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osi   快速   swap   c++   EAP   blank   http   divide   重复执行   
排序算法是非常常见也非常基础的算法,以至于大部分情况下它们都被集成到了语言的辅助库中。排序算法虽然已经可以很方便的使用,但是理解排序算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方向。
1. 冒泡排序 (Bubble Sort)
冒泡排序是最简单粗暴的排序方法之一。它的原理很简单,每次从左到右两两比较,把大的交换到后面,每次可以确保将前M个元素的最大值移动到最右边。
步骤
- 从左开始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x和y,如果 x > y 就交换两者
- 执行比较和交换,直到到达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
- 重复执行1和2,直到执行n次,也就是n个最大元素都排到了最后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void (vector<int> &nums) {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 1; i++) {          for (int j = 0; j < nums.size() - i - 1; j++) {              if (nums[j] > nums[j + 1]) {                 int temp = nums[j];                 nums[j] = nums[j + 1];                 nums[j + 1] = temp;             }         }     } }
 | 
交换的那一步可以不借助temp,方法是
| 1 2 3
 | nums[j] += nums[j + 1]; nums[j + 1] = num[j] - nums[j + 1]; nums[j] -= num[j + 1];
 | 
复杂度分析
由于我们要重复执行n次冒泡,每次冒泡要执行n次比较(实际是1到n的等差数列,也就是(a1 + an) * n / 2),也就是 O(n^2)。 空间复杂度是O(n)。
2.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插入排序的原理是从左到右,把选出的一个数和前面的数进行比较,找到最适合它的位置放入,使前面部分有序。
步骤
- 从左开始,选出当前位置的数x,和它之前的数y比较,如果x < y则交换两者
- 对x之前的数都执行1步骤,直到前面的数字都有序
- 选择有序部分后一个数字,插入到前面有序部分,直到没有数字可选择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void insert_sort(vector<int> &nums) {     for (int i = 1; i < nums.size(); i++) {          for (int j = i; j > 0; j--) {             if (nums[j] < nums[j - 1]) {                 int temp = nums[j];                 nums[j] = nums[j - 1];                 nums[j - 1] = temp;             }         }     } }
 | 
复杂度分析
因为要选择n次,而且插入时最坏要比较n次,所以时间复杂度同样是O(n^2)。空间复杂度是O(n)。
3.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选择排序的原理是,每次都从乱序数组中找到最大(最小)值,放到当前乱序数组头部,最终使数组有序。
步骤
- 从左开始,选择后面元素中最小值,和最左元素交换
- 从当前已交换位置往后执行,直到最后一个元素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void selection_sort(vector<int> &nums) {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int min = i;         for (int j = i + 1; j < nums.size(); j++) {             if (nums[j] < nums[min]) {                 min = j;             }         }         int temp = nums[i];         nums[i] = nums[min];         nums[min] = temp;     } }
 | 
复杂度分析
每次要找一遍最小值,最坏情况下找n次,这样的过程要执行n次,所以时间复杂度还是O(n^2)。空间复杂度是O(n)。
4. 希尔排序(Shell Sort)
希尔排序从名字上看不出来特点,因为它是以发明者命名的。它的另一个名字是“递减增量排序算法“。这个算法可以看作是插入排序的优化版,因为插入排序需要一位一位比较,然后放置到正确位置。为了提升比较的跨度,希尔排序将数组按照一定步长分成几个子数组进行排序,通过逐渐减短步长来完成最终排序。
例子
例如 [10, 80, 70, 100, 90, 30, 20]
如果我们按照一次减一半的步长来算, 这个数组第一次排序时以3为步长,子数组是:
10 80 70
90 30 20
100
这里其实按照列划分的4个子数组,排序后结果为
10 30 20
90 80 70
100
也就是 [10, 30 20 90 80 70 100]
然后再以1为步长生成子数组
10
30
20
..
这个时候就是一纵列了,也就是说最后一定是以一个数组来排序的。
步骤
- 计算当前步长,按步长划分子数组
- 子数组内插入排序
- 步长除以2后继续12两步,直到步长最后变成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void shell_sort(vector<int> &nums) {     for (int gap = nums.size() >> 1; gap > 0; gap >>= 1) {          for (int i = gap; i < nums.size(); i++) {              int temp = nums[i];             int j = i - gap;             for (; j >= 0 && nums[j] > temp; j -= gap) {                 nums[j + gap] = nums[j];             }             nums[j + gap] = temp;         }     } }
 | 
复杂度分析
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受步长的影响,具体分析在维基百科。
5. 归并排序(Merge Sort)
归并排序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典型例子。这个排序的特点是把一个数组打散成小数组,然后再把小数组拼凑再排序,直到最终数组有序。
步骤
- 把当前数组分化成n个单位为1的子数组,然后两两比较合并成单位为2的n/2个子数组
- 继续进行这个过程,按照2的倍数进行子数组的比较合并,直到最终数组有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void merge_array(vector<int> &nums, int b, int m, int e, vector<int> &temp) {     int lb = b, rb = m, tb = b;         if (nums[lb] < nums[rb])             temp[tb++] = nums[lb++];         else             temp[tb++] = nums[rb++];     while (lb < m)         temp[tb++] = nums[lb++];          while (rb < e)         temp[tb++] = nums[rb++];     for (int i = b;i < e; i++)         nums[i] = temp[i]; } void merge_sort(vector<int> &nums, int b, int e, vector<int> &temp) {     int m = (b + e) / 2;     if (m != b) {         merge_sort(nums, b, m, temp);         merge_sort(nums, m, e, temp);         merge_array(nums, b, m, e, temp);     } }
 | 
这个实现中加了一个temp,是和原数组一样大的一个空间,用来临时存放排序后的子数组的。
复杂度分析
在merge_array过程中,实际的操作是当前两个子数组的长度,即2m。又因为打散数组是二分的,最终循环执行数是logn。所以这个算法最终时间复杂度是O(nlogn),空间复杂度是O(n)。
6. 快速排序(Quick Sort)
快速排序也是利用分治法实现的一个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不同,它不是一半一半的分子数组,而是选择一个基准数,把比这个数小的挪到左边,把比这个数大的移到右边。然后不断对左右两部分也执行相同步骤,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步骤
- 用一个基准数将数组分成两个子数组
- 将大于基准数的移到右边,小于的移到左边
- 递归的对子数组重复执行1,2,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void quick_sort(vector<int> &nums, int b, int e, vector<int> &temp) {     int m = (b + e) / 2;     if (m != b) {         int lb = b, rb = e - 1;         for (int i = b; i < e; i++) {             if (i == m)                 continue;             if (nums[i] < nums[m])                 temp[lb++] = nums[i];             else                 temp[rb--] = nums[i];         }         temp[lb] = nums[m];                  for (int i = b; i < e; i++)             nums[i] = temp[i];                  quick_sort(nums, b, lb, temp);         quick_sort(nums, lb + 1, e, temp);     } }
 | 
解法2: 不需要辅助空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void quick_sort(vector<int> &nums, int b, int e) {     if (b < e - 1) {         int lb = b, rb = e - 1;         while (lb < rb) {             while (nums[rb] >= nums[b] && lb < rb)                 rb--;             while (nums[lb] <= nums[b] && lb < rb)                 lb++;             swap(nums[lb], nums[rb]);         }         swap(nums[b], nums[lb]);         quick_sort(nums, b, lb);         quick_sort(nums, lb + 1, e);     } }
 | 
复杂度分析
快速排序也是一个不稳定排序,时间复杂度看维基百科。空间复杂度是O(n)。
7. 堆排序(Heap Sort)
堆排序经常用于求一个数组中最大k个元素时。因为堆实际上是一个完全二叉树,所以用它可以用一维数组来表示。因为最大堆的第一位总为当前堆中最大值,所以每次将最大值移除后,调整堆即可获得下一个最大值,通过一遍一遍执行这个过程就可以得到前k大元素,或者使堆有序。
在了解算法之前,首先了解在一维数组中节点的下标:
- i节点的父节点 parent(i) = floor((i-1)/2) 
- i节点的左子节点 left(i) = 2i + 1
- i节点的右子节点 right(i) = 2i + 2
步骤
- 构造最大堆(Build Max Heap):首先将当前元素放入最大堆下一个位置,然后将此元素依次和它的父节点比较,如果大于父节点就和父节点交换,直到比较到根节点。重复执行到最后一个元素。
- 最大堆调整(Max Heapify):调整最大堆即将根节点移除后重新整理堆。整理方法为将根节点和最后一个节点交换,然后把堆看做n-1长度,将当前根节点逐步移动到其应该在的位置。
- 堆排序(HeapSort):重复执行2,直到所有根节点都已移除。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 void heap_sort(vector<int> &nums) {     int n = nums.size();     for (int i = n / 2 - 1; i >= 0; i--) {          max_heapify(nums, i, nums.size() - 1);     }          for (int i = n - 1; i > 0; i--) {          int temp = nums[i];         num[i] = nums[0];         num[0] = temp;         max_heapify(nums, 0, i);     } } void max_heapify(vector<int> &nums, int beg, int end) {     int curr = beg;     int child = curr * 2 + 1;     while (child < end) {         if (child + 1 < end && nums[child] < nums[child + 1]) {             child++;         }         if (nums[curr] < nums[child]) {             int temp = nums[curr];             nums[curr] = nums[child];             num[child] = temp;             curr = child;             child = 2 * curr + 1;         } else {             break;         }     } }
 | 
复杂度分析
堆执行一次调整需要O(logn)的时间,在排序过程中需要遍历所有元素执行堆调整,所以最终时间复杂度是O(nlogn)。空间复杂度是O(n)。
0. 参考
七种常见经典排序算法总结(C++实现)
标签:osi   快速   swap   c++   EAP   blank   http   divide   重复执行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jianming180/p/1237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