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ase 文件系统 tor 主目录 alt 目录名 日志 一起 base
free -h 查询运行内存 runlevel 运行模式 init 3 字符模式 init 5 图形模式 init 0 /poweroff 关机 init 6 /reboot 重启 who am i /who 查看用户 ctrl alt f2 临时切换字符界面 id -u userid 0 是超级用户 echo $SHELL shell 类型 /bin/bash 1.命令格式与目录处理命令ls 命令格式 :命令 [-选项] [参数] 例 : ls -la /etc 说明:1)个别命令使用不遵循此格式 2)当有多个选项时,可以写在一起 3)简化选项与完整选项-a 等于 --all 命令名称:ls 命令英文原意:list 命令所在路径:/bin/ls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功能描述:显示目录文件 语法:ls 选项[-ald] [文件或目录] -a 显示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l 详细信息显示 -d 查看目录本身属性 -ld -la -lh 方便阅读的格式 /boot 存放的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一些链接文件和镜像文件 ll:罗列出当前文件或目录的详细信息,含有时间、读写权限、大小、时间等信息 , 像Windows显示的详细信息。ll是“ls -l"的别名。相当于Windows里的快捷方式。 可以理解为 ll 和 ls -l 的功能是相同的, ll 是 ls -l 的别名。 /dev 类似于 windows的设备管理器,把所有的硬件用文件的形式存储 brw- r-- r-- blocak结构 1k 2k crw- r-- r-- character u g o u所有者 g所属组 o其他人 r读 w写 x执行 ● /etc [重点] ○ 所有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my.conf ● /home [重点] ○ 存放普通用户的主目录,在Linux中的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一般该目录一用户的账号名命名 ● /root [重点] ○ 该目录为系统管理员,超级权限者的用户目录 ● /bin [重点](usr/bin、/usr/local/bin) [usr:Unix System Resource,即Unix系统资源的缩写] ○ 是Binary的缩写,这个目录存放着经常使用的命令 ● /sbin (usr/sbin、/usr/local/sbin) ○ s就是super user的意思,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 ● /usr ○ 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类似于Windows下的program.files目录 ● /tmp ○ 存放临时文件 ● /var [重点] ○ 这个目录中存放着在不断扩充着的东西,习惯将经常被修改的目录放在这个目录下。包括各种日志文件。 ● /media [重点] ○ Linux系统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例如U盘、光驱等等,当识别后,Linux 会把识别的设备挂载到这个目录下。 ● /mnt [重点] ○ 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的,我们可以将外部的存储挂载在/mnt/上,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里的内容了。d:/ myshare 蓝色 文件夹 绿色 可执行文件 红色 压缩文件 命令名称:touch 命令所在路径:/bin/touch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语法:touch [文件名] 功能描述:创建空文件 范例: $ touch Japanlovestory.list 命令名称:cat 命令所在路径:/bin/cat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语法:cat [文件名] 功能描述:显示文件内容 -n 显示行号 范例: $ cat /etc/issue $ cat -n /etc/services nano 命令名称:mkdir 命令英文原意:make directories 命令所在路径:/bin/mkdir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语法:mkdir -p [目录名] 功能描述:创建新目录-p 递归创建 范例: $ mkdir -p /tmp/Japan/boduo $ mkdir /tmp/Japan/longze /tmp/Japan/cangjing 命令名称:pwd 命令英文原意: print working directory 命令所在路径:/bin/pwd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语法:pwd 功能描述:显示当前目录 范例:$ pwd /tmp/Japan --转义 特殊字符- touch ./-b touch /data/-c rm /data/-c ../netword 父级目录 ./当前目录 一般省略. basename 基名 dirname 目录名
标签:ase 文件系统 tor 主目录 alt 目录名 日志 一起 base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19960101/p/13191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