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初学 写法 影响 双引号 use 编译 屏幕 双击 引号
学习每一个编程语言都是从 "Hello world!" 开始的,这好像就是编程界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样。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教大家编写一个可以输出 "Hello world!" 的程序。
示例程序:1 #include <stdio.h>//Include a header
1 #include <stdio.h>//Include a header 2 3 //Entry of the program 4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5 { 6 printf("Hello world!");//Print a String on the screen 7 system("pause");//Pause the program 8 return 0;//Return a value to the system 9 }
在编译器中输入这些代码后,点击“编译”按钮,就会在工程所在文件夹下生成一个可执行文件(.exe),双击运行即可。
注:在vs中,可以直接按ctrl+f5运行。
对于初学者来讲,对这段代码肯定是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是,我们先让程序跑起来,看看是什么样子再说。下面我会对这些代码一一解释。
解析:
1:
#include <stdio.h>//Include a header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意思上来讲,include在英文中是“包含”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作用是告诉编译器讲一个头文件包含到我们的代码里面。这个头文件呢,通常以(.h)结尾,他其实呢跟我们的源代码文件(.c)差不多,都写着代码。所以这一句就可以说是把别人写好的代码白嫖了过来给我们自己用。有关include的知识先说到这里,之后在讲预编译的时候再往细了讲。
那么这个stdio.h又是什么东西呢?其实,它就是我们上文中提到的头文件。其中stdio是Standard Input and Output的缩写,意思为标准输入输出。所以,只有使用它,我们才能进行输入输出操作,在这个例子中就是在屏幕上显示一串字。
后面的//的意思是注释,就是//以及它后面的所有字符(但是不包括下一行)都是不会影响程序的运行的,注释是为了提高程序的可读性,说白了就是让你以及别人能尽可能看懂你的程序。在c语言中,注释还有另一种写法:
1 #include <stdio.h>/*Before me is the include sentence 2 I will not affect the program 3 After me is the program*/ 4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5 {...}
意思就是从/*到*/之间的都是注释(包含/*和*/)。
注:在vs中,选中代码后先按下ctrl+k再按下ctrl+c即可注释掉选中代码;选中后先按下ctrl+k再按下ctrl+u即可取下注释选中的代码。
2: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这个东西我们先不细讲,在之后讲了数据类型之后再来细讲argc和argv是什么东西。现在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个东西叫main函数,是这个程序的入口,也就是一个程序开始的地方。因此本程序会从main函数的第一行开始执行。
3:
printf("Hello world!");//Print a String on the screen
printf是一个字符输出函数,在这里它会吧括号里面的字符串输出到屏幕上。
注意:在c语言以及c++中,字符串必须用一对双引号括起来;用单引号只能括起来一个字符。
4:
system("pause");//Pause the program
这句话的作用是将程序暂停住。
我们知道,在程序执行完输出函数后,它会接着执行下一条语句。如果没有本条语句,那么接下来执行的将会是:
return 0;//Return a value to the system
这条语句会向系统返回一个值,并且告诉系统:“我已经运行完毕,可以退出”,然后系统就会关掉你的程序。
这么一来,字符串刚刚被显示出来,窗口就被关闭了(严谨一点来说就是程序退出了),我们就没有时间去看到输出的字符串了。(电脑的运行速度是很快的)
所以,如果能将程序暂时暂停住,我们就有时间看到输出的字符串了。
注:在某些编译器中,程序会在退出前暂停住,所起在那些编译器中,就不需要人为的暂停程序。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建议大家加上这句话。
提示:
如果显示编译失败,请检查以下列出来的可能原因:
1:忘记打分号;
2:使用了中文字符;
3:把0打成了o;
4:该空格的地方没有空格;
5:括号没有成对出现。
标签:初学 写法 影响 双引号 use 编译 屏幕 双击 引号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archenzyme/p/1226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