 每秒完成的读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rio)/s w/s # 每秒完成的写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wio)/s rsec/s # 每秒读扇区数。即 delta(rsect)/s wsec/s # 每秒写扇区数。即 delta(wsect)/s rkB/s # 每秒读K字节数。是 rsect/s 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需要计算) wkB/s # 每秒写K字节数。是 wsect/s 的一半。(需要计算) avgrq-sz #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 (扇区)。delta(rsect+wsect)/delta(rio+wio) avgqu-sz # 平均I/O队列长度。即 delta(aveq)/s/1000 (因为aveq的单位为毫秒)。 await #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 (毫秒)。即 delta(ruse+wuse)/delta(rio+wio) svctm #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 (毫秒)。即 delta(use)/delta(rio+wio) %util #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操作,或者说一秒中有多少时间 I/O 队列是非空的。即 delta(use)/s/1000 (因为use的单位为毫秒)
IO性能衡量标准
1、 如果 %util 接近 100%,说明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该磁盘可能存在瓶颈。 2、 idle 小于70% IO压力就较大了,一般读取速度有较多的wait. 3、 同时可以结合 vmstat 查看查看b参数(等待资源的进程数)和wa参数(IO等待所占用的CPU时间的百分比,高过30%时IO压力高) 4、 svctm 一般要小于 await (因为同时等待的请求的等待时间被重复计算了),svctm 的大小一般和磁盘性能有关,CPU/内存的负荷也会对其有影响,请求过多也会间接导致 svctm 的增加. await 的大小一般取决于服务时间(svctm) 以及 I/O 队列的长度和 I/O 请求的发出模式. 如果 svctm 比较接近 await,说明 I/O 几乎没有等待时间;如果 await 远大于 svctm,说明 I/O 队列太长,应用得到的响应时间变慢,如果响应时间超过了用户可以容许的范围,这时可以考虑更换更快的磁盘,调整内核 elevator 算法,优化应用,或者升级 CPU 5、 队列长度(avgqu-sz)也可作为衡量系统 I/O 负荷的指标,但由于 avgqu-sz 是按照单位时间的平均值,所以不能反映瞬间的 I/O 洪水。
创建swap文件方法
d
d if=/dev/zero of=/swap bs=1024 count=4096000
# 创建一个足够大的文件 # count的值等于1024 x 你想要的文件大小, 4096000是4G
mkswap /swap # 把这个文件变成swap文件 swapon /swap # 启用这个swap文件
/swap swap swap defaults 0 0
# 在每次开机的时候自动加载swap文件, 需要在 /etc/fstab 文件中增加一行
cat /proc/swaps # 查看swap swapoff -a # 关闭swap swapon -a # 开启swap
新硬盘挂载
fdisk /dev/sdc p # 打印分区 d # 删除分区 n # 创建分区,(一块硬盘最多4个主分区,扩展占一个主分区位置。p主分区 e扩展) w # 保存退出 mkfs -t ext3 -L 卷标 /dev/sdc1 # 格式化相应分区 mount /dev/sdc1 /mnt # 挂载 vi /etc/fstab # 添加开机挂载分区 LABEL=/data /data ext3 defaults 1 2 # 用卷标挂载 /dev/sdb1 /data4 ext3 defaults 1 2 # 用真实分区挂载 /dev/sdb2 /data4 ext3 noatime,defaults 1 2 第一个数字"1"该选项被"dump"命令使用来检查一个文件系统应该以多快频率进行转储,若不需要转储就设置该字段为0 第二个数字"2"该字段被fsck命令用来决定在启动时需要被扫描的文件系统的顺序,根文件系统"/"对应该字段的值应该为1,其他文件系统应该为2。若该文件系统无需在启动时扫描则设置该字段为0 当以 noatime 选项加载(mount)文件系统时,对文件的读取不会更新文件属性中的atime信息。设置noatime的重要性是消除了文件系统对文件的写操作,文件只是简单地被系统读取。由于写操作相对读来说要更消耗系统资源,所以这样设置可以明显提高服务器的性能.wtime信息仍然有效,任何时候文件被写,该信息仍被更新。
磁盘大于 2T 分区
parted /dev/sdb # 针对磁盘分区 (parted) mklabel gpt # 设置为 gpt (parted) print (parted) mkpart primary 0KB 22.0TB # 指定分区大小 Is this still acceptable to you? Yes/No? Yes Ignore/Cancel? Ignore (parted) print Model: LSI MR9271-8i (scsi) Disk /dev/sdb: 22.0T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gpt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Flags 1 17.4kB 22.0TB 22.0TB primary (parted) quit
mkfs.ext4 -b 4096 /dev/sdb1 # 小于16T如使用ext4指定块大小 块大小影响磁盘分区大小 mkfs.xfs -f /dev/sdb1 # 大于16T必须使用XFS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