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logging.basicConfig()函数中通过具体参数来更改logging模块默认行为,可用参数有 filename:用指定的文件名创建FiledHandler(后边会具体讲解handler的概念),这样日志会被存储在指定的文件中。 filemode:文件打开方式,在指定了filename时使用这个参数,默认值为“a”还可指定为“w”。 format:指定handler使用的日志显示格式。 datefmt:指定日期时间格式。 level:设置rootlogger(后边会讲解具体概念)的日志级别 stream:用指定的stream创建StreamHandler。可以指定输出到sys.stderr,sys.stdout或者文件,默认为sys.stderr。若同时列出了filename和stream两个参数,则stream参数会被忽略。 #格式 %(name)s:Logger的名字,并非用户名,详细查看 %(levelno)s:数字形式的日志级别 %(levelname)s:文本形式的日志级别 %(pathname)s: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的完整路径名,可能没有 %(filename)s: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的文件名 %(module)s: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名 %(funcName)s: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函数名 %(lineno)d: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语句所在的代码行 %(created)f:当前时间,用UNIX标准的表示时间的浮 点数表示 %(relativeCreated)d:输出日志信息时的,自Logger创建以 来的毫秒数 %(asctime)s:字符串形式的当前时间。默认格式是 “2003-07-08 16:49:45,896”。逗号后面的是毫秒 %(thread)d:线程ID。可能没有 %(threadName)s:线程名。可能没有 %(process)d:进程ID。可能没有 %(message)s:用户输出的消息
logging模块
一什么叫logging模块,logging具体是用来干什么的
1、logging模块又叫日志模块
具体是用来记录的你程序运行结果。具一个例子:我们平时用手机买东西的时候,都会收到一个账单。这就类似于一个日志模块
2、日志级别
critical=50 #fatal=critical
error=40
warning=30 #warn=waring
info=20
debug=10
notset=0 #不设置
3、默认级别为warning,默认打印到终端
import logging
logging.debug(‘调试debug‘)
logging.info(‘消息info‘)
logging.warning(‘警告warn‘)
logging.error(‘错误error‘)
logging.critical(‘严重critical‘)
‘‘‘
WARNING:root:警告warn
ERROR:root:错误error
CRITICAL:root:严重critical
‘‘‘
4、为logging模块指定全局配置,针对所有logger有效,控制打印到文件中
可在logging.basicConfig()函数中通过具体参数来更改logging模块默认行为,可用参数有 filename:用指定的文件名创建FiledHandler(后边会具体讲解handler的概念),这样日志会被存储在指定的文件中。 filemode:文件打开方式,在指定了filename时使用这个参数,默认值为“a”还可指定为“w”。 format:指定handler使用的日志显示格式。 datefmt:指定日期时间格式。 level:设置rootlogger(后边会讲解具体概念)的日志级别 stream:用指定的stream创建StreamHandler。可以指定输出到sys.stderr,sys.stdout或者文件,默认为sys.stderr。若同时列出了filename和stream两个参数,则stream参数会被忽略。 #格式 %(name)s:Logger的名字,并非用户名,详细查看 %(levelno)s:数字形式的日志级别 %(levelname)s:文本形式的日志级别 %(pathname)s: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的完整路径名,可能没有 %(filename)s: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的文件名 %(module)s: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名 %(funcName)s: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函数名 %(lineno)d: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语句所在的代码行 %(created)f:当前时间,用UNIX标准的表示时间的浮 点数表示 %(relativeCreated)d:输出日志信息时的,自Logger创建以 来的毫秒数 %(asctime)s:字符串形式的当前时间。默认格式是 “2003-07-08 16:49:45,896”。逗号后面的是毫秒 %(thread)d:线程ID。可能没有 %(threadName)s:线程名。可能没有 %(process)d:进程ID。可能没有 %(message)s:用户输出的消息
logging的使用
#========使用 import logging logging.basicConfig(filename=‘access.log‘, format=‘%(asctime)s - %(name)s - %(levelname)s -%(module)s: %(message)s‘, datefmt=‘%Y-%m-%d %H:%M:%S %p‘, level=10) logging.debug(‘调试debug‘) logging.info(‘消息info‘) logging.warning(‘警告warn‘) logging.error(‘错误error‘) logging.critical(‘严重critical‘) #========结果 access.log内容: 2017-07-28 20:32:17 PM - root - DEBUG -test: 调试debug 2017-07-28 20:32:17 PM - root - INFO -test: 消息info 2017-07-28 20:32:17 PM - root - WARNING -test: 警告warn 2017-07-28 20:32:17 PM - root - ERROR -test: 错误error 2017-07-28 20:32:17 PM - root - CRITICAL -test: 严重critical part2: 可以为logging模块指定模块级的配置,即所有logger的配置
5、logging模块的formatter,handler,logger,filter对象
#logger:产生日志的对象 #Filter:过滤日志的对象 #Handler:接收日志然后控制打印到不同的地方,FileHandler用来打印到文件中,StreamHandler用来打印到终端 #Formatter对象:可以定制不同的日志格式对象,然后绑定给不同的Handler对象使用,以此来控制不同的Handler的日志格式 复制代码 复制代码 ‘‘‘ critical=50 error =40 warning =30 info = 20 debug =10 ‘‘‘ import logging #1、logger对象:负责产生日志,然后交给Filter过滤,然后交给不同的Handler输出 logger=logging.getLogger(__file__) #2、Filter对象:不常用,略 #3、Handler对象:接收logger传来的日志,然后控制输出 h1=logging.FileHandler(‘t1.log‘) #打印到文件 h2=logging.FileHandler(‘t2.log‘) #打印到文件 h3=logging.StreamHandler() #打印到终端 #4、Formatter对象:日志格式 formmater1=logging.Formatter(‘%(asctime)s - %(name)s - %(levelname)s -%(module)s: %(message)s‘, datefmt=‘%Y-%m-%d %H:%M:%S %p‘,) formmater2=logging.Formatter(‘%(asctime)s : %(message)s‘, datefmt=‘%Y-%m-%d %H:%M:%S %p‘,) formmater3=logging.Formatter(‘%(name)s %(message)s‘,) #5、为Handler对象绑定格式 h1.setFormatter(formmater1) h2.setFormatter(formmater2) h3.setFormatter(formmater3) #6、将Handler添加给logger并设置日志级别 logger.addHandler(h1) logger.addHandler(h2) logger.addHandler(h3) logger.setLevel(10) #7、测试 logger.debug(‘debug‘) logger.info(‘info‘) logger.warning(‘warning‘) logger.error(‘error‘) logger.critical(‘critical‘)
6、logger与handler的级别
""" logging配置 """ import os import logging.config # 定义三种日志输出格式 开始 standard_format = ‘[%(asctime)s][%(threadName)s:%(thread)d][task_id:%(name)s][%(filename)s:%(lineno)d]‘ ‘[%(levelname)s][%(message)s]‘ #其中name为getlogger指定的名字 simple_format = ‘[%(levelname)s][%(asctime)s][%(filename)s:%(lineno)d]%(message)s‘ id_simple_format = ‘[%(levelname)s][%(asctime)s] %(message)s‘ # 定义日志输出格式 结束 logfile_dir = os.path.dirname(os.path.abspath(__file__)) # log文件的目录 logfile_name = ‘all2.log‘ # log文件名 # 如果不存在定义的日志目录就创建一个 if not os.path.isdir(logfile_dir): os.mkdir(logfile_dir) # log文件的全路径 logfile_path = os.path.join(logfile_dir, logfile_name) # log配置字典 LOGGING_DIC = { ‘version‘: 1, ‘disable_existing_loggers‘: False, ‘formatters‘: { ‘standard‘: { ‘format‘: standard_format }, ‘simple‘: { ‘format‘: simple_format }, }, ‘filters‘: {}, ‘handlers‘: { #打印到终端的日志 ‘console‘: { ‘level‘: ‘DEBUG‘, ‘class‘: ‘logging.StreamHandler‘, # 打印到屏幕 ‘formatter‘: ‘simple‘ }, #打印到文件的日志,收集info及以上的日志 ‘default‘: { ‘level‘: ‘DEBUG‘, ‘class‘: ‘logging.handlers.RotatingFileHandler‘, # 保存到文件 ‘formatter‘: ‘standard‘, ‘filename‘: logfile_path, # 日志文件 ‘maxBytes‘: 1024*1024*5, # 日志大小 5M ‘backupCount‘: 5, ‘encoding‘: ‘utf-8‘, # 日志文件的编码,再也不用担心中文log乱码了 }, }, ‘loggers‘: { #logging.getLogger(__name__)拿到的logger配置 ‘‘: { ‘handlers‘: [‘default‘, ‘console‘], # 这里把上面定义的两个handler都加上,即log数据既写入文件又打印到屏幕 ‘level‘: ‘DEBUG‘, ‘propagate‘: True, # 向上(更高level的logger)传递 }, }, } def load_my_logging_cfg(): logging.config.dictConfig(LOGGING_DIC) # 导入上面定义的logging配置 logger = logging.getLogger(__name__) # 生成一个log实例 logger.info(‘It works!‘) # 记录该文件的运行状态 if __name__ == ‘__main__‘: load_my_logging_cfg() logging配置文件
json&pickle模块:
1、什么是json模块,具体用来干什么
在了解json模块之前,我们学习了用eval内置方法可以将一个字符串转成python对象,不过,eval方法是
有局限性的,对于普通的数据类型,json.loads和eval都能用,但遇到特殊类型的时候,eval就不用管了,所以eval的重点还是通常用来执行一个字符串表达式,并返回表达式的值。
import json x="[null,true,false,1]" print(eval(x)) #报错,无法解析null类型,而json就可以 print(json.loads(x))
什么是序列化?
我们把对象(变量)从内存中变成可存储或者传输的过程称之为序列化,在python中叫picking,在其他
语言中也被称之为serialization,marshalling,flattening等等,都是一个意思。
为什么要序列化?
1:持久保存状态
需知一个软件/程序的执行就在处理一系列状态的变化,在编程语言中,‘状态‘会以各种各样有结构的数据类型(也可简单的理解为变量)的形式被保存在内存中。
内存是无法永久保存数据的,当程序运行了一段时间,我们断电或者重启程序,内存中关于这个程序的之前一段时间的数据(有结构)都被清空了。
在断电或重启程序之前将程序当前内存中所有的数据都保存下来(保存到文件中),以便于下次程序执行能够从文件中载入之前的数据,然后继续执行,这就是序列化。
具体的来说,你玩使命召唤闯到了第13关,你保存游戏状态,关机走人,下次再玩,还能从上次的位置开始继续闯关。或如,虚拟机状态的挂起等。
2:跨平台数据交互
序列化之后,不仅可以把序列化后的内容写入磁盘,还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别的机器上,如果收发的双方约定好实用一种序列化的格式,那么便打破了平台/语言差异化带来的限制,实现了跨平台数据交互。
反过来,把变量内容从序列化的对象重新读到内存里称之为反序列化,即unpickling。
如何序列化之json和pickle:
json
如果我们要在不同的编程语言之间传递对象,就必须把对象序列化为标准格式,比如XML,但更好的方法是序列化为JSON,因为JSON表示出来就是一个字符串,可以被所有语言读取,也可以方便地存储到磁盘或者通过网络传输。JSON不仅是标准格式,并且比XML更快,而且可以直接在Web页面中读取,非常方便。
json表示的对象就是标准的JavasScript语言的对象,json和python内置的数据类型对应如下:
import json dic={‘name‘:‘alvin‘,‘age‘:23,‘sex‘:‘male‘} print(type(dic))#<class ‘dict‘> j=json.dumps(dic) print(type(j))#<class ‘str‘> f=open(‘序列化对象‘,‘w‘) f.write(j) #-------------------等价于json.dump(dic,f) f.close() #-----------------------------反序列化<br> import json f=open(‘序列化对象‘) data=json.loads(f.read())# 等价于data=json.load(f)
import json #dct="{‘1‘:111}"#json 不认单引号 #dct=str({"1":111})#报错,因为生成的数据还是单引号:{‘one‘: 1} dct=‘{"1":"111"}‘ print(json.loads(dct)) #conclusion: # 无论数据是怎样创建的,只要满足json格式,就可以json.loads出来,不一定非要dumps的数据才能loads 注意点
pickle
import pickle dic={‘name‘:‘alvin‘,‘age‘:23,‘sex‘:‘male‘} print(type(dic))#<class ‘dict‘> j=pickle.dumps(dic) print(type(j))#<class ‘bytes‘> f=open(‘序列化对象_pickle‘,‘wb‘)#注意是w是写入str,wb是写入bytes,j是‘bytes‘ f.write(j) #-------------------等价于pickle.dump(dic,f) f.close() #-------------------------反序列化 import pickle f=open(‘序列化对象_pickle‘,‘rb‘) data=pickle.loads(f.read())# 等价于data=pickle.load(f) print(data[‘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