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释放 完整性 ola UNC div commit tom star ons
MyISAM和InnoDB内核选型
1. InnoDB 支持事务,MyISAM 不支持事务。这是 MySQL 将默认存储引擎从 MyISAM 变成 InnoDB 的重要原因之一;
2. InnoDB 支持外键,而 MyISAM 不支持。对一个包含外键的 InnoDB 表转为 MYISAM 会失败;
3. InnoDB 是聚集索引,MyISAM 是非聚集索引。聚簇索引的文件存放在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上,因此 InnoDB 必须要有主键,通过主键索引效率很高。但是辅助索引需要两次查询,先查询到主键,然后再通过主键查询到数据。因此,主键不应该过大,因为主键太大,其他索引也都会很大。而 MyISAM 是非聚集索引,数据文件是分离的,索引保存的是数据文件的指针。主键索引和辅助索引是独立的。
4. InnoDB 不保存表的具体行数,执行 select count(*) from table 时需要全表扫描。而MyISAM 用一个变量保存了整个表的行数,执行上述语句时只需要读出该变量即可,速度很快;
5. InnoDB 最小的锁粒度是行锁,MyISAM 最小的锁粒度是表锁。一个更新语句会锁住整张表,导致其他查询和更新都会被阻塞,因此并发访问受限。这也是 MySQL 将默认存储引擎从 MyISAM 变成 InnoDB 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选择:
1. 是否要支持事务,如果要请选择 InnoDB,如果不需要可以考虑 MyISAM;
2. 如果表中绝大多数都只是读查询,可以考虑 MyISAM,如果既有读写也挺频繁,请使用InnoDB。
3. 系统奔溃后,MyISAM恢复起来更困难,能否接受,不能接受就选 InnoDB;
4. MySQL5.5版本开始Innodb已经成为Mysql的默认引擎(之前是MyISAM),说明其优势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你不知道用什么存储引擎,那就用InnoDB,至少不会差。
2.1 事物概念
事务是由一组SQL语句组成的逻辑处理单元,是满足 ACID 特性的一组操作,可以通过 Commit 提交一个事务,也可以使用 Rollback 进行回滚。
事务具有以下4个属性,通常简称为事务的ACID属性:
MySQL 默认采用自动提交模式。也就是说,如果不显式使用 START TRANSACTION
语句来开始一个事务,那么每个查询都会被当做一个事务自动提交。
ACID特性间关系:
2.2 锁机制
共享锁与排他锁
粒度锁
MySQL 不同的存储引擎支持不同的锁机制,所有的存储引擎都以自己的方式显现了锁机制,服务器层完全不了解存储引擎中的锁实现:
默认情况下,表锁和行锁都是自动获得的, 不需要额外的命令。
但是在有的情况下, 用户需要明确地进行锁表或者进行事务的控制, 以便确保整个事务的完整性,这样就需要使用事务控制和锁定语句来完成。
2.3 并发一致性问题
更新丢失(Lost Update)
T1 和 T2 两个事务都对一个数据进行修改,T1 先修改,T2 随后修改,T2 的修改覆盖了 T1 的修改。
如果在一个程序员完成并提交事务之前,另一个程序员不能访问同一文件,则可避免此问题。
脏读
一句话:事务B读取到了事务A已修改但尚未提交的的数据,还在这个数据基础上做了操作。此时,如果A事务回滚Rollback
,B读取的数据无效,不符合一致性要求。
解决办法: 把数据库的事务隔离级别调整到 READ_COMMITTED
T1 修改一个数据,T2 随后读取这个数据。如果 T1 撤销了这次修改,那么 T2 读取的数据是脏数据。
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s)
在一个事务内,多次读同一个数据。在这个事务还没有结束时,另一个事务也访问该同一数据。那么,在第一个事务的两次读数据之间。由于第二个事务的修改,那么第一个事务读到的数据可能不一样,这样就发生了在一个事务内两次读到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因此称为不可重复读,即原始读取不可重复。
一句话:一个事务范围内两个相同的查询却返回了不同数据。
同时操作,事务1分别读取事务2操作时和提交后的数据,读取的记录内容不一致。不可重复读是指在同一个事务内,两个相同的查询返回了不同的结果。
解决办法: 如果只有在修改事务完全提交之后才可以读取数据,则可以避免该问题。把数据库的事务隔离级别调整到REPEATABLE_READ
T2 读取一个数据,T1 对该数据做了修改。如果 T2 再次读取这个数据,此时读取的结果和第一次读取的结果不同。
幻读
一个事务T1按相同的查询条件重新读取以前检索过的数据,却发现其他事务T2插入了满足其查询条件的新数据,这种现象就称为“幻读”。(和可重复读类似,但是事务 T2 的数据操作仅仅是插入和删除,不是修改数据,读取的记录数量前后不一致)
一句话:事务A 读取到了事务B提交的新增数据,不符合隔离性。
解决办法: 如果在操作事务完成数据处理之前,任何其他事务都不可以添加新数据,则可避免该问题。把数据库的事务隔离级别调整到 SERIALIZABLE_READ
。
T1 读取某个范围的数据,T2 在这个范围内插入新的数据,T1 再次读取这个范围的数据,此时读取的结果和和第一次读取的结果不同。
2.4 隔离级别
读未提交 (Read Uncommitted)
最低的隔离等级,允许其他事务看到没有提交的数据,会导致脏读。
读已提交 (Read Committed)
被读取的数据可以被其他事务修改,这样可能导致不可重复读。也就是说,事务读取的时候获取读锁,但是在读完之后立即释放(不需要等事务结束),而写锁则是事务提交之后才释放,释放读锁之后,就可能被其他事务修改数据。该等级也是 SQL Server 默认的隔离等级。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
所有被 Select 获取的数据都不能被修改,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个事务前后读取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但是却没有办法控制幻读,因为这个时候其他事务不能更改所选的数据,但是可以增加数据,即前一个事务有读锁但是没有范围锁,为什么叫做可重复读等级呢?那是因为该等级解决了下面的不可重复读问题。(引申:现在主流数据库都使用 MVCC 并发控制,使用之后RR
(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是不会出现幻读的现象。)
MYSQL默认是REPEATABLE-READ
。
串行化(Serializable)
所有事务一个接着一个的执行,这样可以避免幻读 (phantom read),对于基于锁来实现并发控制的数据库来说,串行化要求在执行范围查询的时候,需要获取范围锁,如果不是基于锁实现并发控制的数据库,则检查到有违反串行操作的事务时,需回滚该事务。
3. 索引
http://blog.codinglabs.org/articles/theory-of-mysql-index.html
4. 同步原理
标签:释放 完整性 ola UNC div commit tom star ons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m65536/p/12319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