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Web开发 > 详细

WebSocket协议-原理篇

时间:2019-11-19 17:17:18      阅读:10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base   效率   file   服务   pac   客户端   follow   选择   node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以下几点:

  • WebSocket的原理与机制
  • WebSocket与Socket.io
  • WebSocket兼容性

WebSocket的原理与机制

WebSocket协议分为两部分:握手和数据传输
下面通过客户端和服务端交互的报文对比WebSocket通讯与传统HTTP的不同点,主要关注握手阶段。
根据上面的例子,运行之后,new WebSocket实例化一个新的WebSocket客户端对象,请求WebSocket URL为ws://localhost:8000的服务器,打开控制台的NetWork,客户端WebSocket对象会自动解析并识别为WebSocket请求,连接服务端端口,执行双方握手过程,来自客户端握手发送数据格式如下:

技术图片
request.png

客户端发起的WebSocket连接报文类似传统HTTP报文,其中:
  • Upgrade: websocket
    Connection: Upgrade
    这个是WebSocket的核心,告诉服务器,客户端发起的是WebSocket类型请求。
  • Sec-WebSocket-Key是WebSocket客户端发送的一个 base64编码的密文,浏览器随机生成,要求服务端必须返回一个对应加密的Sec-WebSocket-Accept应答,否则客户端会抛出Error during WebSocket handshake错误,并关闭连接。
  • Sec-WebSocket-Version 是告诉服务器所使用的 Websocket 协议版本
服务端收到报文后会返回下列东西,表示已经接收到请求,WebSocket建立成功,来自服务器的握手如下:
技术图片
response.png
  • Upgrade: websocket
    Connection: Upgrade
    告诉客户端即将升级的是WebSocket协议
  • Sec-WebSocket-Accept的值是服务端采用与客户端一致的密钥计算出来后返回客户端的

至此,HTTP已经完成它所有工作,接下来就是完全按照Websocket协议进行了。

通过查看WebSocket的原理,与HTTP对比,得出结论:
HTTP长连接中,每次数据交换除了真正的数据部分外,服务器和客户端还要大量交换HTTP header,信息交换效率很低。Websocket协议通过第一个请求建立了TCP连接之后,之后交换的数据都不需要发送 HTTP header就能交换数据,这显然和原有的HTTP协议有区别,所以它需要对服务器和客户端都进行升级才能实现(主流浏览器都已支持HTML5)。此外还有 multiplexing、不同的URL可以复用同一个WebSocket连接等功能。这些都是HTTP长连接不能做到的。

WebSocket与Socket.io

我们在使用WebSocket协议时通常不会使用它的API来实现,而是借助于Socket.io,Socket.io是一个WebSocket库,包括客户端的js和服务端的nodejs,它的目标是构建可以在不同浏览器和移动设备上使用的实时应用。它会自动根据浏览器从WebSocket、AJAX长轮询等各种方式中选择最佳的方式来实现网络实时应用,也就是说如果浏览器对WebSocket兼容性差,Socket.io会自动选择最佳方式实现实时通信,非常方便和人性化。
Socket.io官方文档:https://socket.io/get-started/chat/

WebSocket兼容性

WebSocket兼容几乎所有现代浏览器,IE 10+ Edge Firefox 4+ Chrome 4+ Safari 5+ Opera 11.5+
socket.io对浏览器做了很好的兼容。

下一篇讲述Socket.io客户端API

参考文档: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15561

不支持WebSocket的场景有:

  1. 浏览器不支持
  2. Web容器不支持,如tomcat7以前的版本不支持WebSocket
  3. 防火墙不允许
  4. Nginx没有开启WebSocket支持

WebSocket协议-原理篇

标签:base   效率   file   服务   pac   客户端   follow   选择   node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ouhong/p/11890375.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