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enc 缺点 mys 分区 一个 文件的 读取 操作记录 配置文件
主从复制步骤:
主库将所有的写操作记录到binlog日志中并生成一个log dump线程,将binlog日志传给从库的I/O线程
从库生成两个线程,一个I/O线程,一个SQL线程
I/O线程去请求主库的binlog,并将得到的binlog日志写到relay log(中继日志) 文件中
SQL线程,会读取relay log文件中的日志,并解析成具体操作,来实现主从的操作一致,达到最终数据一致的目的
基于GTID的复制是从Mysql5.6开始支持的一种新的复制方式,此方式与传统基于日志的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原来的基于日志的复制中,从服务器连接到主服务器并告诉主服务器要从哪个二进制日志的偏移量开始执行增量同步,这时我们如果指定的日志偏移量不对,这与可能造成主从数据的不一致,而基于GTID的复制会避免。
在基于GTID的复制中,首先从服务器会告诉主服务器已经在从服务器执行完了哪些事务的GTID值,然后主库会有把所有没有在从库上执行的事务,发送到从库上进行执行,并且使用GTID的复制可以保证同一个事务只在指定的从库上执行一次,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偏移量的问题造成数据不一致。
什么是GTID,也就是全局事务ID,其保证为每一个在主上提交的事务在复制集群中可以生成一个唯一的ID。
一个GITD由两部分组成的,分别是source_id 和transaction_id,GTID=source_id:transaction_id,其中source_id就是执行事务的主库的server-uuid值,server-uuid值是在mysql服务首次启动生成的,保存在数据库的数据目录中,在数据目录中有一个auto.conf文件,这个文件保存了server-uuid值(唯一的)。而事务ID则是从1开始自增的序列,表示这个事务是在主库上执行的第几个事务,Mysql会保证这个事务和GTID是一比一的关系。
配置主数据库服务器需要做的大概和传统的主从配置差不多,需要起码的在主服务器上建立复制账号,还要配置数据库日志文件的目录,这是必须的启动bin_log日志。
可以指定bin_log存放目录,而不是用数据目录,分开存储是个好习惯,特别是如果把日志和数据放在不同的磁盘分区上,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日志的增长把数据磁盘分区占满,也可以提高了磁盘IO。
bin_log = /usr/local/mysql/log/mysql-bin。
优点
A:很方便的进行故障转移,因为GTID是全局唯一的标识符,所以就很简单知道哪些事务在从服务器没有执行,在多个从服务器也没必要进行多个日志偏移量配置了.
B:从库和主库的数据一致性。
缺点
A:故障处理比日志处理复杂。
B:执行语句的一些限制。
C:仅支持5.6以后较晚的版本
在两边的配置文件都加上
gtid_mode=ON
enforce-gtid-consistency=true
并重启数据库
Linux----------mysql主从复制和基于GTID主从复制
标签:enc 缺点 mys 分区 一个 文件的 读取 操作记录 配置文件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angchengshi/p/10868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