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开发 time 解决办法 函数 run cal files 代码 编写
在计算机程序的开发过程中,随着程序代码越写越多,在一个文件里代码就会越来越长,越来越不容易维护。
为了编写可维护的代码,我们把很多函数分组,分别放到不同的文件里,这样,每个文件包含的代码就相对较少,很多编程语言都采用这种组织代码的方式。在Python中一个.py文件就称之为一个模块(Module)。
使用模块有什么好处?
1、最大的好处是大大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
2、其次,编写代码不必从零开始。当一个模块编写完毕,就可以被其他地方引用。我们在编写程序的时候,也经常引用其他模块,包括Python内置的模块和来自第三方的模块。
所以,模块一共三种:
另外,使用模块还可以避免函数名和变量名冲突。相同名字的函数和变量完全可以分别存在不同的模块中,因此,我们自己在编写模块时,不必考虑名字会与其他模块冲突。但是也要注意,尽量不要与内置函数名字冲突。
import module1[, module2[,... moduleN] import time,random,numpy,sys
当我们使用import语句的时候,Python解释器是怎样找到对应的文件的呢?答案就是解释器有自己的搜索路径,存在sys.path 里。
[‘D:\\360Downloads\\Python编程\\老男孩python全栈\\Python基础到进阶\\Python模块‘,
‘D:\\360Downloads\\Python编程\\老男孩python全栈‘,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Programs\\Python\\Python36\\python36.zip‘,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Programs\\Python\\Python36\\DLLs‘,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Programs\\Python\\Python36\\lib‘,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Programs\\Python\\Python36‘,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Python\\Python36\\site-packages‘,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Programs\\Python\\Python36\\lib\\site-packages‘,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Programs\\Python\\Python36\\lib\\site-packages\\baidu_aip-2.2.4.0-py3.6.egg‘,
‘C:\\Program Files\\JetBrains\\PyCharm 2018.1.1\\helpers\\pycharm_matplotlib_backend‘]
第一条路径值当前直接执行文件的路径
同级目录下:
----------------------------------------bin.py from cal import multi print(multi(2,3,4,5,6)) ----------------------------------------cal.py def multi(*args): ss=1 for i in args: ss = ss*i return ss #############bin.py 和 cal.py 在同一级目录下
----------------------------------bin.py from my_module import main main.run() ----------------------------------my_module/main.py from my_module import mod1 def run(): print(mod1.upper_str("xiong")) -----------------------------------my_module/mod1.py def upper_str(s): return s.upper()
注意:不能直接在 main.py 中 import mod1。因为sys.path ---> 列表路径中没有main.py 的路径,解决办法是向 sys.path 路径中添加想要导入模块的路径即可
标签:开发 time 解决办法 函数 run cal files 代码 编写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JT2018/p/1086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