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二分 class 记录 开始 cpu 没有 -- 组元 ddr
数组是非常基础的数据结构,对于绝大多数的开发者来说,这个应该是入门就会接触到的一种数据结构,并且使用起来也非常的简单方便。
数组之所以可以支持随机访问,主要得益于其这个特性,但是也让删除、新增增加了性能开销。那么数组是如何做到支持随机访问的呢?
a[i]_address = base_address + i * data_type_size
这里需要纠正一个错误
很多人在面试的时候被问到数组与链表有啥区别时,都会这么回答,链表适合插入、删除,时间复杂度 O(1);数组适合查找,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1)。
假设数组的长度为 n,现在,如果我们需要将一个数据插入到数组中的第 k 个位置。为了把第 k个位置腾出来,给新来的数据,我们需要将第 k~n 这部分的元素都顺序地往后挪一位。那插入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呢?
如果在数组的末尾插入元素,那就不需要移动数据了,这时的时间复杂度为 O(1)。但如果在数组的开头插入元素,那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依次往后移动一位,所以最坏时间复杂度是O(n)。 因为我们在每个位置插入元素的概率是一样的,所以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1+2+…n)/n=O(n)。如果数组中的数据是有序的,我们在某个位置插入一个新的元素时,就必须按照刚才的方法搬移 k 之后的数据。但是,如果数组中存储的数据并没有任何规律,数组只是被当作一个存储数据的集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将某个数组插入到第 k 个位置,为了避免大规模的数据搬移,我们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将第 k 位的数据搬移到数组元素的最后,把新的元素直接放入第 k 个位置。
假设数组 a[10] 中存储了如下 5 个元素:a,b,c,d,e。
我们现在需要将元素 x 插入到第 3 个位置。我们只需要将 c 放入到 a[5],将 a[2] 赋值为 x即可。最后,数组中的元素如下: a,b,x,d,e,c。
跟插入数据类似,如果我们要删除第 k 个位置的数据,为了内存的连续性,也需要搬移数据,不然中间就会出现空洞,内存就不连续了。和插入类似,如果删除数组末尾的数据,则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1);如果删除开头的数据,则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n);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也为 O(n)。实际上,在某些特殊场景下,我们并不一定非得追求数组中数据的连续性。如果我们将多次删除操作集中在一起执行,删除的效率是不是会提高很多呢?我们继续来看例子。数组 a[10] 中存储了 8 个元素:a,b,c,d,e,f,g,h。现在,我们要依次删除 a,b,c 三个元素。
为了避免 d,e,f,g,h 这几个数据会被搬移三次,我们可以先记录下已经删除的数据。每次的删除操作并不是真正地搬移数据,只是记录数据已经被删除。当数组没有更多空间存储数据时,我们再触发执行一次真正的删除操作,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删除操作导致的数据搬移。
作为java程序员,ArrayList应该非常熟悉,动态数组,能弥补数组不能动态扩展的劣势。那么ArrayList能完全替代数组吗?
ArrayList的优点主要有两方面:
1、将很多数组操作的细节封装起来
2、支持动态扩容。当存储空间不够的时候,它都会将空间自动扩容为 1.5 倍大小。
需要注意一点,因为扩容操作涉及内存申请和数据搬移,是比较耗时的。所以,如果事先能确定需要存储的数据大小,最好在创建 ArrayList 的时候事先指定数据大小。比如我们要从数据库中取出10000 条数据放入 ArrayList。我们看下面这几行代码,你会发现,相比之下,事先指定数据大小可以省掉很多次内存申请和数据搬移操作。
ArrayList<User> users = new ArrayList(10000);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users.add(xxx); }
那么啥时候使用数组更方便呢?
1.Java ArrayList 无法存储基本类型,比如 int、long,需要封装为 Integer、Long 类,而Autoboxing、Unboxing 则有一定的性能消耗,所以如果特别关注性能,或者希望使用基本类型,就可以选用数组。
2. 如果数据大小事先已知,并且对数据的操作非常简单,用不到 ArrayList 提供的大部分方法,也可以直接使用数组。
3. 当要表示多维数组时,用数组往往会更加直观。比如Object[][] array;而用容器的话则需要这样定义:ArrayList<ArrayList > array。
不过平时业务开发中,使用ArrayList就可以了,如果是开发框架,尤其是网络框架,那么可以优先使用数组。
从数组存储的内存模型上来看,“下标”最确切的定义应该是“偏移(offset)”。前面也讲到,如果用 a 来表示数组的首地址,a[0] 就是偏移为 0 的位置,也就是首地址,a[k] 就表示偏移 k 个 type_size 的位置,所以计算 a[k] 的内存地址只需要用这个公式:
a[k]_address = base_address + k * type_size
但是,如果数组从 1 开始计数,那我们计算数组元素 a[k] 的内存地址就会变为:
a[k]_address = base_address + (k-1)*type_size
对比两个公式,我们不难发现,从 1 开始编号,每次随机访问数组元素都多了一次减法运算,对于 CPU 来说,就是多了一次减法指令。数组作为非常基础的数据结构,通过下标随机访问数组元素又是其非常基础的编程操作,效率的优化就要尽可能做到极致。所以为了减少一次减法操作,数组选择了从 0 开始编号,而不是从 1 开始。
不过这个算不上压倒性的证明,可能大部分原因还是历史原因。C语言设计者一开始就是使用0作为计数数组下标。
标签:二分 class 记录 开始 cpu 没有 -- 组元 ddr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limayun/p/1318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