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编程语言 > 详细

Java内存模型

时间:2018-10-06 16:38:30      阅读:15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传输   sign   动作   var   细节   出现   断线   可见   java   

Java内存模型

Java虚拟机规范中试图定义一种Java内存模型来屏蔽掉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内存访问差异,以实现让Java程序在各种平台下都能达到一致的内存访问效果。
Java内存模型的主要目标是定义程序中各个变量的访问规则,即在虚拟机中将变量存储到内存和从内存中取出变量这样的底层细节。
Java内存模型规定了所有的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中,每条线程还有自己的工作内存,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保存了被该线程使用到的变量的主内存副本拷贝,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而不能直接读写主内存中的变量。不同的线程之间也无法直接访问对方工作内存中的变量,线程间变量值的传递均需要通过主内存来完成。

内存间交互操作

关于主内存与工作内存之间具体的交互协议(即一个变量如何从主内存拷贝到工作内存、如何从工作内存同步回主内存之类的实现细节),Java内存模型中定义了以下8种操作来完成,虚拟机实现时必须保证下面提及的每一种操作都是原子的、不可再分的。

  • lock: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变量标识为一条线程独占的状态。
  • unlock: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变量释放出来,释放后的变量可以被其它线程锁定。
  • read: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变量的值从主内存传输到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以便随后的load动作使用。
  • load: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read操作从主内存中得到的变量放入工作内存的变量副本中。
  • use: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工作内存中一个变量的值传递给执行引擎,每当虚拟机遇到一个需要使用到变量的值的字节码指令时将会执行这个操作。
  • assign: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从执行引擎接收到的值赋给工作内存的变量,每当虚拟机遇到一个变量赋值的字节码指令时执行这个操作。
  • store: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工作内存中一个变量的值传递给主内存中,以便随后的write操作使用。
  • write: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store操作从工作内存中得到的变量的值放入主内存的变量中。

Java内存模型还规定了在执行上述8种基本操作时必须满足如下规则:

  • 不允许read和load、store和write操作之一单独出现,即不允许一个变量从主内存读取了但工作内存不接受,或者从共工作内存发起回写了但主内存不接受的情况。
  • 不允许一个线程丢弃它的最近的assign操作,即变量在工作内存中改变了之后必须把该变化同步回住内存。
  • 不允许一个线程无原因地(没有发生任何assign操作)把数据从线程的工作内存同步会主内存中。
  • 一个新的变量只能在主内存中“诞生”,不允许在工作内存中直接使用一个未被初始化(load或assign)的变量,换句话说,就是对一个变量实施use、store操作之前,必须先执行过了assign和load操作。
  • 一个变量在同一个时刻只允许一条线程对其进行lock操作,但lock操作可以被同一条线程重复执行多次,多次执行lock后,只有执行相同次数的unlock操作,变量才会被解锁。
  • 如果对一个变量执行lock操作,那将会清空工作内存中此变量的值,在执行引擎使用这个变量前,需要重新执行load或assign操作初始化变量的值。
  • 如果一个变量事先没有被lock操作锁定,那就不允许对它执行unlock操作,也不允许去unlock一个被其它线程锁定住的变量。
  • 对一个变量执行unlock操作之前,必须先把此变量同步会主内存(执行store、write操作)。

这8种内存访问操作以及上述规则限定,再加上稍后介绍的对volatile的一些特定规定,就已经完全确定了Java程序中哪些内存访问操作在并发下是安全的。由于这种定义相当严谨但有十分烦琐,实践起来和麻烦,我们可以使用他的一个等效判断原则-先行发生原则,用来确定一个访问在并发环境下是否安全。

volatile型变量的特殊规则

关键字volatile可以说是Java虚拟机提供的最轻量级的同步机制,当一个变量定义为volatile之后,它将具备两种特性。

  • 保证此变量对所有线程的可见性,这里的“可见性”是指当一条线程修改了这个变量的值,新值对于其它线程来说是可以立即得知的。
  • 禁止指令重排序优化。普通的变量仅仅会保证在该方法的执行过程中所有依赖赋值结果的地方都能获取到正确的结果,而不能保证变量赋值操作的顺序与程序代码中的执行顺序一致。而volatile关键字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由于volatile变量只能保证可见性,在不符合以下两条规则的运算场景中,我们仍然要通过加锁(使用synchronized或java.util.concurrent中的原子类)来保证原子性。

  • 运算结果并不依赖变量的当前值,或者能够确保只有单一的线程修改变量的值。
  • 变量不需要与其它的状态变量共同参与不变约束。

先行发生原则

如果Java内存模型中所有的有序性都仅仅靠volatile和synchronized来完成,那么有一些操作将会变得很烦琐,但是我们在编写Java并发代码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这一点,这是因为Java语言中有一个“先行发生”(happens-before)的原则。它是判断数据是否存在竞争、线程是否安全的依据,依赖这个原则,我们可以通过几条规则一揽子地解决并发环境下两个操作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冲突的所有问题。

下面是Java内存模型下一些“天然的”先行发生关系,这些先行发生关系无须任何同步器协助就已经存在,可以在编码中直接使用。如果两个操作之间的关系不在此列,并且无法从下列规则推导出来的话,它们就没有顺序性保障,虚拟机可以对它们随意地进行重排序。

  • 程序次序规则(Program Order Rule):在一个线程内,按照程序代码顺序,书写在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书写在后面的操作。
  • 管程锁定规则(Monitor Lock Rule):一个unlock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同一个锁的lock()操作。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同一个锁,而“后面”是指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 volatile变量规则(Volatile Variable Rule):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这里的“后面”同样是指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 线程启动规则(Thread Start Rule):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先行发生于此线程的每一个动作。
  • 线程终止规则(Thread Termination Rule):线程中的所有操作都先行发生于对此线程的终止检测,我们可以通过Thread.join()方法结束、Thread.isAlive()的返回值等手段检测到线程已经终止执行。
  • 线程中断规则(Thread Interruption Rule):对线程interrupt()方法的调用先行发生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可以通过Thread.interrupted()方法检测到是否有中断发生。
  • 对象终结规则(Finalizer Rule):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先行发生于它的finalize()方法的开始。
  • 传递性(Transitivity):如果A操作先行发生于B操作,B操作先行发生与C操作,那就可以得出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C。

Java内存模型

标签:传输   sign   动作   var   细节   出现   断线   可见   java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qmax/p/9747395.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