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sendmail 必须 rtu send usr ali link 一个 contain
目前,随着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全球范围内蔓延,海外地区现有确诊已经上升至 293683 (数据更新至 2020.03.25 16:54) 。为了更好了保证自身健康,我们必须了解正在影响?活所在地区的实际统计数据。
如何利用现有工具来事实追踪病情分布呢?近日,一个有趣的开源项目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只需一台电脑,谁都可按照步骤利用 Python 获得专属个人的疫情信息。作者发布了文章介绍该操作过程,雷锋网 AI 源创评论将其编译如下。
图片来源:Sebastian Herrmann on Unsplash
我们将使?Web 爬虫的?法,以及 Selenium(Web 爬虫的一个库)和 Python?具来完成这一计划。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要从中获取数据的网站,在本次教程中,使?到的是 Worldometers(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 ),因为作者觉得这上面的数据?常准确,并且?站看起来不错~
下面开始进入计划:
在 Worldometers 上的表格中,显示了每个受影响国家/地区的相关数据,包括:累计确诊病例、新增病例、累计死亡人数、累计治愈人数,以及病危程度的人数统计等。
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以上的各个详细数据,通过一系列方法的转化,使其能够自动发到我们的电子邮箱中。当然,选择其它包含这些数据的网站,也不是不可以。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 ChromeDriver,并进行环境搭建。
ChromeDriver 将帮助我们能够控制浏览器并向其发送命令,从而进?测试和之后的其它操作,可以通过链接( https://chromedriver.chromium.org/ )下载与你电脑系统相匹配的安装包。
Ps:如果你不是很熟悉 ChromeDriver,建议尽可能使用最新稳定版本。
下载之后,接下来将需要解压所下载的文件,建议右键单击「文件」,然后选择「Extract Here」,手动进行解压操作。
之后你会发现在该?件夹内,有?个名为「chromedriver」的?件,我们需要按照下面的步骤将其移?计算机上的特定?件夹。
第一步,打开终端并输?以下命令:
sudo su#进?root 模式 cd
#从当前位置返回到基础 mv / home / *your_pc_name * / Downloads / chromedriver / usr / local / bin
#将?件移动到正确的位置
注意:其中的「*your_pc_name *」部分,需要替换为所用计算机的实际名称。
第二步,打开编辑器,作者选择的是 Visual Studio Code( https://code.visualstudio.com/)。
第三步,新建一个项?,并创建两个新?件。可参考下面作者的设置:
Visual Studio Code—项目设置
并且可以发现,在 VS Code 中有?个「Terminal」选项,可以?它在 VS Code 中打开内部终端。
第四步,安装虚拟环境和?于 Web 爬虫驱动程序的 selenium 工具,并在终端中键?下面这些命令:
pip3 install virtualenv
source venv / bin / activate
pip3 install selenium
最后激活虚拟环境,我们的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现在,我们完成对环境的搭建以及掌握所需信息获取地址后,就要开始做「编码实现」部分了。
我们将为其创建为?个类以及函数,使?任何名称创建即可,然后启动 Chrome 驱动程序:
class Coronaviru():
def __init __(self):
self.driver = webdriver.Chrome()
然后,转到 VS Code 内部终端并输?下面的代码,此命令使我们可以将?件作为交互式场所:
python -i coronavirus.py
之后,将浏览器的新标签页打开,我们开始向其发出命令。(如果想进?实验,可以使?命令?代替在源?件中键?命令?)
对于终端,命令为:
bot = Coronavirus()
bot.driver.get(‘https://www.worldometers.info/coronavirus/‘)
现在,使其获取源代码:
self.driver.get(‘https://www.worldometers.info/coronavirus/‘)
当我们进??站时,我们需要提取所选网页中的表格。因此,我们将以这种?式进?操作,将表格作为 Web 元素并将其保存在「表」下。
为了在?页上找到该元素,我们使? find_element_by_xpath()并使?其定义的 ID 对其进?过滤。
table = self.driver.find_element_by_xpath(‘//*
[@id="main_table_countries"]/tbody[1]‘)
在该表中,通过对应的名称,确保要找到我们最初需要获取国家或地区。
country_element = table.find_element_by_xpath(「// td
[contains(text(),‘China‘)]」))
再次使?XPath,我们尝试使用「China」的数据。由于我们需要「China」旁边的数据,因此我们必须确保它属于该?,这就是为什么要从 country_element 中获取父节点:
row = country_element.find_element_by_xpath("./..")
在该?内,我们获取了所需的所有数据,我们将该字符串拆分为每?列,并将其保存为变量:
data = row.text.split(" ")
total_cases = data[1]
new_cases = data[2]
total_deaths = data[3]
new_deaths = data[4]
active_cases = data[5]
total_recovered = data[6]
serious_critical = data[7]
其中,「data」是?个来?字符串拆分的列表,然后我们将其分散到不同的变量中以备后?。
在完成编码部分之后,我们就要进入电子邮件发送部分了。
首先,需要设置电?邮件发送服务器。作者用到了 Google 帐户服务,然后进?「应?程序密码」,在那??成?个新密码并在所写脚本程序中使?它。
然后,我们将通过以下代码,为我们将收到的电?邮件制作模板:
def send_mail(country_element, total_cases, new_cases, total_deaths, new_deaths, active_cases, total_recovered, serious_critical):
server = smtplib.SMTP(‘smtp.gmail.com‘, 587)
server.ehlo()
server.starttls()
server.ehlo()
server.login(‘email‘, ‘password‘)
subject = ‘Coronavirus stats in your country today!‘
body = ‘Today in ‘ + country_element + ‘\
\nTotal cases: ‘ + total_cases +‘\
\nNew cases: ‘ + new_cases + ‘\
\nTotal deaths: ‘ + total_deaths + ‘\
\nNew deaths: ‘ + new_deaths + ‘\
\nActive cases: ‘ + active_cases + ‘\
\nTotal recovered: ‘ + total_recovered + ‘\
\nSerious, critical cases: ‘ + serious_critical + ‘\
\nCheck the link: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coronavirus/‘
msg = f"Subject: {subject}\n\n{body}"
server.sendmail(
‘Coronavirus‘,
‘email‘,
msg
)
print(‘Hey Email has been sent!‘)
server.quit()
这样,就能够实现单次的最新疫情信息获取了。如果你希望每天重复执?此脚本,可以通过下面链接中的编码实现:
最后,我们就得到了自制的邮件订阅啦~(如下所示)
电子邮件形式成功
当然,除了可以将我们所在地区的新冠病毒最新情况发到个人邮箱外,通过这样的方法,举一反三,你想订阅的其它资讯也可以自定义发送,而且还没有任何广告~
而在此,也再次提醒所有朋友,在目前疫情持续情况下,一定要勤洗手、戴口罩;同时,尽可能避免与他?进?过多的?体接触。
原文地址:
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m/how-to-track-coronavirus-with-python-a5320b778c8e
完整开源代码 Github 地址:
https://github.com/lazargugleta/coronavirusStats/blob/master/coronavirus.py
只需一台电脑,人人都可用 Python 实现新冠病毒分布实时追踪
标签:sendmail 必须 rtu send usr ali link 一个 contain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7758520lzy/p/1258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