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固定 class 反馈 相关 依次 协议 进制 tcp 多少
tcp协议:流式协议(以数据流的形式通信传输)、安全协议(收发信息都需收到确认信息才能完成收发,是一种双向通道的通信)
tcp协议在OSI七层协议中属于传输层,它上承用户层的数据收发,下启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可以说很多安全数据的传输通信都是基于tcp协议进行的。
为了让tcp通信更加方便需要引入一个socket模块(将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封装的模块),我们只要调用模块中的相关接口就能实现传输层下面的繁琐操作。
简单的tcp协议通信模板:(需要一个服务端和一个客户端)
服务端: from socket import * # 确定服务端传输协议↓↓↓↓↓↓↓ server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 这里的SOCK_STREAM代表的就是流式协议TCP,如果是SOCK_DGRAM就代表UDP协议 # 固定服务端IP和PORT,让客户端能够通过IP和端口访问服务端↓↓↓↓↓↓↓ server.bind((‘127.0.0.1‘, 8080)) # (‘127.0.0.1‘, 8080)这里必须用元组形式传入IP和PORT,本地访问本地IP默认为‘127.0.0.1‘ # 设置半连接池数量(一般为5) server.listen(5) # 半连接池:客户端连接请求个数的容器,当前已连接的客户端信息收发未完成前,会有最大5个客户端连接请求进入排队状态, # 等待上一个通信完毕后,就可以连接进入开始通信。 # 双向通道建立成功,可以进行下一步数据的通信了↓↓↓↓↓↓↓ conn, client_addr = server.accept() # 进行一次信息的收与发 data = conn.recv(1024) # 每次最大接收1024字节,收到的数据为二进制Bytes类型 conn.send(data.upper()) # 将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返回新的数据,反馈给客户端(给客户端发数据),发的数据类型也必须是Bytes类型 # 一轮信息收发完毕,关闭已经建立的双向通道 conn.close() 客户端: from socket import * # 确定客户端传输协议↓↓↓↓↓↓↓(服务端和客户端服务协议一样才能进行有效的通信) clien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 这里的SOCK_STREAM代表的就是流式协议TCP,如果是SOCK_DGRAM就代表UDP协议 # 开始连接服务端IP和PORT,建立双向链接 client.connect((‘127.0.0.1‘, 8080)) # 通过服务端IP和PORT进行连接 # 走到这一步就已经建立连接完毕,接下来开始数据通信: client.send(‘hello,server‘.encode(‘utf-8‘)) # 将发送的信息转码成Bytes类型数据 data = client.recv(1024) # 每次最大收数据大小为1024字节(1kb) print(data.decode(‘utf-8‘)) # 将b类型数据转换成字符串格式 # 一次传输完毕2 client.close() # 关闭客户端连接 启动服务端(服务端开始监听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启动客户端(客户端给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 建立双向链接完成 客户端给服务端发送信息 hello,server 服务端收到hello,server,将其转换成大写,返回给客户端(此时服务端一轮通信完毕)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反馈信息,打印出HELLO,SERVER(此时客户端一轮通信完毕)
以上是最基本的一次基于tcp协议通信的过程客户端发,服务端收,服务端处理数据然后发,客户端收到服务端发了的反馈数据。
但是由于tcp协议是一种流式协议,流式协议就会有一个特点:数据的传输像一涓涓水流的形式传输,我们在收数据的时候默认最大收数据大小为1024字节,当发送的数据小于1024字节时候当然不会有问题,一次性全部收完,但是但是但是当发送的数据大于1024字节的时候,我们这边又不知道发送的数据大小是多少,只能默认的1024字节的时候,数据一次性就不可能收完,只能在这次收1024字节,那1024字节以外的数据呢?由于数据的传输是流式协议,所以没有收完的数据会依次排队在门外等着,等待你下次收数据时候再次收取,这样如果每次传的数据大小不确认,收的时候数据也不知道该收多少的时候,就会产生数据的粘粘(zhan nian),这样导致数据的接收不彻底。这就叫tcp的流式协议的通信粘包问题。
这个问题的更形象过程可以见下图:
标签:固定 class 反馈 相关 依次 协议 进制 tcp 多少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guangti/p/10814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