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数据量 master mysql 频率 工作 读取 设置 bsp 空间
一,插入缓冲(Insert Buffer/Change Buffer):提升插入性能
只对于非聚集索引(非唯一)的插入和更新有效,对于每一次的插入不是写到索引页中,而是先判断插入的非聚集索引页是否在缓冲池中,如果在则直接插入;若不在,则先放到Insert Buffer 中,再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合并操作。这样通常能将多个插入合并到一个操作中,提升插入性能。使用插入缓冲的条件:
* 非聚集索引
* 非唯一
插入缓冲最大使用空间为1/2的缓冲池大小,不能调整大小,在plugin innodb中,升级成了Change Buffer。不仅对insert,对update、delete都有效。其参数是:
innodb_change_buffering,设置的值有:inserts、deletes、purges、changes(inserts和deletes)、all(默认)、none。
可以通过参数控制其使用的大小:
innodb_change_buffer_max_size,默认是25,即缓冲池的1/4。最大可设置为50。在5.6中被引入。
上面提过在一定频率下进行合并,那所谓的频率是什么条件?
1)辅助索引页被读取到缓冲池中。正常的select先检查Insert Buffer是否有该非聚集索引页存在,若有则合并插入。
2)辅助索引页没有可用空间。空间小于1/32页的大小,则会强制合并操作。
3)Master Thread 每秒和每10秒的合并操作。
innodb buffer pool 包含的数据页类型有:索引页,数据页,undo页,插入缓冲(insert buffer),自适应哈希索引,innodb存储是锁信息,数据字典信息等,结构图如下
有几个问题需要回答
1:为什么会有insert buffer,insert buffer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insert buffer有什么限制,为什么会有这些限制?
先说第一个问题。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来做说明,我们去图书馆还书,对应图书馆来说,他是做了insert(增加)操作,管理员在1小时内接受了100本书,这时候他有2种做法把还回来的书归位到书架上
1)每还回来一本书,根据这本书的编码(书柜区-排-号)把书送回架上
2)暂时不做归位操作,先放到柜面上,等不忙的时候,再把这些书按照书柜区-排-号先排好,然后一次性归位
用方法1,管理员需要进出(IO)藏书区100次,不停的登高爬低完成图书归位操作,累死累活,效率很差。
用方法2,管理员只需要进出(IO)藏书区1次,对同一个位置的书,不管多少,都只要爬一次楼梯,大大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量。
所以图书馆都是按照方法2来做还书动作的。但是你要说,我的图书馆就20本书,1个0.5米的架子,方法2和1管理起来都很方便,这种情况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当数据量非常小的时候,就不存在效率问题了。
关系数据库在处理插入操作的时候,处理的方法和上面类似,每一次插入都相当于还一本书,它也需要一个柜台来保存插入的数据,然后分类归档,在不忙的时候做批量的归位。这个柜台就是insert buffer.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会有insert buffer,更多的是处于性能优化的考虑。
再说第二个问题,有什么限制:“只对于非聚集索引(非唯一)的插入和更新有效”
为什么对于非聚集索引(非唯一)的插入和更新有效?
还是用还书的例子来说,还一本书A到图书馆,管理员要判断一下这本书是不是唯一的,他在柜台上是看不到的,必须爬到指定位置去确认,这个过程其实已经产生了一次IO操作,相当于没有节省任何操作。
所以这个buffer只能处理非唯一的插入,不要求判断是否唯一。聚集索引就不用说了,它肯定是唯一的,mysql现在还只能通过主键聚集。
在MYSQL里面,insert buffer的大小在代码里面设定的最大可以到整个innodb buffer pool size的50%。这其实是不科学的,能够想象一下一个100平米的图书馆,有50平米是做退书的柜台是什么样子的吗?
前面说到管理员图书归位的时候,他会选择在“不忙的时候”再去做,优先处理前台退书操作,这个在MYSQL里面是这样体现的:
1)每1秒,如果IO次数小于5,合并插入缓冲。
2)每10秒,IO次数小于200,合并最多5个插入缓冲。
标签:数据量 master mysql 频率 工作 读取 设置 bsp 空间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sw-seu/p/1244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