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返回 中间 tor visual 性能 技巧 有序 i++ 分治思想
归并排序
所谓归并排序,指的是如果要排序一个数组,我们先把数组从中间分成前后两部分,然后对前后两部分分别排序,再将排好序的两部分合并在一起,这样整个数组就都有序了。
归并排序使用了分治思想,分治,顾名思义,就是分而治之,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小的子问题来解决。说到这里,可能你就能联想起我们之前讲到的一个编程技巧 —— 递归,没错,归并排序就是通过递归来实现的。这个递归的公式是每次都将传入的待排序数组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分割,然后将排序后序列合并,最终返回排序后的数组。
原理图如下所示:
由于涉及到递归,所以归并排序从理解上要比前面三个排序要困难一些,还是建议通过这个动态图帮助理解:https://visualgo.net/zh/sorting,在界面顶部选择归并排序,然后在左下角点击执行即可。
归并排序的 PHP 实现代码如下:
<?php
function merge_sort($nums)
{
if (count($nums) <= 1) {
return $nums;
}
merge_sort_c($nums, 0, count($nums) - 1);
return $nums;
}
function merge_sort_c(&$nums, $p, $r)
{
if ($p >= $r) {
return;
}
$q = floor(($p + $r) / 2);
merge_sort_c($nums, $p, $q);
merge_sort_c($nums, $q + 1, $r);
merge($nums, [‘start‘ => $p, ‘end‘ => $q], [‘start‘ => $q + 1, ‘end‘ => $r]);
}
function merge(&$nums, $nums_p, $nums_q)
{
$temp = [];
$i = $nums_p[‘start‘];
$j = $nums_q[‘start‘];
$k = 0;
while ($i <= $nums_p[‘end‘] && $j <= $nums_q[‘end‘]) {
if ($nums[$i] <= $nums[$j]) {
$temp[$k++] = $nums[$i++];
} else {
$temp[$k++] = $nums[$j++];
}
}
if ($i <= $nums_p[‘end‘]) {
for (; $i <= $nums_p[‘end‘]; $i++) {
$temp[$k++] = $nums[$i];
}
}
if ($j <= $nums_q[‘end‘]) {
for (; $j <= $nums_q[‘end‘]; $j++) {
$temp[$k++] = $nums[$j];
}
}
for ($x = 0; $x < $k; $x++) {
$nums[$nums_p[‘start‘] + $x] = $temp[$x];
}
}
$nums = [4, 5, 6, 3, 2, 1];
$nums = merge_sort($nums);
print_r($nums);
最后我们来总结下,归并排序不涉及相等元素位置交换,是稳定的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是 O(nlogn),要优于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的 O(n^2),但是归并排序需要额外的空间存放排序数据,不是原地排序,最多需要和待排序数组同样大小的空间,所以空间复杂度是 O(n)。
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计算过程:
归并的思路时将一个复杂的问题 a 递归拆解为子问题 b 和 c,再将子问题计算结果合并,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这里我们将归并排序总的时间复杂度设为 T(n),则 T(n) = 2*T(n/2) + n,其中 T(n/2) 是递归拆解的第一步对应子问题的时间复杂度,n 则是合并函数的时间复杂度(一个循环遍历),依次类推,我们可以推导 T(n) 的计算逻辑如下:
T(n) = 2*T(n/2) + n
= 2*(2*T(n/4) + n/2) + n = 4*T(n/4) + 2*n
= 4(2*T(n/8) + n/4) + 2*n = 8*T(n/8) + 3*n
= ...
= 2^k*T(n/2^k) + k*n
递归到最后,T(n/2^k)≈T(1),也就是 n/2^k = 1,计算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就演变成了计算 k 的值,2^k = n,所以 k=log2 n,我们把 k 的值带入上述 T(n) 的推导公式,得到:
T(n) = n*T(1) + n*log2n = n(C + log2n)
把常量和低阶忽略,所以 T(n) = nlogn。
标签:返回 中间 tor visual 性能 技巧 有序 i++ 分治思想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ringarray/p/1270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