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针对 targe upload 多选 许可证 虚拟 get 线程 ima
导读 | VMware新的许可费将损害AMD的64核EPYC Rome。AMD的EPYC Rome处理器以多核著称,更不用说每个芯片核心低得多的价位,这是该公司与英特尔争夺数据中心市场份额所倚仗的一大优势。然而,VMware今天宣布的一则声明似乎多少削弱了这个优势:针对核心数量超过32个的CPU,VMware实际上为该公司的虚拟化软件收取的许可费将翻番。 |
这项新举措适用于VMware的所有软件;考虑到Dell旗下的这家公司在服务器虚拟化市场占有75%左右的份额,这一变化将对核心数量多的数据中心处理器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比如AMD的EPYC Rome。英特尔也将受到影响,其处理器升级到56核的Cooper Lake型号(定于2020年上半年开始生产)。
在企业界,软件常常按CPU核心或插座的数量收取许可费,这就意味着软件客户必须根据他们希望在其上运行软件的CPU核心数量或CPU插座数量来支付固定费用。这意味着与软件许可成本相比,硬件价格常常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次要因素。
就按照核心数量收取的软件许可费而言,核心速度更快的处理器常常以总体拥有成本(TCO)取胜,因为它们更充分地利用了软件许可证。简而言之,速度更快的核心就每个许可证而言意味着更高的性能,因而减少了对额外许可证的需求(并降低了服务器平台的总体成本)。
而这些费用可不是小数目:比如说,按照目前的定价模式,Oracle企业版数据库许可证的每个许可证的成本高达47500美元。其他Oracle应用软件每个许可证的费用高达300000美元。然而,Oracle使用复杂的矩阵得出最终定价,因此基于每个CPU拥有的核心数量,每个CPU可能需要多个许可证,因而形成了一种类似按照核心数量收费的许可模式。与此同时,其他公司完全按照CPU核心的数量收取企业软件许可费。
在过去,由于每个核心拥有更高的性能,英特尔至强处理器通常被认为就这种类型的基于核心数量的许可证而言更出色。
然而,这是一把双面刃。虽然一些软件按核心数量收取许可费,另一些软件却是按CPU数量收费许可费。因此无论核心数量如何,单单一个处理器被收取单一的许可费。运行此类软件的数据中心和企业可以真正受益于EPYC拥有更多核心的优势:如果你为整个处理器支付一笔费用,那么为EPYC的64个核心支付这笔费用显然比为英特尔的“仅仅”28个核心支付同样这笔许可费更划算。
AMD的EPYC Rome以前对于VMware来说性价比超高,因为它过去只对每个CPU收取一笔许可费,不管核心数量多少。VMware目前的定价取决于产品,但每个许可证的价格高达7472美元。相比之下,AMD的高端64核EPYC 7742其许可费“仅”为6950美元。
AMD的Rome在单单一个CPU插座中塞入多达64个核心和128个线程,不仅提供了全新级别的性能密度,还让客户从虚拟化许可费中获得更多的价值。
遗憾的是,这个趋势因今天VMware的这则宣布发生变化:现在它将对核心数量超过32个的任何CPU收取两个许可证的费用。这实际上使AMD的48核和64核芯片的VMware许可费翻了一番。这一变化适用于单插座服务器和双插座服务器,因此搭载48核或64核芯片的双插座EPYC系统现在需要四个许可证,而不是两个。
VMware在声明中说:“今天我们宣布了按CPU数量收费的定价模式的重要更新,表明了我们致力于在不断发展的行业格局下继续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新的定价模式将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多选择,并使我们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现在我们对于采用按CPU数量收取许可费的任何软件产品仍将使用按CPU数量收费的方法,但我们要求一个许可证最多适用于32个物理核心。如果一个CPU有32个以上的核心,就需要额外的CPU许可证。”
这一变化对采用48核(及更多核)AMD芯片的数据中心运营商的影响会立即显现出来,不过英特尔客户不会受影响,起码现在不会受影响。英特尔的高端通用服务器芯片目前每个插座最多可装28个核心;虽然该公司确实提供48核的Cascade Lake-AP芯片,但那些芯片在专门的应用领域之外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大的追捧,因此对更广泛市场的影响会很小。
英特尔最终会改用定于今年上半年投产的56核Cooper Lake处理器,但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是否可以将它们视为通用芯片的定价模式却是个未知数。
ServeTheHome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曾特别指出,改用更密集的芯片预示着许可方面即将发生变化。鉴于市场领头羊VMware的许可变化,可以预计其他软件供应商在今后几个月会亦步亦趋,改变各自的收费结构。
本文转自:https://www.linuxprobe.com/vmware-cpu-cost.html
标签:针对 targe upload 多选 许可证 虚拟 get 线程 ima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t-artical/p/1238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