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结构 数据库 访问控制 对象 多级 应用 tap 分配 数据
MongoDB 简介MongDB 是一款跨平台,面向文档的数据库,可以实现高性能,高可用性,并且能够轻松扩展,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开源数据库系统。在高负载的情况下,添加更多的节点,可以保证服务器性能。
MongoDB 也是一个介于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之间的产品,是非关系数据库当中功能最丰富,最像关系数据库的。不采用关系模型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拓展性,MongoDB 不再有“行”(row)的概念,其运行方式主要基于两个概念:集合(collection)与文档(document)。
- MongoDB 的特点包括面向集合存储、模式自由、丰富的查询语句和多级索引、复制集机制、易于水平拓展、可插入存储引擎、跨平台多语言支持等。
- MongoDB 安装简单,提供了面向文档存储功能,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上手。
- MongoDB 提供了复制、高可用性和自动分片功能。如果负载增加(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和更强的处理能力),它可以分布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其他节点上,这就是所谓的分片。
- Mongo 支持丰富的查询表达式。查询指令使用 JSON 形式的标记,可轻易查询文档中内嵌的对象及数组。
- MongoDB 支持各种编程语言:Ruby、Python、Java、C++、PHP、C# 等各种语言。
MongoDB 可以为 Web 应用提供可拓展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MongoDB 主要适用领域有网站数据、分布式场景、数据缓存和 JSON 文档格式存储。适合大数据量、高并发、弱事务的互联网应用,其内置的水平拓展机制提供了从几百万到十亿级别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很好地满足 Web2.0 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数据存储的要求。
MongoDB 提供了 Linux 平台上的安装包,可以从官方网站 http://www.mongodb.org/downloads 下载。本次我们选择使用最新版 MongoDB4.0 来安装并实验。
下载 MongoDB4.0 软件包
wget https://fastdl.mongodb.org/linux/mongodb-linux-x86_64-4.0.0.tgz
tar zxvf mongodb-linux-x86_64-4.0.0.tgz -C /opt
mv /opt/mongodb-linux-x86_64-4.0.0/ /usr/local/mongodb
# mkdir /data/mongodb1
# mkdir /data/logs/mongodb
# touch /data/logs/mongodb/mongodb1.log
# chmod -R 777 /data/logs/mongodb/mongodb1.log
# vim /usr/local/mongodb/mongodb1.conf //添加下面的行
dbpath=/data/mongodb1 #数据存储目录
logpath=/data/logs/mongodb/mongodb1.log #日志文件
port=27017 #默认服务器端口
logappend=true #使用追加方式写日志
fork=true #后台运行
maxConns=5000 #最大同时连接数,默认2000
storageEngine=mmapv1 #指定存储引擎为内存映射文件
设置内核参数
echo 0 > /proc/sys/vm/zone_reclaim_mode
sysctl -w vm.zone_reclaim_mode=0 #永久设置
echo never >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enabled
echo never >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defrag
设置系统环境变量,方便使用
echo ‘export MONGODB_HOME=/usr/local/mongodb‘ >> /etc/profile
echo ‘export PATH=$PATH:$MONGODB_HOME/bin‘ >> /etc/profile
source /etc/profile
启动 mongodb 服务进程,查看端口(默认27017)
mongod --config /usr/local/mongodb/mongodb1.conf #开启MongoDB
mongod --config /usrlocal/mongodb/mongodb1.conf --shutdown #停止MongoDB
netstat -ntap | grep mongod
mongo --port 27017
# 进入mongo数据库,若是不指定端口默认进27017端口
cd /usr/local/mongodb/
cp mongodb1.conf mongodb2.conf
vim mongodb2.conf #修改如下
# dbpath=/data/mongodb2 #数据存储目录
# logpath=/data/logs/mongodb/mongodb2.log #日志文件
# port=27018 #默认服务器端口
# logappend=true #使用追加方式写日志
# fork=true #后台运行
# maxConns=5000 #最大同时连接数,默认2000
# storageEngine=mmapv1 #指定存储引擎为内存映射文件
mkdir /data/mongodb2
touch /data/logs/mongodb/mongodb2.log
chmod -R 777 /data/logs/mongodb/mongodb2.log
mongod --config /usr/local/mongodb/mongodb2.conf #开启多实例
MongoDB 的逻辑结构主要由文档(document)、集合(collection)和数据库(database)三部分组成。其中文档是 MongoDB 的核心概念,它是 MongoDB 逻辑存储的最小单元,相当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一行记录,多个文档组成集合,集合相当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的概念,多个几个组成数据库。
SQL 术语/概念 | MongoDB 术语/概念 | 解释/说明 |
---|---|---|
database | database | 数据库 |
table | collection | 数据库表/集合 |
row | document | 数据记录行/文档 |
column | field | 数据字段/域 |
index | index | 索引 |
table joins | 表连接,MongoDB不支持 | |
primary key | primary key | 主键,MongoDB自动将 _id字段设置为主键 |
登录、退出
#本地登录(默认实例端口号:--port=27017,可以不写)
> mongo
#登录远程主机的实例
> mongo --host 192.168.1.2 --port =27017
#退出MongoDB
> exit
数据库操作
#创建数据库(如果数据库不存在,则创建数据库,否则切换到指定数据库)
> use school
#查看所有数据库
> show dbs
#删除school数据库
> use school
> db.dropDatabase()
#显示数据库操作命令
> db.help()
集合
MongoDB 的数据保存在集合中,所有存储在集合中的数据都是 Binary JSON 格式,简称 BSON。BSON 是一种类似于 JSON 的二进制形式的存储格式。
#创建info集合
> db.createcollection(‘info‘)
#查看集合
方法一:
> show tabels
方法二:
> show colletctions
#显示info集合操作命令
> db.info.help()
#插入一条记录
> db.info.insert({"id":1,"name":"jack","hobby":["game","talk","sport"]})
#向指定集合中插入一条文档数据
> db.collection.insertOne()
#向指定集合中插入多条文档数据
> db.collection.insertMany()
#通过循环批量插入数据
> for(var i=1;i<100;i++)db.info.insert({"id":i,"name":"jack"+i})
删除
#删除info集合中id=1的文档
> db.info.remove({"id":"1"})
修改
#修改info集合id=1的name值为"zhangsan"文档
db.info.update({"id":"1"},{$set:{"name":"wzn"}})
查询
#查询info集合所有文档
> db.info.find()
#查询info集合id为1的文档
> db.info.findOne({id:1})
#统计记录数
> db.info.count()
选项:
1 : -h 指定Mongodb所在服务器的地址也可以指定端口。(例:-h 127.0.0.1:27017)
2 : -d :需要备份的数据库实例。
3 : -o :备份数据存放的目录 该目录需提前创建。
复制数据库
> db.copyDatabase("db1","db2") //复制数据库db1 到db2 中
# mongo --port 27018
# db.runCommand({"cloneCollection":"db1.info","from":"localhost:27017"})
MongoDB 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MongoDB 的安全访问控制以及用户权限分配。
限定监听特定 IP 和端口
# vim /usr/local/mongodb/mongodb1.conf
# 只绑定内网卡地址
bind_ip=localhost(ip)
# 只监听指定的端口
port=27017
超级用户角色:root
#在db1数据库创建超级用户root,密码:123123
> use db1
> db.createUser({"user":"root","pwd":"123123","roles":["root"]})
> exit
#
#关闭 mongodb 服务
mongod -f /usr/local/mongodb/mongodb1.conf --shutdown
#
# 使用带认证参数的方式启动 mongodb 服务
mongod -f /usr/local/mongodb/mongodb1.conf --auth
#
# 此时查询数据不显示内容,需要进行授权认证
> use db1
> db.auth("root":"123123")
#
# 当然,实际情况中,我们可以修改配置文件,
#这样别人在访问我们的 MongoDB 时,我们可以指定一个有相应权限的用户给他进行登录并操作
vim /usr/local/mongodb/mongodb1.conf
auth=true //添加
> db.currentOp()
> db.killOp(opid)
> db.serverStatus()
> db.status()
> db.users.status()
> db.users.dataSize()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 Web 界面查看系统监控信息,只需要修改配置文件
# vim /usr/local/mongodb/mongodb1.conf
httpinterface=true //添加
通过 Web 页面可以看到:
1)当前 MongoDB 的所有连接
2)各个数据库和集合的访问统计,包括:Reads、Writes、Queries、GetMores、Inserts、Updates、Removes
3)写锁的状态
4)日志文件的最后几百行
5)所有的 MongoDB 命令
MongoDB 数据库详解,以及 MongoDB4.0版本的安装
标签:结构 数据库 访问控制 对象 多级 应用 tap 分配 数据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13625676/215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