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编程语言 > 详细

C++模板进阶指南:SFINAE

时间:2018-11-06 11:03:10      阅读:14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override   信息   float   规则   static   color   字典   成功   首字母   

C++模板进阶指南:SFINAE

空明流转(https://zhuanlan.zhihu.com/p/21314708)

SFINAE可以说是C++模板进阶的门槛之一,如果选择一个论题来测试对C++模板机制的熟悉程度,那么在我这里,首选就应当是SFINAE机制。

我们不用纠结这个词的发音,它来自于 Substitution failure is not an error 的首字母缩写。这一句之乎者也般难懂的话,由之乎者 —— 啊,不,Substitution,Failure和Error三个词构成。

 

我们从最简单的词“Error”开始理解。Error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编译错误。一旦出现编译错误,大家都知道,编译器就会中止编译,并且停止接下来的代码生成和链接等后续活动。

 

其次,我们再说“Failure”。很多时候光看字面意思,很多人会把 Failure 和 Error 等同起来。但是实际上Failure很多场合下只是一个中性词。比如我们看下面这个虚构的例子就知道这两者的区别了。

 

假设我们有一个语法分析器,其中某一个规则需要匹配一个token,它可以是标识符,字面量或者是字符串,那么我们会有下面的代码:

switch(token)
{
case IDENTIFIER:
    // do something
    break;
case LITERAL_NUMBER:
    // do something
    break;
case LITERAL_STRING:
    // do something
    break;
default:
    throw WrongToken(token);
}

 假如我们当前的token是LITERAL_STRING的时候,那么第一步,它在匹配IDENTIFIER时,我们可以认为它failure了。

 

但是如果这个Token既不是标识符,也不是数字字面量,也不是字符串字面量的时候,并且,我们的语法规则认为这一条件是无论如何都不可接受的,这时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error。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函数重载,也是如此。比如说下面这个例子:

struct A {};
struct B: public A {};
struct C {};

void foo(A const&) {}
void foo(B const&) {}

void callFoo() {
  foo( A() );
  foo( B() );
  foo( C() );
}

 那么 foo( A() ) 虽然匹配 foo(B const&) 会失败,但是它起码能匹配 foo(A const&),所以它是正确的; foo( B() ) 能同时匹配两个函数原型,但是B&要更好一些,因此它选择了B。而foo( C() ); 因为两个函数都匹配失败(Failure)了,所以它找不到相应的原型,这时才会爆出一个编译器错误(Error)。

 

所以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在很多情况下,Failure is not an error,因为编译器在遇到Failure的时候,往往还需要尝试其他的可能性。

 

好,现在我们把最后一个词,Substitution,加入到我们的字典中。现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把 Failure is not an error 的概念,推广到Substitution阶段。

 

所谓substitution,就是将函数模板中的形参,替换成实参的过程。C++标准中对这一概念的解释比较拗口,它分别指出了以下几点:

 

什么时候函数模板会发生实参 替代(Substitute) 形参的行为

什么样的行为被称作 Substitution

什么样的行为不可以被称作 Substitution Failure —— 他们叫SFINAE error。

我们在此不再详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照 SFINAE - cppreference.com ,这是标准的一个精炼版本。如果只总结最常见的情况,那就是假设我们有这么个函数签名:

template <
  typename T0, 
  // 一大坨其他模板参数
  typename U = /* 和前面T有关的一大坨 */
>
RType /* 和模板参数有关的一大坨 */
functionName (
   PType0 /* PType0 是和模板参数有关的一大坨 */,
   PType1 /* PType1 是和模板参数有关的一大坨 */,
   // ... 其他参数
) 
{
  // 实现,和模板参数有关的一大坨
}

 那么,所有函数签名上的“和模板参数有关的一大坨”,基本都是Substitution时要处理的东西(当然也有一些例外)。一个更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上面的“一大坨”:

template <
  typename T, 
  typenname U = typename vector<T>::iterator // 1
>
typename vector<T>::value_type  // 1
  foo( 
      T*, // 1
      T&, // 1
      typename T::internal_type, // 1
      typename add_reference<T>::type, // 1
      int // 这里都不需要 substitution
  )
{
   // 整个实现部分,都没有 substitution。这个很关键。
}

  

嗯,粗糙的介绍完SFINAE之后,我们先来看一个最常见的例子看看它是什么个行为:

struct X {
  typedef int type;
};

struct Y {
  typedef int type2;
};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foo(typename T::type);    // Foo0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foo(typename T::type2);   // Foo1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foo(T);                   // Foo2

void callFoo() {
   foo<X>(5);    // Foo0: Succeed, Foo1: Failed,  Foo2: Failed
   foo<Y>(10);   // Foo0: Failed,  Foo1: Succeed, Foo2: Failed
   foo<int>(15); // Foo0: Failed,  Foo1: Failed,  Foo2: Succeed
}

 在这个例子中,当我们指定 foo<Y> 的时候,substitution就开始工作了,而且会同时工作在三个不同的foo签名上。如果我们仅仅因为Y没有type,就在匹配Foo0时宣布出错,那显然是武断的,因为我们起码能保证,也希望将这个函数匹配到Foo1上。

 

实际上,std/boost库中的enable_if也是借用了这个原理。

 

我们来看enable_if的一个应用:假设我们有两个不同类型的counter,一种counter是普通的整数类型,另外一种counter是一个复杂对象,它有一个成员叫做increase。现在,我们想把这两种类型的counter封装一个统一的调用:inc_counter。那么,我们直觉会简单粗暴的写出下面的代码:

struct ICounter {
  virtual void increase() = 0;
  virtual ~ICounter() {}
};

struct Counter: public ICounter {
   void increase() override {
      // Implements
   }
};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inc_counter(T& counterObj) {
  counterObj.increase();
}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inc_counter(T& intTypeCounter){
  ++intTypeCounter;
}

void doSomething() {
  Counter cntObj;
  uint32_t cntUI32;

  // blah blah blah
  inc_counter(cntObj);
  inc_counter(cntUI32);
}

 我们非常希望它可以如我们所愿的work —— 因为其实我们是知道对于任何一个调用,两个inc_counter只有一个是正常工作的。“有且唯一”,我们理应当期望编译器能够挑出那个唯一来。

 

可惜编译器做不到这一点。首先,它就告诉我们,这两个签名其实是一模一样的,我们遇到了redefinition。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inc_counter(T& counterObj);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inc_counter(T& intTypeCounter);

 所以我们要借助于enable_if这个T对于不同的实例做个限定: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inc_counter(
  T& counterObj, 
  typename std::enable_if<
    is_base_of<T, ICounter>::value
  >::type* = nullptr );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inc_counter(
  T& counterInt,
  typename std::enable_if<
    std::is_integral<T>::value
  >::type* = nullptr );

 关于这个 enable_if 是怎么工作的,语法为什么这么丑,我来解释一下:

 

首先,substitution只有在推断函数类型的时候,才会起作用。推断函数类型需要参数的类型,所以,typename std::enable_if<std::is_integral<T>::value>::type 这么一长串代码,就是为了让enable_if参与到函数类型中;

 

其次,is_integral<T>::value返回一个布尔类型的编译期常数,告诉我们它是或者不是一个integral,enable_if<C>的作用就是,如果这个C值为True,那么type就会被推断成一个void或者是别的什么类型,让整个函数匹配后的类型变成 void inc_counter<int>(int & counterInt, void* dummy = nullptr); 如果这个值为False,那么enable_if<false>这个特化形式中,压根就没有这个::type,于是substitution就失败了 —— 所以这个函数原型根本就不会被产生出来。

 

所以我们能保证,无论对于int还是counter类型的实例,我们都只有一个函数原型是通过了substitution —— 这样就保证了它的“有且唯一”,编译器也不会因为你某个替换失败而无视成功的那个实例。

 

这个例子说到了这里,熟悉C++的你,一定会站出来说我们只要把第一个签名改成如下的形式:

void inc_counter(ICounter& counterObj);

 就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了,根本不需要这么复杂的编译器机制。

 

嗯,你说的没错,在这里这个特性一点都没用。

 

这也提醒我们,当你觉得需要写enable_if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以下可能性:

重载(对模板函数)

偏特化(对模板类而言)

虚函数

但是问题到了这里并没有结束。因为,increase毕竟是个虚函数。假如counter需要调用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这个时候我们会非常期望 increase 不再是个虚函数以提高性能。此时我们会调整继承层级:

struct ICounter {};
struct Counter: public ICounter {
  void increase() {
    // impl
  }
};

 那么原有的void inc_counter(ICounter& counterObj) 就无法再执行下去了。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考虑一些变通的办法: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inc_counter(ICounter& c) {};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inc_counter(T& c) { ++c; };

void doSomething() {
  Counter cntObj;
  uint32_t cntUI32;

  // blah blah blah
  inc_counter(cntObj); // 1
  inc_counter(static_cast<ICounter&>(cntObj)); // 2
  inc_counter(cntUI32); // 3
}

 对于1,因为cntObj到ICounter是需要类型转换的,所以比 void inc_counter(T&) [T = Counter]要更差一些。然后它会直接实例化后者,结果实现变成了++cntObj,BOOM!

 

那么我们做2试试看?嗯,工作的很好。但是等等,我们的初衷是什么来着?不就是让inc_counter对不同的计数器类型透明吗?这不是又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所以这个时候,就能看到 enable_if 是如何通过 SFINAE 发挥威力的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ICounter作为基类呢? 这是个好问题。在本例中,我们用它来区分一个counter是不是继承自ICounter。最终目的,是希望知道counter有没有increase这个函数。

 

所以ICounter只是相当于一个标签。而于情于理这个标签都是个累赘。但是在C++11之前,我们并没有办法去写类似于: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foo(T& c, decltype(c.increase())* = nullptr);

 这样的函数签名,因为假如T是int,那么 c.increase() 这个函数调用并不属于Type Failure,它是一个Expression Failure,会导致编译器出错。所以我们才退而求其次,用一个类似于标签的形式来提供足够的信息。

 

到了C++11,它正式提供了 Expression SFINAE,这时我们就能抛开ICounter这个无用的Tag,直接写出我们要写的东西:

struct Counter {
   void increase() {
      // Implements
   }
};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inc_counter(T& intTypeCounter, std::decay_t<decltype(++intTypeCounter)>* = nullptr) {
  ++intTypeCounter;
}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inc_counter(T& counterObj, std::decay_t<decltype(counterObj.increase())>* = nullptr) {
  counterObj.increase();
}

void doSomething() {
  Counter cntObj;
  uint32_t cntUI32;

  // blah blah blah
  inc_counter(cntObj);
  inc_counter(cntUI32);
}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只能使用 SFINAE,而无法使用包括继承、重载在内的任何方法,这就是Universal Reference。比如,

// 这里的a是个通用引用,可以准确的处理左右值引用的问题。
template <typename ArgT> void foo(ArgT&& a);

 假如我们要限定ArgT只能是 float 的衍生类型,那么写成下面这个样子是不对的,它实际上只能接受 float 的右值引用。

void foo(float&& a);

 此时的唯一选择,就是使用通用引用,并增加enable_if限定类型,如下面这样:

template <typename ArgT>
void foo(
  ArgT&& a, 
  typename std::enabled_if<
    is_same< std::decay_t<ArgT>, float>::value
  >::type* = nullptr
);

 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到,SFINAE最主要的作用,是保证编译器在泛型函数、偏特化、及一般重载函数中遴选函数原型的候选列表时不被打断。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编程作用就是实现部分的编译期自省和反射。

 

虽然它写起来并不直观,但是对于既没有编译器自省、也没有Concept的C++1y来说,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稍后会更新到Github中

 

https://zhuanlan.zhihu.com/p/21314708

 

https://en.cppreference.com/w/cpp/language/sfinae

https://en.cppreference.com/w/cpp/types/enable_if

C++模板进阶指南:SFINAE

标签:override   信息   float   规则   static   color   字典   成功   首字母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qtcgq/p/991306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