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编程语言 > 详细

python 23---26

时间:2019-12-30 21:05:09      阅读:12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防止   跳转   相关   而且   遍历   静态方法   包括   添加   私有引用   

第二十三章

Python 面向对象继承

一 什么是面向对象的继承

继承(英语:inheritance)是面向对象软件技术当中的一个概念。

? 如果一个类别 A “继承自” 另一个类别 B,就把这个A称为 “B的子类别”,而把B称为“A的父类别 ”也可以称“ B是A的超类”。

? 继承 可以使得子类别具有父类别的各种属性和方法,而不需要再次编写相同的代码。在令子类别继承父类别的同时,可以重新定义某些属性,并重写某些方法,即覆盖父类别的原有属性和方法,使其获得与父类别不同的功能。 另外,为子类别追加新的属性和方法也是常见的做法。 一般静态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继承属于静态的,意即在子类别的行为在编译期就已经决定,无法在执行期扩充。

那么用一个例子来看一下继承: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name,sex,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sex = sex

class Cat:
    def __init__(self,name,sex,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sex = sex

class Dog:
    def __init__(self,name,sex,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sex = sex

# 继承的用法:
class Aniaml(object):
    def __init__(self,name,sex,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sex = sex


class Person(Aniaml):
    pass

class Cat(Aniaml):
    pass

class Dog(Aniaml):
    pass

继承的优点 :

1,增加了类的耦合性(耦合性不宜多,宜精)。

2,减少了重复代码。

3,使得代码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二 继承的分类

Aminal 叫做父类,基类,超类。

Person Cat Dog: 子类,派生类。 继承:可以分单继承,多继承

这里需要补充一下python中类的种类(继承需要):

在python2x版本中存在两种类.:?个叫经典类.

在python2.2之前. ?直使?的是经典类. 经典类在基类的根如果什么都不写.   

?个叫新式类. 在python2.2之后出现了新式类.

新式类的特点是基类的根是object类。

python3x版本中只有一种类:

python3中使?的都是新式类.

如果基类谁都不继承. 那这个类会默认继承 object

三 单继承

3.1 类名,对象执行父类方法

class Aniaml(object):
    type_name = '动物类'

    def __init__(self,name,sex,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sex = sex

    def eat(self):
        print(self)
        print('吃东西')

class Person(Aniaml):
    pass

class Cat(Aniaml):
    pass


class Dog(Aniaml):
    pass

# 类名:
print(Person.type_name)  # 可以调用父类的属性,方法。
Person.eat(111)
print(Person.type_name)

# 对象:
# 实例化对象
p1 = Person('春哥','男',18)
print(p1.__dict__)
# 对象执行类的父类的属性,方法。
print(p1.type_name)
p1.type_name = '666'
print(p1)
p1.eat()

3.2 执行顺序

class Aniaml(object):
    type_name = '动物类'
    def __init__(self,name,sex,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sex = sex

    def eat(self):
        print(self)
        print('吃东西')

class Person(Aniaml):

    def eat(self):
        print('%s 吃饭'%self.name)

class Cat(Aniaml):
    pass

class Dog(Aniaml):
    pass

p1 = Person('barry','男',18)
# 实例化对象时必须执行__init__方法,类中没有,从父类找,父类没有,从object类中找。
p1.eat()
# 先要执行自己类中的eat方法,自己类没有才能执行父类中的方法。

3.3同时执行类以及父类方法

方法一:

如果想执行父类的func方法,这个方法并且子类中也用,那么就在子类的方法中写上:

父类.func(对象,其他参数)

举例说明:

class Aniaml(object):
    type_name = '动物类'
    def __init__(self,name,sex,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sex = sex

    def eat(self):
        print('吃东西')

class Person(Aniaml):
    def __init__(self,name,sex,age,mind):
        '''
        self = p1
        name = '春哥'
        sex = 'laddboy'
        age = 18
        mind = '有思想'
        '''
        # Aniaml.__init__(self,name,sex,age)  # 方法一
        self.mind = mind

    def eat(self):
        super().eat()
        print('%s 吃饭'%self.name)
class Cat(Aniaml):
    pass

class Dog(Aniaml):
    pass

# 方法一: Aniaml.__init__(self,name,sex,age)
# p1 = Person('春哥','laddboy',18,'有思想')
# print(p1.__dict__)

# 对于方法一如果不理解:
# def func(self):
#     print(self)
# self = 3
# func(self)

方法二:

利用super,super().func(参数)

class Aniaml(object):
    type_name = '动物类'
    def __init__(self,name,sex,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sex = sex

    def eat(self):
        print('吃东西')

class Person(Aniaml):
    def __init__(self,name,sex,age,mind):
        '''
        self = p1
        name = '春哥'
        sex = 'laddboy'
        age = 18
        mind = '有思想'
        '''
        # super(Person,self).__init__(name,sex,age)  # 方法二
        super().__init__(name,sex,age)  # 方法二
        self.mind = mind

    def eat(self):
        super().eat()
        print('%s 吃饭'%self.name)
class Cat(Aniaml):
    pass

class Dog(Aniaml):
    pass
# p1 = Person('春哥','laddboy',18,'有思想')
# print(p1.__dict__)

单继承的课堂练习

# 1
class Base:
    def __init__(self, num):
        self.num = num
    def func1(self):
        print(self.num)

class Foo(Base):
    pass
obj = Foo(123)
obj.func1() # 123 运?的是Base中的func1  

# 2      
class Base:
    def __init__(self, num):
        self.num = num
    def func1(self):
        print(self.num)
class Foo(Base):
    def func1(self):
        print("Foo. func1", self.num)
obj = Foo(123)
obj.func1() # Foo. func1 123 运?的是Foo中的func1       

# 3         
class Base:
    def __init__(self, num):
        self.num = num
    def func1(self):
        print(self.num)
class Foo(Base):
    def func1(self):
        print("Foo. func1", self.num)
obj = Foo(123)
obj.func1() # Foo. func1 123 运?的是Foo中的func1     
# 4
class Base:
    def __init__(self, num):
        self.num = num
    def func1(self):
        print(self.num)
        self.func2()
    def func2(self):
        print("Base.func2")
class Foo(Base):
    def func2(self):
    print("Foo.func2")
obj = Foo(123)
obj.func1() # 123 Foo.func2 func1是Base中的 func2是?类中的 
# 再来
class Base:
    def __init__(self, num):
        self.num = num
    def func1(self):
        print(self.num)
        self.func2()
    def func2(self):
        print(111, self.num)
class Foo(Base):
    def func2(self):
        print(222, self.num)
lst = [Base(1), Base(2), Foo(3)]
for obj in lst:
    obj.func2() # 111 1 | 111 2 | 222 3

# 再来
class Base:
    def __init__(self, num):
        self.num = num
    def func1(self):
        print(self.num)
        self.func2()
    def func2(self):
        print(111, self.num)
class Foo(Base):
    def func2(self):
        print(222, self.num)
lst = [Base(1), Base(2), Foo(3)]
for obj in lst:
 obj.func1() # 那笔来吧. 好好算

四 多继承

class ShenXian: # 神仙
    def fei(self):
        print("神仙都会?")
class Monkey: # 猴
    def chitao(self):
        print("猴?喜欢吃桃?")
class SunWukong(ShenXian, Monkey): # 孙悟空是神仙, 同时也是?只猴
    pass
sxz = SunWukong() # 孙悟空
sxz.chitao() # 会吃桃?
sxz.fei() # 会?

  此时, 孙悟空是?只猴?, 同时也是?个神仙. 那孙悟空继承了这两个类. 孙悟空?然就可以执?这两个类中的?法. 多继承?起来简单. 也很好理解. 但是多继承中, 存在着这样?个问题. 当两个?类中出现了重名?法的时候. 这时该怎么办呢? 这时就涉及到如何查找?类?法的这么?个问题.

即MRO(method resolution order) 问题. 在python中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因为在不同的python版本中使?的是不同的算法来完成MRO的.

4.1经典类的多继承

虽然在python3中已经不存在经典类了. 但是经典类的MRO最好还是学?学.

这是?种树形结构遍历的?个最直接的案例. 在python的继承体系中. 我们可以把类与类继承关系化成?个树形结构的图. 来, 上代码:

class A:
    pass
class B(A):
    pass
class C(A):
    pass
class D(B, C):
    pass
class E:
    pass
class F(D, E):
    pass
class G(F, D):
    pass
class H:
    pass
class Foo(H, G):
    pass

对付这种mro画图就可以:

技术图片

继承关系图已经有了. 那如何进?查找呢?

记住?个原则. 在经典类中采?的是深度优先,遍历?案. 什么是深度优先. 就是?条路走到头. 然后再回来. 继续找下?个.

技术图片

图中每个圈都是准备要送鸡蛋的住址. 箭头和?线表?线路. 那送鸡蛋的顺序告诉你入?在最下?R. 并且必须从左往右送. 那怎么送呢?

技术图片

如图. 肯定是按照123456这样的顺序来送. 那这样的顺序就叫 深度优先遍历.

?如果是142356呢? 这种被称为 ?度优先遍历.

好了. 深度优先就说这么多. 那么上?那个图怎么找的呢?

MRO是什么呢? 很简单. 记住. 从头开始. 从左往右. ?条路跑到头, 然后回头. 继续?条 路跑到头. 就是经典类的MRO算法.

类的MRO: Foo-> H -> G -> F -> E -> D -> B -> A -> C. 你猜对了么?

4.2新式类的多继承

4.2.1 mro序列

MRO是一个有序列表L,在类被创建时就计算出来。 通用计算公式为:

mro(Child(Base1,Base2)) = [ Child ] + merge( mro(Base1), mro(Base2), [ Base1, Base2] )
(其中Child继承自Base1, Base2)

如果继承至一个基类:class B(A) 这时B的mro序列为

mro( B ) = mro( B(A) )
= [B] + merge( mro(A) + [A] )
= [B] + merge( [A] + [A] )
= [B,A]

如果继承至多个基类:class B(A1, A2, A3 …) 这时B的mro序列

mro(B) = mro( B(A1, A2, A3 …) )
= [B] + merge( mro(A1), mro(A2), mro(A3) ..., [A1, A2, A3] )
= ...

计算结果为列表,列表中至少有一个元素即类自己,如上述示例[A1,A2,A3]。merge操作是C3算法的核心。

4.2.2. 表头和表尾

表头:   列表的第一个元素

表尾:   列表中表头以外的元素集合(可以为空)

示例   列表:[A, B, C]   表头是A,表尾是B和C

4.2.3. 列表之间的+操作

+操作:

[A] + [B] = [A, B] (以下的计算中默认省略) ---------------------

merge操作示例:

如计算merge( [E,O], [C,E,F,O], [C] )
有三个列表 :  ①        ②      ③

1 merge不为空,取出第一个列表列表①的表头E,进行判断                              
   各个列表的表尾分别是[O], [E,F,O],E在这些表尾的集合中,因而跳过当前当前列表
2 取出列表②的表头C,进行判断
   C不在各个列表的集合中,因而将C拿出到merge外,并从所有表头删除
   merge( [E,O], [C,E,F,O], [C]) = [C] + merge( [E,O], [E,F,O] )
3 进行下一次新的merge操作 ......
---------------------

技术图片

计算mro(A)方式:

mro(A) = mro( A(B,C) )

原式= [A] + merge( mro(B),mro(C),[B,C] )

  mro(B) = mro( B(D,E) )
         = [B] + merge( mro(D), mro(E), [D,E] )  # 多继承
         = [B] + merge( [D,O] , [E,O] , [D,E] )  # 单继承mro(D(O))=[D,O]
         = [B,D] + merge( [O] , [E,O]  ,  [E] )  # 拿出并删除D
         = [B,D,E] + merge([O] ,  [O])
         = [B,D,E,O]

  mro(C) = mro( C(E,F) )
         = [C] + merge( mro(E), mro(F), [E,F] )
         = [C] + merge( [E,O] , [F,O] , [E,F] )
         = [C,E] + merge( [O] , [F,O]  ,  [F] )  # 跳过O,拿出并删除
         = [C,E,F] + merge([O] ,  [O])
         = [C,E,F,O]

原式= [A] + merge( [B,D,E,O], [C,E,F,O], [B,C])
    = [A,B] + merge( [D,E,O], [C,E,F,O],   [C])
    = [A,B,D] + merge( [E,O], [C,E,F,O],   [C])  # 跳过E
    = [A,B,D,C] + merge([E,O],  [E,F,O])
    = [A,B,D,C,E] + merge([O],    [F,O])  # 跳过O
    = [A,B,D,C,E,F] + merge([O],    [O])
    = [A,B,D,C,E,F,O]
---------------------

第二十四章

Python面向对象三大特性

一.封装

把很多数据封装到?个对象中. 把固定功能的代码封装到?个代码块, 函数, 对象, 打包成模块. 这都属于封装的思想. 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 比如. 你写了?个 函数. 那这个也可以被称为封装.

? 在?向对象思想中. 是把?些看似?关紧要的内容组合到?起统?进?存储和使?. 这就是封装.

? 封装,顾名思义就是将内容封装到某个地方,以后再去调用被封装在某处的内容。

所以,在使用面向对象的封装特性时,需要:

  • 将内容封装到某处
  • 从某处调用被封装的内容

第一步:将内容封装到某处

技术图片

self 是一个形式参数,当执行 obj1 = Foo(‘wupeiqi‘, 18 ) 时,self 等于 obj1

当执行 obj2 = Foo(‘alex‘, 78 ) 时,self 等于 obj2

所以,内容其实被封装到了对象 obj1 和 obj2 中,每个对象中都有 name 和 age 属性,在内存里类似于下图来保存。

技术图片

第二步:从某处调用被封装的内容

调用被封装的内容时,有两种情况:

  • 通过对象直接调用
  • 通过self间接调用

1、通过对象直接调用被封装的内容

上图展示了对象 obj1 和 obj2 在内存中保存的方式,根据保存格式可以如此调用被封装的内容:对象.属性名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obj1 = Foo('wupeiqi', 18)
print obj1.name    # 直接调用obj1对象的name属性
print obj1.age     # 直接调用obj1对象的age属性
obj2 = Foo('alex', 73)
print obj2.name    # 直接调用obj2对象的name属性
print obj2.age     # 直接调用obj2对象的age属性

2、通过self间接调用被封装的内容

执行类中的方法时,需要通过self间接调用被封装的内容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detail(self):
        print self.name
        print self.age

obj1 = Foo('wupeiqi', 18)
obj1.detail()  # Python默认会将obj1传给self参数,即:obj1.detail(obj1),所以,此时方法内部的 self = obj1,即:self.name 是 wupeiqi ;self.age 是 18

obj2 = Foo('alex', 73)
obj2.detail()  # Python默认会将obj2传给self参数,即:obj1.detail(obj2),所以,此时方法内部的 self = obj2,即:self.name 是 alex ; self.age 是 78

综上所述,对于面向对象的封装来说,其实就是使用构造方法将内容封装到 对象 中,然后通过对象直接或者self间接获取被封装的内容

二.继承

?类可以?动拥有?类中 除了私有属性外的其他所有内容.

在python中实现继承非常简单. 在声明类的时候, 在类名后?添加?个?括号,就可以完成继承关系.

那么什么情况可以使?继承呢?

? 单纯的从代码层?上来看.

? 两个类具有相同的功能 或者 特征 的时候. 可以采?继承的形式. 提取?个?类, 这个?类中编写着两个类相同的部分. 然后两个类分别取继承这个类就可以了. 这样写的好处是我们可以避免写很多重复的功能和代码.

? 如果从语义中去分析的话. 会简单很多. 如果语境中出现了x是?种y. 这时, y是?种泛化的概念. x比y更加具体. 那这时x就是y的?类.

三.多态

同?个对象, 多种形态.

这个在python中其实是很不容易说明?的. 因为我们?直在?. 只是没有具体的说.

? 比如. 我们创建?个变量a = 10 , 我们知道此时a是整数类型.

?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程序让a = "alex", 这时, a?变成了字符串类型. 这是我们都知道的. 但 是, 我要告诉你的是. 这个就是多态性. 同?个变量a可以是多种形态。

多态,同一个对象,多种形态。 python默认支持多态

鸭子类型(编程思想)

python中有一句谚语说的好,你看起来像鸭子,那么你就是鸭子。
对于代码上的解释其实很简答:
class A:
    def f1(self):
        print('in A f1')
    def f2(self):
        print('in A f2')
class B:
    def f1(self):
        print('in A f1')
    def f2(self):
        print('in A f2')
obj = A()
obj.f1()
obj.f2()
obj2 = B()
obj2.f1()
obj2.f2()
# A 和 B两个类完全没有耦合性,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却统一了一个标准。
# 对相同的功能设定了相同的名字,这样方便开发,这两个方法就可以互成为鸭子类型。
#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str  tuple list 都有 index方法,这就是统一了规范。
# str bytes 等等 这就是互称为鸭子类型。

四.类的约束

?先, 你要清楚. 约束是对类的约束.

用一个例子说话:

公司让小明给他们的网站完善一个支付功能,小明写了两个类,如下:

class QQpay:
    def pay(self,money):
        print('使用qq支付%s元' % money)
class Alipay:
    def pay(self,money):
        print('使用阿里支付%s元' % money)
a = Alipay()
a.pay(100)
b = QQpay()
b.pay(200)

但是上面这样写不太放方便,也不合理,老大说让他整改,统一一下付款的方式,小明开始加班整理:

class QQpay:
    def pay(self,money):
        print('使用qq支付%s元' % money)
class Alipay:
    def pay(self,money):
        print('使用阿里支付%s元' % money)
def pay(obj,money):  # 这个函数就是统一支付规则,这个叫做: 归一化设计。
    obj.pay(money)
a = Alipay()
b = QQpay()

pay(a,100)
pay(b,200)

写了半年的接口,小明终于接了大项目了,结果公司没品位,招了一个野生的程序员春哥接替小明的工作,老大给春哥安排了任务,让他写一个微信支付的功能:

class QQpay:
    def pay(self,money):
        print('使用qq支付%s元' % money)

class Alipay:
    def pay(self,money):
        print('使用阿里支付%s元' % money)

class Wechatpay:  # 野生程序员一般不会看别人怎么写,自己才是最好,结果......
    def fuqian(self,money):
        print('使用微信支付%s元' % money)

def pay(obj,money):
    obj.pay(money)

a = Alipay()
b = QQpay()

pay(a,100)
pay(b,200)

c = Wechatpay()
c.fuqian(300)

结果春哥,受惩罚了,限期整改,那么春哥,发奋图强,python的相关资料,重新梳理的代码:

class Payment: 
  """ 此类什么都不做,就是制定一个标准,谁继承我,必须定义我里面的方法。
   """
    def pay(self,money):pass

class QQpay(Payment):
    def pay(self,money):
        print('使用qq支付%s元' % money)

class Alipay(Payment):
    def pay(self,money):
        print('使用阿里支付%s元' % money)

class Wechatpay(Payment):
    def fuqian(self,money):
        print('使用微信支付%s元' % money)


def pay(obj,money):
    obj.pay(money)

a = Alipay()
b = QQpay()

pay(a,100)
pay(b,200)

c = Wechatpay()
c.fuqian(300)

但是,这样还会有问题,如果再来野生程序员,他不看其他的支付方式,也不知道为什么继承的类中要定义一个没有意义的方法,所以他会是会我行我素:

class Payment: 
  """ 此类什么都不做,就是制定一个标准,谁继承我,必须定义我里面的方法。
   """
    def pay(self,money):pass

class QQpay(Payment):
    def pay(self,money):
        print('使用qq支付%s元' % money)

class Alipay(Payment):
    def pay(self,money):
        print('使用阿里支付%s元' % money)

class Wechatpay(Payment):
    def fuqian(self,money):
        print('使用微信支付%s元' % money)


def pay(obj,money):
    obj.pay(money)

a = Alipay()
b = QQpay()

pay(a,100)
pay(b,200)

c = Wechatpay()
c.fuqian(300)

所以此时我们要用到对类的约束,

对类的约束有两种:

1.提取?类. 然后在?类中定义好?法. 在这个?法中什么都不??. 就抛?个异常就可以了. 这样所有的?类都必须重写这个?法. 否则. 访问的时候就会报错.

2.使?元类来描述?类. 在元类中给出?个抽象?法. 这样?类就不得不给出抽象?法的具体实现. 也可以起到约束的效果.

先用第一种方式解决:

class Payment:
    """
    此类什么都不做,就是制定一个标准,谁继承我,必须定义我里面的方法。
    """
    def pay(self,money):
        raise Exception("你没有实现pay方法")

class QQpay(Payment):
    def pay(self,money):
        print('使用qq支付%s元' % money)

class Alipay(Payment):
    def pay(self,money):
        print('使用阿里支付%s元' % money)

class Wechatpay(Payment):
    def fuqian(self,money):
        print('使用微信支付%s元' % money)

def pay(obj,money):
    obj.pay(money)

a = Alipay()
b = QQpay()
c = Wechatpay()
pay(a,100)
pay(b,200)
pay(c,300)

第二种方式:引入抽象类的概念处理

from abc import ABCMeta,abstractmethod
class Payment(metaclass=ABCMeta):    # 抽象类 接口类  规范和约束  metaclass指定的是一个元类
     元类是class的类
    @abstractmethod
    def pay(self):pass  # 抽象方法

class Alipay(Payment):
    def pay(self,money):
        print('使用支付宝支付了%s元'%money)

class QQpay(Payment):
    def pay(self,money):
        print('使用qq支付了%s元'%money)

class Wechatpay(Payment):
    # def pay(self,money):
    #     print('使用微信支付了%s元'%money)
    def recharge(self):pass

def pay(a,money):
    a.pay(money)

a = Alipay()
a.pay(100)
pay(a,100)    # 归一化设计:不管是哪一个类的对象,都调用同一个函数去完成相似的功能
q = QQpay()
q.pay(100)
pay(q,100)
w = Wechatpay()
pay(w,100)   # 到用的时候才会报错



# 抽象类和接口类做的事情 :建立规范
# 制定一个类的metaclass是ABCMeta,
# 那么这个类就变成了一个抽象类(接口类)
# 这个类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一个规范

总结: 约束. 其实就是?类对?类进?约束. ?类必须要写xxx?法. 在python中约束的?式和?法有两种:

1. 使?抽象类和抽象?法, 由于该?案来源是java和c#. 所以使?频率还是很少的

2. 使??为抛出异常的?案. 并且尽量抛出的是NotImplementError. 这样比较专业, ?且错误比较明确.(推荐)

抽象类 和 接口类 面试必定会问

五.super

super是严格按照类的继承顺序执行!!!

class A:
    def f1(self):
        print('in A f1')
    def f2(self):

        print('in A f2')
class Foo(A):
    def f1(self):
        super().f2()
        print('in A Foo')
obj = Foo()
obj.f1()
super可以下一个类的其他方法
super()严格按照类的mro顺序执行
5

第二十五章

Python面向对象之类成员

一.细分类的组成成员

之前咱们讲过类大致分两块区域,如下图所示:

技术图片

每个区域详细划分又可以分为:

class A:

    company_name = '老男孩教育'  # 静态变量(静态字段)
    __iphone = '1353333xxxx'  # 私有静态变量(私有静态字段)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特殊方法

        self.name = name  #对象属性(普通字段)
        self.__age = age  # 私有对象属性(私有普通字段)

    def func1(self):  # 普通方法
        pass

    def __func(self): #私有方法
        print(666)


    @classmethod  # 类方法
    def class_func(cls):
        """ 定义类方法,至少有一个cls参数 """
        print('类方法')

    @staticmethod  #静态方法
    def static_func():
        """ 定义静态方法 ,无默认参数"""
        print('静态方法')

    @property  # 属性
    def prop(self):
        pass

二. 类的私有成员

对于每一个类的成员而言都有两种形式:

  • 公有成员,在任何地方都能访问
  • 私有成员,只有在类的内部才能方法

私有成员和公有成员的访问限制不同

静态字段(静态属性)

  • 公有静态字段:类可以访问;类内部可以访问;派生类中可以访问
  • 私有静态字段:仅类内部可以访问;

2.1 公有静态属性(字段)

class C:
    name = "公有静态字段"
    def func(self):
        print C.name
class D(C):
    def show(self):
        print C.name
C.name         # 类访问
obj = C()
obj.func()     # 类内部可以访问
obj_son = D()
obj_son.show() # 派生类中可以访问
公有静态字段

2.2 私有静态属性(字段)

class C:
    __name = "私有静态字段"
    def func(self):
        print C.__name
class D(C):
    def show(self):
        print C.__name
C.__name       # 不可在外部访问
obj = C()
obj.__name  # 不可在外部访问
obj.func()     # 类内部可以访问   
obj_son = D()
obj_son.show() #不可在派生类中可以访问  
私有静态字段

普通字段(对象属性)

  • 公有普通字段:对象可以访问;类内部可以访问;派生类中可以访问
  • 私有普通字段:仅类内部可以访问;

2.3 公有普通字段

class C:

    def __init__(self):
        self.foo = "公有字段"

    def func(self):
        print self.foo  # 类内部访问

class D(C):

    def show(self):
        print self.foo # 派生类中访问

obj = C()

obj.foo     # 通过对象访问
obj.func()  # 类内部访问

obj_son = D();
obj_son.show()  # 派生类中访问

2.4 私有对象属性

class C:

    def __init__(self):
        self.__foo = "私有字段"

    def func(self):
        print self.foo  # 类内部访问

class D(C):

    def show(self):
        print self.foo # 派生类中访问

obj = C()

obj.__foo     # 通过对象访问    ==> 错误
obj.func()  # 类内部访问        ==> 正确

obj_son = D();
obj_son.show()  # 派生类中访问  ==> 错误

私有普通字段

方法:

公有方法:对象可以访问;类内部可以访问;派生类中可以访问 私有方法:仅类内部可以访问;

2.5 公有方法

class C: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add(self):
        print('in C')

class D(C):

    def show(self):
        print('in D')

    def func(self):
        self.show()
obj = D()
obj.show()  # 通过对象访问   
obj.func()  # 类内部访问    
obj.add()  # 派生类中访问

2.6 私有方法

class C: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__add(self):
        print('in C')

class D(C):

    def __show(self):
        print('in D')

    def func(self):
        self.__show()
obj = D()
obj.__show()  # 通过不能对象访问
obj.func()  # 类内部可以访问
obj.__add()  # 派生类中不能访问

总结:

对于这些私有成员来说,他们只能在类的内部使用,不能再类的外部以及派生类中使用.

ps:非要访问私有成员的话,可以通过 对象.类_属性名,但是绝对不允许!!!

*为什么可以通过.类__私有成员名访问呢?因为类在创建时,如果遇到了私有成员(包括私有静态字段,私有普通字段,私有方法)它会将其保存在内存时自动在前面加上类名.*

三. 类的其他成员

这里的其他成员主要就是类方法:

方法包括:普通方法、静态方法和类方法,三种方法在内存中都归属于类,区别在于调用方式不同。

实例方法

定义:第一个参数必须是实例对象,该参数名一般约定为“self”,通过它来传递实例的属性和方法(也可以传类的属性和方法);

调用:只能由实例对象调用。

类方法

定义:使用装饰器@classmethod。第一个参数必须是当前类对象,该参数名一般约定为“cls”,通过它来传递类的属性和方法(不能传实例的属性和方法);

调用:实例对象和类对象都可以调用。

静态方法

定义:使用装饰器@staticmethod。参数随意,没有“self”和“cls”参数,但是方法体中不能使用类或实例的任何属性和方法;

调用:实例对象和类对象都可以调用。

双下方法(后面会讲到)

 定义:双下方法是特殊方法,他是解释器提供的 由爽下划线加方法名加爽下划线 方法名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方法,双下方法主要是python源码程序员使用的,

    我们在开发中尽量不要使用双下方法,但是深入研究双下方法,更有益于我们阅读源码。

 调用:不同的双下方法有不同的触发方式,就好比盗墓时触发的机关一样,不知不觉就触发了双下方法,例如:init

3.1 类方法

使用装饰器@classmethod。

原则上,类方法是将类本身作为对象进行操作的方法。假设有个方法,且这个方法在逻辑上采用类本身作为对象来调用更合理,那么这个方法就可以定义为类方法。另外,如果需要继承,也可以定义为类方法。

如下场景:

假设我有一个学生类和一个班级类,想要实现的功能为: 执行班级人数增加的操作、获得班级的总人数; 学生类继承自班级类,每实例化一个学生,班级人数都能增加; 最后,我想定义一些学生,获得班级中的总人数。

思考:这个问题用类方法做比较合适,为什么?因为我实例化的是学生,但是如果我从学生这一个实例中获得班级总人数,在逻辑上显然是不合理的。同时,如果想要获得班级总人数,如果生成一个班级的实例也是没有必要的。

class Student:

    __num = 0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age
        Student.addNum()  # 写在__new__方法中比较合适,但是现在还没有学,暂且放到这里

    @classmethod
    def addNum(cls):
        cls.__num += 1

    @classmethod
    def getNum(cls):
        return cls.__num



a = Student('宝元', 18)
b = Student('武sir', 36)
c = Student('alex', 73)
print(Student.getNum())

3.2 静态方法

使用装饰器@staticmethod

静态方法是类中的函数,不需要实例。静态方法主要是用来存放逻辑性的代码,逻辑上属于类,但是和类本身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在静态方法中,不会涉及到类中的属性和方法的操作。可以理解为,静态方法是个独立的、单纯的函数,它仅仅托管于某个类的名称空间中,便于使用和维护。

譬如,我想定义一个关于时间操作的类,其中有一个获取当前时间的函数。

import time

class TimeTes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hour, minute, second):
        self.hour = hour
        self.minute = minute
        self.second = second

    @staticmethod
    def showTime():
        return time.strftime("%H:%M:%S", time.localtime())


print(TimeTest.showTime())
t = TimeTest(2, 10, 10)
nowTime = t.showTime()
print(nowTime)

如上,使用了静态方法(函数),然而方法体中并没使用(也不能使用)类或实例的属性(或方法)。若要获得当前时间的字符串时,并不一定需要实例化对象,此时对于静态方法而言,所在类更像是一种名称空间。

其实,我们也可以在类外面写一个同样的函数来做这些事,但是这样做就打乱了逻辑关系,也会导致以后代码维护困难。

3.3 属性

什么是特性property

property是一种特殊的属性,访问它时会执行一段功能(函数)然后返回值

例一:BMI指数(bmi是计算而来的,但很明显它听起来像是一个属性而非方法,如果我们将其做成一个属性,更便于理解)

成人的BMI数值:
过轻:低于18.5
正常:18.5-23.9
过重:24-27
肥胖:28-32
非常肥胖, 高于32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EX:70kg÷(1.75×1.75)=22.86

例一代码

class People:
    def __init__(self,name,weight,height):
        self.name=name
        self.weight=weight
        self.height=height
    @property
    def bmi(self):
        return self.weight / (self.height**2)

p1=People('meet',100,1.85)
print(p1.bmi)

为什么要用property

将一个类的函数定义成特性以后,对象再去使用的时候obj.name,根本无法察觉自己的name是执行了一个函数然后计算出来的,这种特性的使用方式遵循了统一访问的原则

由于新式类中具有三种访问方式,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几个属性的访问特点,分别将三个方法定义为对同一个属性:获取、修改、删除

class Foo:
    @property
    def AAA(self):
        print('get的时候运行我啊')

    @AAA.setter
    def AAA(self,value):
        print('set的时候运行我啊')

    @AAA.deleter
    def AAA(self):
        print('delete的时候运行我啊')

#只有在属性AAA定义property后才能定义AAA.setter,AAA.deleter
f1=Foo()
f1.AAA
f1.AAA='aaa'
del f1.AAA

或者:
class Foo:
    def get_AAA(self):
        print('get的时候运行我啊')

    def set_AAA(self,value):
        print('set的时候运行我啊')

    def delete_AAA(self):
        print('delete的时候运行我啊')
    AAA=property(get_AAA,set_AAA,delete_AAA) #内置property三个参数与get,set,delete一一对应

f1=Foo()
f1.AAA
f1.AAA='aaa'
del f1.AAA

商品示例:

class Goods(object):

    def __init__(self):
        # 原价
        self.original_price = 100
        # 折扣
        self.discount = 0.8

    @property
    def price(self):
        # 实际价格 = 原价 * 折扣
        new_price = self.original_price * self.discount
        return new_price

    @price.setter
    def price(self, value):
        self.original_price = value

    @price.deltter
    def price(self, value):
        del self.original_price

obj = Goods()
obj.price         # 获取商品价格
obj.price = 200   # 修改商品原价
del obj.price     # 删除商品原价

四. isinstace 与 issubclass

class A:
    pass

class B(A):
    pass

obj = B()


print(isinstance(obj,B))
print(isinstance(obj,A))

4.1 isinstance(a,b)

判断a是否是b类(或者b类的派生类)实例化的对象

class A:
    pass

class B(A):
    pass

class C(B):
    pass

print(issubclass(B,A))
print(issubclass(C,A))

4.2 issubclass(a,b)

判断a类是否是b类(或者b的派生类)的派生类

思考:那么 list str tuple dict等这些类与 Iterble类 的关系是什么?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print(isinstance([1,2,3], list))  # True
print(isinstance([1,2,3], Iterable))  # True
print(issubclass(list,Iterable))  # True

# 由上面的例子可得,这些可迭代的数据类型,list str tuple dict等 都是 Iterable的子类。

第二十六章

Python 反射及双下方法

一.反射

反射的概念是由Smith在1982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是指程序可以访问、检测和修改它本身状态或行为的一种能力(自省)。这一概念的提出很快引发了计算机科学领域关于应用反射性的研究。它首先被程序语言的设计领域所采用,并在Lisp和面向对象方面取得了成绩。

python面向对象中的反射:通过字符串的形式操作对象相关的属性。python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对象(都可以使用反射)

四个可以实现自省的函数

下列方法适用于类和对象(一切皆对象,类本身也是一个对象)

1.1 对象的反射

class Foo:
    f = '类的静态变量'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name
        self.age=age

    def say_hi(self):
        print('hi,%s'%self.name)

obj=Foo('egon',73)

#检测是否含有某属性
print(hasattr(obj,'name'))
print(hasattr(obj,'say_hi'))

#获取属性
n=getattr(obj,'name')
print(n)
func=getattr(obj,'say_hi')
func()

print(getattr(obj,'aaaaaaaa','不存在啊')) #报错

#设置属性
setattr(obj,'sb',True)
setattr(obj,'show_name',lambda self:self.name+'sb')
print(obj.__dict__)
print(obj.show_name(obj))

#删除属性
delattr(obj,'age')
delattr(obj,'show_name')
delattr(obj,'show_name111')#不存在,则报错

print(obj.__dict__)

对实例化对象的示例

1.2 对类的反射

class Foo(object):
    staticField = "old boy"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wupeiqi'
    def func(self):
        return 'func'
    @staticmethod
    def bar():
        return 'bar'
print ( getattr(Foo, 'staticField'))
print (getattr(Foo, 'func'))
print (getattr(Foo, 'bar'))

1.3 当前模块的反射

import sys
def s1():
    print ('s1')
def s2():
    print ('s2')
this_module = sys.modules[__name__]
hasattr(this_module, 's1')
getattr(this_module, 's2')

1.4 其他模块的反射

#一个模块中的代码
def test():
    print('from the test')
"""
程序目录:
    module_test.py
    index.py
当前文件:
    index.py
"""
# 另一个模块中的代码
import module_test as obj
#obj.test()
print(hasattr(obj,'test'))
getattr(obj,'test')()

1.5 反射的应用

了解了反射的四个函数。那么反射到底有什么用呢?它的应用场景是什么呢?

现在让我们打开浏览器,访问一个网站,你单击登录就跳转到登录界面,你单击注册就跳转到注册界面,等等,其实你单击的其实是一个个的链接,每一个链接都会有一个函数或者方法来处理。

没学反射之前的解决方式

class User:
    def login(self):
        print('欢迎来到登录页面')
    def register(self):
        print('欢迎来到注册页面')
    def save(self):
        print('欢迎来到存储页面')

while 1:
    choose = input('>>>').strip()
    if choose == 'login':
        obj = User()
        obj.login()

    elif choose == 'register':
        obj = User()
        obj.register()

    elif choose == 'save':
        obj = User()
        obj.save()

学了反射之后解决方式

class User:
    def login(self):
        print('欢迎来到登录页面')

    def register(self):
        print('欢迎来到注册页面')

    def save(self):
        print('欢迎来到存储页面')

user = User()
while 1:
    choose = input('>>>').strip()
    if hasattr(user,choose):
        func = getattr(user,choose)
        func()
    else:
        print('输入错误。。。。')

这样就可以明确的感觉到反射的好处

二. 双下方法

定义:双下方法是特殊方法,他是解释器提供的 由双下划线加方法名加双下划线 方法名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方法,双下方法主要是python源码程序员使用的,我们在开发中尽量不要使用双下方法,但是深入研究双下方法,更有益于我们阅读源码。

调用:不同的双下方法有不同的触发方式,就好比盗墓时触发的机关一样,不知不觉就触发了双下方法,例如:init

3.1 len

class B:
    def __len__(self):
        print(666)

b = B()
len(b) # len 一个对象就会触发 __len__方法。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self.a = 1
        self.b = 2

    def __len__(self):
        return len(self.__dict__)
a = A()
print(len(a))

3.2 hash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self.a = 1
        self.b = 2

    def __hash__(self):
        return hash(str(self.a)+str(self.b))
a = A()
print(hash(a))

3.3 str

如果一个类中定义了str方法,那么在打印 对象 时,默认输出该方法的返回值。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__str__(self):
        return '宝元'
a = A()
print(a)
print('%s' % a)

3.4 repr

如果一个类中定义了repr方法,那么在repr(对象) 时,默认输出该方法的返回值。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宝元'
a = A()
print(repr(a))
print('%r'%a)

3.5 call

对象后面加括号,触发执行。

注:构造方法new的执行是由创建对象触发的,即:对象 = 类名() ;而对于 call方法的执行是由对象后加括号触发的,即:对象() 或者 类()()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print('__call__')


obj = Foo() # 执行 __init__
obj()       # 执行 __call__

3.6 eq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self.a = 1
        self.b = 2

    def __eq__(self,obj):
        if  self.a == obj.a and self.b == obj.b:
            return True
a = A()
b = A()
print(a == b)

3.7 del

析构方法,当对象在内存中被释放时,自动触发执行。

注:此方法一般无须定义,因为Python是一门高级语言,程序员在使用时无需关心内存的分配和释放,因为此工作都是交给Python解释器来执行,所以,析构函数的调用是由解释器在进行垃圾回收时自动触发执行的。

3.8 new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self.x = 1
        print('in init function')
    def __new__(cls, *args, **kwargs):
        print('in new function')
        return object.__new__(A, *args, **kwargs)
a = A()
print(a.x)                    

使用new实现单例模式

class A:
    __instance = None
    def __new__(cls, *args, **kwargs):
        if cls.__instance is None:
            obj = object.__new__(cls)
            cls.__instance = obj
        return cls.__instance

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具体分析:

单例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软件设计模式。

在它的核心结构中只包含一个被称为单例类的特殊类。

通过单例模式可以保证系统中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而且该实例易于外界访问,从而方便对实例个数的控制并节约系统资源。

? 如果希望在系统中某个类的对象只能存在一个,单例模式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采用单例模式动机、原因】 对于系统中的某些类来说,只有一个实例很重要,例如,一个系统中可以存在多个打印任务,但是只能有一个正在工作的任务;一个系统只能有一个窗口管理器或文件系统;一个系统只能有一个计时工具或ID(序号)生成器。

如在Windows中就只能打开一个任务管理器。如果不使用机制对窗口对象进行唯一化,将弹出多个窗口,如果这些窗口显示的内容完全一致,则是重复对象,浪费内存资源;如果这些窗口显示的内容不一致,则意味着在某一瞬间系统有多个状态,与实际不符,也会给用户带来误解,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实的状态。因此有时确保系统中某个对象的唯一性即一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非常重要。

如何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且这个实例易于被访问呢?

定义一个全局变量可以确保对象随时都可以被访问,但不能防止我们实例化多个对象。

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是让类自身负责保存它的唯一实例。这个类可以保证没有其他实例被创建,并且它可以提供一个访问该实例的方法。这就是单例模式的模式动机。

【单例模式优缺点】

【优点】

? 一、实例控制 单例模式会阻止其他对象实例化其自己的单例对象的副本,从而确保所有对象都访问唯一实例。

? 二、灵活性 因为类控制了实例化过程,所以类可以灵活更改实例化过程。

【缺点】

? 一、开销 虽然数量很少,但如果每次对象请求引用时都要检查是否存在类的实例,将仍然需要一些开销。可以通过使用静态初始化解决此问题。

? 二、可能的开发混淆 使用单例对象(尤其在类库中定义的对象)时,开发人员必须记住自己不能使用new关键字实例化对象。因为可能无法访问库源代码,因此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能会意外发现自己无法直接实例化此类。

? 三、对象生存期 不能解决删除单个对象的问题。在提供内存管理的语言中(例如基于.NET Framework的语言),只有单例类能够导致实例被取消分配,因为它包含对该实例的私有引用。在某些语言中(如 C++),其他类可以删除对象实例,但这样会导致单例类中出现悬浮引用

3.9 _item_系列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name=name
        
    def __getitem__(self, item):
        print(self.__dict__[item])

    def __setitem__(self, key, value):
        self.__dict__[key]=value
    def __delitem__(self, key):
        print('del obj[key]时,我执行')
        self.__dict__.pop(key)
    def __delattr__(self, item):
        print('del obj.key时,我执行')
        self.__dict__.pop(item)

f1=Foo('sb')
f1['age']=18
f1['age1']=19
del f1.age1
del f1['age']
f1['name']='alex'
print(f1.__dict__)

一异常和错误

1 程序中难免出现错误,而错误分成两种

1.语法错误(这种错误,根本过不了Python解释器的语法检测,必须在程序执行前就改正)

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示范一
if

#语法错误示范二
def test:
    pass

#语法错误示范三
print(haha

2.逻辑错误(逻辑错误)

#用户输入不完整(比如输入为空)或者输入非法(输入不是数字)
num=input(">>: ")
int(num)

#无法完成计算
res1 = 1/0
res2 = 1+'str'

2 什么是异常

异常就是程序运行时发生错误的信号,在Python中,错误触发的异常如下

技术图片

3 Python中的异常种类

在python中不同的异常可以用不同的类型(Python中统一了类与类型,类型即类)去标识,不同的类对象标识不同的异常,一个异常标识一种错误

错误举例
# 触发IndexError: 索引超出范围
l=['meet','aa']
l[3]

# 触发KeyError: 字典中没有此键
dic={'name':'egon'}
dic['age']

#触发ValueError: 字符串类型不能进行转换
s='hello'
int(s)
异常类型 异常描述
AttributeError 试图访问一个对象没有的属性,例如f.x 但是f没有属性x
ImportError 无法引入模块或包;基本上是路径问题或名称错误
IndentationError 代码没有正确对齐
IndexError 下标索引超出序列索引边界
KeyError 试图访问字典里不存在的键
NameError 使用一个还未被赋予对象的变量
SyntaxError Python遇到非法代码,代码不能编译
TypeError 传入对象类型与要求的不符合
UnboundLocalError 试图访问一个还未被设置的局部变量,基本上是由于另有一个同名的全局变量
ValueError 传入一个调用者不期望的值,即使值的类型是正确的
更多异常
ArithmeticError
AssertionError
AttributeError
BaseException
BufferError
BytesWarning
DeprecationWarning
EnvironmentError
EOFError
Exception
FloatingPointError
FutureWarning
GeneratorExit
ImportError
ImportWarning
IndentationError
IndexError
IOError
KeyboardInterrupt
KeyError
LookupError
MemoryError
NameError
NotImplementedError
OSError
OverflowError
PendingDeprecationWarning
ReferenceError
RuntimeError
RuntimeWarning
StandardError
StopIteration
SyntaxError
SyntaxWarning
SystemError
SystemExit
TabError
TypeError
UnboundLocalError
UnicodeDecodeError
UnicodeEncodeError
UnicodeError
UnicodeTranslateError
UnicodeWarning
UserWarning
ValueError
Warning
ZeroDivisionError

二 异常处理

什么是异常?

异常就是我们语法上是没有问题,但是运行时就报错的称为异常, 异常发生之后剩余代码将不会继续执行

什么是异常处理

Python解释器检测到错误,触发异常(也允许程序员自己触发异常raise)

程序员编写特定的代码,专门用来捕捉这个异常(这段代码与程序逻辑无关,与异常处理有关)

如果捕捉成功则进入另外一个处理分支,执行你为其定制的逻辑,使程序不会崩溃,这就是异常处理

为什么要进行异常处理?

Python解析器去执行程序,检测到了一个错误时,触发异常,异常触发后且没被处理的情况下,程序就在当前异常处终止,后面的代码不会运行,谁会去用一个运行着突然就崩溃的软件。

所以你必须提供一种异常处理机制来增强你程序的健壮性与容错性

如何进行异常处理?

首先须知,异常是由程序的错误引起的,语法上的错误跟异常处理是无关,语法错误必须在程序运行前就修正

处理异常的两种方式:

  • 流程控制语句(if)
  • 异常处理 -- "私人订制"

一 : 流程控制语句

正常代码
num1 = input('>>: ') #输入一个字符串试试
int(num1)
使用if判断进行异常处理
num1 = input('>>: ')# 输入一个字符串试试

if num1.isdigit():
    int(num1)     #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类型转换,其余的都属于异常处理范畴

elif num1.isspace():
    print('输入的是空格,就执行我这里的逻辑')

elif len(num1) == 0:
    print('输入的是空,就执行我这里的逻辑')

else:
    print('其他情情况,执行我这里的逻辑')

问题一: 使用if 的方式我们只为第一段代码加上了异常处理,但这些if,跟你的代码逻辑并无关系,这样你的代码会因为可读性差而不容易被看懂

问题二: 这只是我们代码中的一个小逻辑,如果类似的逻辑多,那么每一次都需要判断这些内容,就会倒置我们的代码特别冗长。

总结:

1.if判断式的异常处理只能针对某一段代码,对于不同的代码段的相同类型的错误你需要写重复的if来进行处理。

2.在你的程序中频繁的写与程序本身无关,与异常处理有关的if,会使得你的代码可读性极其的差

3.if是可以解决异常的,只是存在1,2的问题,所以,千万不要妄下定论 if 不能用来异常处理

咱们之前用的异常处理机制
def test():
    print('test running')

func_dict = {
   '1':test
}

while True:
    choice=input('>>: ').strip()
    if choice in func_dict:      #这便是一种异常处理机制
        func_dict[choice]()

二 Python异常处理的‘私人定制‘

Python:为每一种异常定制了一个类型,然后提供了一种特定的语法结构用来进行异常处理

1 基本语法

try:
     被检测的代码块
except 异常类型:
     try中一旦检测到异常,就执行这个位置的逻辑
读文件示例1
f = open('userinfo')

for line in f:
    print(line.strip())
else:
    f.close()
读文件示例2
f = open("userinfo","r",encoding="utf-8")
while True:
    try:
        print(next(f))
    except StopIteration:
        f.close()
        break
'''
next(f)会触发迭代f,依次next(f)就可以读取文件的一行行的内容,无论文件userinf有多大,同一时刻内存中只有一行内容。当文件句柄f中的内容next完后就会抛出异常StopIteration后才可以执行f.close()
'''

2 异常类处理指定的异常情况

# 未捕获到异常,程序直接报错

s1 = 'hello'
try:
    int(s1)
except IndexError as e:   # as相当于将报错信息赋值给了e
    print e

# 正确方法:
s1 = 'hello'
try:
    int(s1)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 e

# 报什么错,用什么错误类型去接受

3 万能异常 - Exception

他可以捕获任意异常,例如:

s1 = 'hello'
try:
    int(s1)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

你可能会说既然有万能异常,那么我直接用上面的这种形式就好了,其他异常可以忽略

你说的没错,但是应该分两种情况去看

1.如果你想要的效果是,无论出现什么异常,我们统一丢弃,或者使用同一段代码逻辑去处理他们,那么骚年,大胆的去做吧,只有一个Exception就足够了。

s1 = 'hello'
try:
    int(s1)
except Exception,e:
    """丢弃或者执行其他逻辑"""
    print("编码逻辑")

#如果你统一用Exception,没错,是可以捕捉所有异常,但意味着你在处理所有异常时都使用同一个逻辑去处理(这里说的逻辑即当前expect下面跟的代码块)

4 多分支

s1 = 'hello'
try:
    int(s1)
except IndexError as e:
    print(e)
except KeyError as e:
    print(e)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e)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

5 异常的其他结构

s1 = 'hello'
try:
    int(s1)
except IndexError as e:
    print(e)
except KeyError as e:
    print(e)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e)

else:
    print('try内代码块没有异常则执行我')

finally:
    print('无论异常与否,都会执行该模块,通常是进行清理工作')

6 主动触发异常

try:
    raise TypeError('类型错误')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

7 自定义异常

class EvaException(BaseException):
    def __init__(self,msg):
        self.msg = msg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elf.msg

try:
    raise EvaException('类型错误')
except EvaException as e:
    print(e)

8 断言

# assert 条件
assert 1 == 1
assert 1 == 2

9 try..except的方式比较if的方式的好处

try..except这种异常处理机制就是取代if那种方式,让你的程序在不牺牲可读性的前提下增强健壮性和容错性

异常处理中为每一个异常定制了异常类型(Python中统一了类与类型,类型即类),对于同一种异常,一个except就可以捕捉到,可以同时处理多段代码的异常(无需‘写多个if判断式’)减少了代码,增强了可读性

使用try..except的方式

1:把错误处理和真正的工作分开来 2:代码更易组织,更清晰,复杂的工作任务更容易实现; 3:毫无疑问,更安全了,不至于由于一些小的疏忽而使程序意外崩溃了;

什么时候用异常处理

有的同学会这么想,学完了异常处理后,好强大,我要为我的每一段程序都加上try...except,干毛线去思考它会不会有逻辑错误啊,这样就很好啊,多省脑细胞===》2B青年欢乐多

try...except应该尽量少用,因为它本身就是你附加给你的程序的一种异常处理的逻辑,与你的主要的工作是没有关系的 这种东西加的多了,会导致你的代码可读性变差,只有在有些异常无法预知的情况下,才应该加上try...except,其他的逻辑错误应该尽量修正

python 23---26

标签:防止   跳转   相关   而且   遍历   静态方法   包括   添加   私有引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ky20061005/p/1212149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