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步骤 双击 体验 问题 就是 ica 频繁 输入密码 remove
一、虚拟机安装(不推荐)
使用工具:Vmware
如果不是因为迫不得已,比如Mac OS对硬件不兼容,Federa安装频繁出错,各种驱动不全等等,不推荐使用虚拟机安装。
个人感觉这是一种对操作系统的亵渎,因为你得的到它的人,却没有得到它的心。
但是虚拟机的安装也并不是毫无优点,不用担心网卡显卡声卡的驱动问题,不用担心硬件不兼容之类的。
下面来简单说一下操作步骤。
1.下载ubuntu的镜像文件
这个直接去官网就可以下载到:
http://www.ubuntu.com/download/desktop/zh-CN
下载好之后,应该是一个ISO镜像文件。
2.下载安装Vmware虚拟机
这个是一款著名的虚拟机软件,全名是VMware Workstation,
百度搜索一下就可以下载到,在这里我是用的是Vmware8。
3.创建新的虚拟机
虚拟机软件只是一个大环境,整整安装操作系统还是需要新建一个虚拟机才行。
现实中的真实的计算机称为“宿主机”,将存在于VMware中的虚拟计算机称为“虚拟机”。
直接ctrl+N创建,然后选中经典(Typical),点击下一步。
选择“稍后安装操作系统”,然后点击next。
选择,linux->ubuntu,然后点击next。
输入虚拟机名称和安装位置,建议不要装在c盘。
然后是分配系统大小,10G左右就可以了,文件选项默认的就可以。
这样就创建好了一个虚拟机:
4.接下来就是把系统装上去。
我们先对这个虚拟机进行设置。
双击Floppy,然后点击Remove:
然后选择光盘,点击“使用镜像”,点击Browse,打开ubuntu系统的镜像文件:
点击确认即可完成配置。
5.点击绿色的播放按钮运行虚拟机,便可以看到ubuntu的安装界面了:
接下来的系统安装非常简单,就不再赘述了。
二、wubi安装(新手推荐)
实用工具:解压软件
wubi是ubuntu为微软推出的桌面安装方案,使用方法很简单,适合新手同时又想要装双系统的同学们。
1.为ubuntu创建单独分区
我的电脑->右击->管理->磁盘管理
选择一个空闲空间比较大的磁盘,选择压缩卷,压缩大概10G左右的空间。
右击那个绿色的新空间,选择新建卷,命名为ubuntu,假设其为K盘。
2.右击镜像文件,选择打开方式:解压缩软件。
将镜像文件解压出来。
解压完毕之后便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个wubi.exe,直接双击运行,选择分区K即可。
建议填写口令,但是不要太复杂,因为linux下输入密码是无法看到的,只有回车后才知道输入的对不对。
123456这种密码可以接受,但是什么IlovEmyBaby@!#¥~YeAh这种风骚的还是算了吧。
这种安装方案的好处是,开机的引导是win7自己的引导,开机默认是Win7系统,ubuntu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选项而已。
三、使用U盘安装(正统的双系统)
实用工具:UltraISO软碟通
使用U盘安装就是一般安装多系统的方案,我的电脑中六个系统有4个是用U盘装的。具体流程如下:
1.下载安装UltraISO软碟通。
这个是刻录软件,下面制作系统盘的时候会用到。
2.准备一个空的U盘
因为刻录系统的时候里面的数据会全部抹去,所以建议提前备份数据,然后用一个空U盘。
3.刻录系统
打开软碟通UltraISO,选择打开,选择ubuntu的系统镜像:
选择写入硬盘映像:
选择插入的U盘(千万别选错了亲),然后点击开始即可。
如果开始失败了,试试看右击软碟通,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大约5分钟左右写入完毕,重启电脑,并且在刚刚启动的时候猛按F2。
如果不知道按什么,也可以去调BIOS选项,选择U盘启动
各种电脑不一样,建议查一查。猛按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启动项,选择USB的那一项就是用U盘启动了。
然后使用U盘启动就可以进入ubuntu的操作系统安装界面了,剩余操作看着界面就能完成了。
这种安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系统,引导是ubuntu的引导,试过了就知道,开机默认选项是ubuntu,紫色的界面,要选择第五个选项才可以进入windwos系统。
下面总结一下上面的三种方案:
1.虚拟机安装
优点:windows的基础上安装软件,不用担心死机或突发状况。
缺点:用户体验差,无法真正体会ubuntu的好处。
风险系数:★
2.wubi安装
优点:直接双击运行即可,快捷方便。保留了Windows原来的引导,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
缺点:容易出现死机,待机容易有问题,联网可能会有问题。
风险系数:★★
3.U盘安装
优点:简单安全,真正意义上的双系统。爱捣弄的同学就来试试吧~
缺点:ubuntu引导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结果,每次开机都要选择windows系统才行,如果只是体验linux没有必要。
风险系数:★★★
标签:步骤 双击 体验 问题 就是 ica 频繁 输入密码 remove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ejing-swust/p/7822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