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UNC use 杨辉三角形 tostring idt 比较 登录 color 代码
常用的动态网页对象:
之前我们提到了,使用request对象可以获得和用户请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这一节,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常用对象的常规用途。
response对象:用于向客户回应。最常用的用法类似于
“Response.Redirect("/Home/Index1");”
它表示用户浏览器跳转到当前网站的“/Home/Index1”位置。
常用于出现各种错误的时候,提前结束当前流程。
Session对象:和ViewData的用法类似,也是用字典模式存储数据。例:
Session["hello"] = "你好啊";
这种变量的有效期为“当前会话”,也可以理解为“本次访问网站”。一般来说,用户退出网站,或20分钟内没有任何操作,“当前会话”就结束了。
每个用户都可以拥有一组属于自己的Session变量,互相之间并不冲突,可以跨控制器和操作来传递值。
基于此,它通常用来保存用户横跨全站的信息。比如用户名、权限等级、头像等等。
例题:完成一个登录程序,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成功进入操作页面;否则进入出错页面。页面上显示当前用户名。
控制器代码:
public class HomeController : Controller { // GET: Home public ActionResult Index(string u="0",string p="0") { Session["user"] = u; if(u == "123" && p == "456") { Response.Redirect("home/get_menu"); } else if(u != "0" && p != "0") { Response.Redirect("/home/wrong"); } return View(); } public ActionResult get_Menu() { return View(); } public ActionResult Wrong() { return View(); } }
登录视图代码:
@{ Layout = null; }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 <title>Index</title> </head> <body> <div> <form> 用户名:<input type="text" name="u" /><br /> 密码:<input type="password" name="p" /><br /> <input type="submit" value="登录" /> </form> </div> </body> </html>
登录成功视图代码:
@{ Layout = null; }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 <title>get_Menu</title> </head> <body> <div> 当前用户为@(Session["user"].ToString())<br /> 已登录,这里应该出现操作菜单。。。。 </div> </body> </html>
登录失败视图代码:
@{ Layout = null; }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 <title>Wrong</title> </head> <body> <div> 当前用户为@(Session["user"].ToString())<br /> 登录失败,用户名、密码不正确。 </div> </body> </html>
业务逻辑层
这一层,在很多mvc的教材里并不体现,也有很多人把它归在“控制器”一类中。我自己的理解是:控制器只管调度,而业务逻辑是介于调度和读写数据之间的操作,值得另外开一层来写。
上一章的“杨辉三角形”的练习中,控制器负责根据输入的层数,计算杨辉三角形的内容,再返回给视图,有一点混乱。我们换个写法试试。以下内容属于我的个人习惯,给大家参考。
在项目中,新建一个文件夹“functions”,表示厨房,完成一切业务处理。在其中新建一个类,“yanghui.cs”来完成杨辉三角形的生成,如下图:
新建文件夹:
新建类:
选择类型为类,名称为yanghui:
这个类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根据输入的层数,完成杨辉三角形的计算。所以可以把这个操作写成它的静态方法(不用实例化就可以调用)
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Yanghui { public static int[,] get_Yanghui(int n) { int[,] a; a = new int[n, n]; for (int i = 0; i < n; i++) { a[i, 0] = 1; }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1; j <= i; j++) { a[i, j] = a[i - 1, j - 1] + a[i - 1, j]; } } return a; } }
控制器简化为:
public ActionResult Index(int n=0) { if (n == 0) { ViewData["d1"] = null; } else { ViewData["d1"] = Yanghui.get_Yanghui(n); } return View(); }
别忘了在控制器文件的头部引入业务逻辑所在的名称空间:
using WebApplication1.functions;
这样的控制器,看起来才像个老板的样子,仅负责调度。项目也更加清晰。
即:根据输入的参数,决定哪些东西送厨房加工,哪些东西直接让服务员拿给客户。
视图代码不变,程序执行的效果也不变,但整个程序更加清晰流畅了。
模型:
直观认识:
上一篇控制器和视图的课程最后,给大家留了一个完成对学生数据增删改查的小作业。那个时候,我们的程序逻辑都集中在控制器中。
现在我们可以回头想想,程序应该如何布局。由于通篇都是是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动用“厨房”,是不是感觉也有点不太对。
对于这种“体力活”,我们可以引入一个新的模块来处理----模型。
那个例子中,所有的操作都是对“学生”数据完成。“学生”就成了一个频繁和数据库交互的部分。它一方面要跟数据库打交道,另一方面又需要跟程序有交集。就像一根钉子,嵌在物体里的部分要尖,被敲击的部分要平。
模型也是如此。它负责跟数据库打交道,有了它之后,程序里就不用再去管库……甚至不用管库里的逻辑(当然,写模型的时候这些都要管);另一方面,它必须向“厨房”和“老板”提供很好的使用方法。我们通常也用类来完成模型的工作。
以下代码可以作为模型用在那个例子当中:
class Student { string id,xm, nl, zy,sql;//sql是某条记录准备执行的操作语句 public Student(string input_id)//构造函数1,只初始化编号,显然准备删除自己 { id = input_id; } public Student(string input_xm,string input_nl,string input_zy)//构造函数2,没有编号,看样子要把自己插入表中 { xm=input_xm; nl = input_nl; zy = input_zy; } public Student(string input_id,string input_xm, string input_nl, string input_zy)//构造函数3,啥都有,用于更新 { id = input_id; xm = input_xm; nl = input_nl; zy = input_zy; } public void insert_it()//插入方法 { sql = "insert into xs(xm,nl,zy) values(‘"+xm+"‘,"+nl+",‘"+zy+"‘)"; Hc_db.do_nonquery(sql); } public void modify_it()//修改方法 { sql = "update xs set xm=‘"+xm+"‘,nl="+nl+",zy=‘"+zy+"‘ where id="+id; Hc_db.do_nonquery(sql); } public void delete_it()//删除方法 { sql = "delete from xs where id=" + id; Hc_db.do_nonquery(sql); } }
有了Student类(模型)这个工具,控制器只需要接到数据和请求的操作后,new一个具体的“学生”对象出来,就可以直接操作了。有点像客人只点了一杯清水,老板可以直接让打水的小厮端上来就好。
比如,处理删除的控制器代码大致是这样(不严谨,仅供参考):
public ActionResult Index(string stu_id) {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stu_id); stu.delete_it(); return View(); }
转书上P41
请大家按照这种逻辑,忘掉上面的代码,自己写一套学生信息管理程序(MVC俱全)
小综合练习:
上例中,如果处理这些操作的业务逻辑比较复杂(比如在删除学生之前需要判断该学生成绩是否合格,操作者权限是否足够等等),则直接交给“厨房“执行。
参考这种思想,结合之前的知识,在上面例子的基础上写一套带权限管理的学生信息管理程序。内容如下:
1、网站起始页显示所有学生信息。
2、网站用户分为”未登录“、”普通“、”管理员“三个级别。
3、未登录用户仅能查看所有学生信息。
4、普通用户可以查询指定学生信息、添加新学生。
5、管理员可以修改、删除学生信息。
标签:UNC use 杨辉三角形 tostring idt 比较 登录 color 代码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anjinliu/p/11519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