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mil fatal 轨迹 中心 设置 对象 tab http pre
库与包之间的理解可以类比成:数据库种的库和表
库名 | 作用 | 链接 |
image | 常见图形格式的访问及生成 | |
log | 日志记录库 | |
math | 数学库 | |
os | 操作系统平台不依赖平台操作封装 |
package main
import (
"image"
"image/color"
"image/png"
"log"
"math"
"os"
)
func main() {
// 图片大小
const size = 300
// 根据给定大小创建灰度图
pic := image.NewGray(image.Rect(0, 0, size, size))
// 遍历每个像素
for x := 0; x < size; x++ {
for y := 0; y < size; y++ {
// 填充为白色
pic.SetGray(x, y, color.Gray{255})
}
}
// 从0到最大像素生成x坐标
for x := 0; x < size; x++ {
// 让sin的值的范围在0~2Pi之间
s := float64(x) * 2 * math.Pi / size
// sin的幅度为一半的像素。向下偏移一半像素并翻转
y := size/2 - math.Sin(s)*size/2
// 用黑色绘制sin轨迹
pic.SetGray(x, int(y), color.Gray{0})
}
// 创建文件
file, err := os.Create("sin.png")
if err != nil {
log.Fatal(err)
}
// 使用png格式将数据写入文件
png.Encode(file, pic) //将image信息写入文件中
// 关闭文件
file.Close()
}
实验结果截图:
1 // 图片大小
2 const size = 300
3 // 根据给定大小创建灰度图
4 pic := image.NewGray(image.Rect(0, 0, size, size))
5 // 遍历每个像素
6 for x := 0; x < size; x++ {
7 for y := 0; y < size; y++ {
8 // 填充为白色
9 pic.SetGray(x, y, color.Gray{255})
10 }
11 }
代码说明:
注:灰度图是一种常见的图片格式,一般情况下颜色由 8 位组成,灰度范围为 0~255,0 表示黑色,255 表示白色。初始化好的灰度图对象内存区域默认值都是 0,对应全是黑色,考虑到显示效果和习惯,将所有像素设置为 255,也就是白色。
正弦函数是一个周期函数。定义域是实数集,值域范围是 [-1, 1]。用编程的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math.Sin 函数的参数支持任意浮点数范围,函数返回值的范围总是在 -1~1之间(两端包含)。
要将正弦函数放在图片上需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将这些处理逻辑汇总为代码:
1 // 从0到最大像素生成x坐标
2 for x := 0; x < size; x++ {
3 // 让sin的值的范围在0~2Pi之间
4 s := float64(x) * 2 * math.Pi / size
5 // sin的幅度为一半的像素。向下偏移一半像素并翻转
6 y := size/2 - math.Sin(s)*size/2
7 // 用黑色绘制sin轨迹
8 pic.SetGray(x, int(y), color.Gray{0})
9 }
代码说明:
rate := x / size
s := rate * 2 * math.Pi
x 的范围是 0 到 size,因此除以 size 后,rate 的范围是 0~1 之间,再乘以 2π 后,s 的范围刚好是 0~2π 之间。float64(x) 表示将整型的 x 变量转换为 float64 类型,之后运算的所有表达式将以 float64 类型进行。
写入图片的正弦函数图像如下图所示:
内存中的正弦函数图形是不可见的,我们选用 PNG 格式将图形输出为文件。Go 语言提供了文件创建函数和 PNG 格式写入函数,代码如下:
1 // 创建文件
2 file, err := os.Create("sin.png")
3 if err != nil {
4 log.Fatal(err)
5 }
6 // 使用PNG格式将数据写入文件
7 png.Encode(file, pic) //将image信息写入文件中
8 // 关闭文件
9 file.Close()
代码说明:
标签:mil fatal 轨迹 中心 设置 对象 tab http pre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isefeizhu/p/1118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