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form 先后 分配 ESS 特性 str thread start 情况下
GIL 是python的全局解释器锁,同一进程中假如有多个线程运行,一个线程在运行python程序的时候会霸占python解释器(加了一把锁即GIL),使该进程内的其他线程无法运行,等该线程运行完后其他线程才能运行。如果线程运行过程中遇到耗时操作,则解释器锁解开,使其他线程运行。所以在多线程中,线程的运行仍是有先后顺序的,并不是同时进行。
多进程中因为每个进程都能被系统分配资源,相当于每个进程有了一个python解释器,所以多进程可以实现多个进程的同时运行,缺点是进程系统资源开销大 。
为什么会有GIL
由于物理上得限制,各CPU厂商在核心频率上的比赛已经被多核所取代。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多核处理器的性能,就出现了多线程的编程方式,而随之带来的就是线程间数据一致性和状态同步的困难。即使在CPU内部的Cache也不例外,为了有效解决多份缓存之间的数据同步时各厂商花费了不少心思,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定的性能损失。
Python当然也逃不开,为了利用多核,Python开始支持多线程。而解决多线程之间数据完整性和状态同步的最简单方法自然就是加锁。 于是有了GIL这把超级大锁,而当越来越多的代码库开发者接受了这种设定后,他们开始大量依赖这种特性(即默认python内部对象是thread-safe的,无需在实现时考虑额外的内存锁和同步操作)。
慢慢的这种实现方式被发现是低效的。但当大家试图去拆分和去除GIL的时候,发现大量库代码开发者已经重度依赖GIL而非常难以去除了。
所以简单的说GIL的存在更多的是历史原因。如果推到重来,多线程的问题依然还是要面对,但是至少会比目前GIL这种方式会更优雅。
python在多线程的情况下居然比单线程慢,对比:
顺序执行的单线程(single_thread.py)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import time def my_counter(): i = 0 for _ in range(100000000): i = i + 1 return True def main(): thread_array = {} start_time = time.time() for tid in range(2): t = Thread(target=my_counter) t.start() t.join()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Total time: {}".format(end_time - start_time))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 Total time: 9.50600004196167 """
同时执行的两个并发线程(multi_thread.py)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import time def my_counter(): i = 0 for _ in range(100000000): i = i + 1 return True def main(): thread_array = {} start_time = time.time() for tid in range(2): t = Thread(target=my_counter) t.start() thread_array[tid] = t for i in range(2): thread_array[i].join()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Total time: {}".format(end_time - start_time))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Total time: 9.575000047683716"""
如何避免受到GIL的影响:multiprocess库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thread库因为GIL而低效的缺陷。
标签:form 先后 分配 ESS 特性 str thread start 情况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vanoraxnc/p/1030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