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应用 htm date_sub 冗余 连接 使用 限制 binary 解析
索引的本质:索引是数据结构。索引是在存储引擎层实现的,而不是在服务器层实现的,所以不同存储引擎具有不同的索引类型和实现。
每个节点的指针上限为2d而不是2d+1。
内节点不存储data,只存储key;叶子节点不存储指针。
红黑树等数据结构也可以用来实现索引,但是文件系统及数据库系统普遍采用B-/+Tree作为索引结构,这一节将结合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知识讨论B-/+Tree作为索引的理论基础。
一般来说,索引本身也很大,不可能全部存储在内存中,因此索引往往以索引文件的形式存储的磁盘上。这样的话,索引查找过程中就要产生磁盘I/O消耗,相对于内存存取,I/O存取的消耗要高几个数量级,所以评价一个数据结构作为索引的优劣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在查找过程中磁盘I/O操作次数的渐进复杂度。换句话说,索引的结构组织要尽量减少查找过程中磁盘I/O的存取次数。下面先介绍内存和磁盘存取原理,然后再结合这些原理分析B-/+Tree作为索引的效率。
(一)B+ 树有更低的树高
平衡树的树高 O(h)=O(logdN),其中 d 为每个节点的出度。红黑树的出度为 2,而 B+ Tree 的出度一般都非常大,所以红黑树的树高 h 很明显比 B+ Tree 大非常多。
(二)磁盘访问原理
操作系统一般将内存和磁盘分割成固定大小的块,每一块称为一页,内存与磁盘以页为单位交换数据。数据库系统将索引的一个节点的大小设置为页的大小,使得一次 I/O 就能完全载入一个节点。
如果数据不在同一个磁盘块上,那么通常需要移动制动手臂进行寻道,而制动手臂因为其物理结构导致了移动效率低下,从而增加磁盘数据读取时间。B+ 树相对于红黑树有更低的树高,进行寻道的次数与树高成正比,在同一个磁盘块上进行访问只需要很短的磁盘旋转时间,所以 B+ 树更适合磁盘数据的读取。
(三)磁盘预读特性
为了减少磁盘 I/O 操作,磁盘往往不是严格按需读取,而是每次都会预读。预读过程中,磁盘进行顺序读取,顺序读取不需要进行磁盘寻道,并且只需要很短的磁盘旋转时间,速度会非常快。并且可以利用预读特性,相邻的节点也能够被预先载入。
B+Tree索引
哈希索引
全文索引
空间数据索引
独立的列
多列索引
索引列的顺序
前缀索引
覆盖索引
大大减少了服务器需要扫描的数据行数。
帮助服务器避免进行排序和分组,以及避免创建临时表(B+Tree 索引是有序的,可以用于 ORDER BY 和 GROUP BY 操作。临时表主要是在排序和分组过程中创建,不需要排序和分组,也就不需要创建临时表)。
将随机 I/O 变为顺序 I/O(B+Tree 索引是有序的,会将相邻的数据都存储在一起)。
对于非常小的表、大部分情况下简单的全表扫描比建立索引更高效;
对于中到大型的表,索引就非常有效;
但是对于特大型的表,建立和维护索引的代价将会随之增长。这种情况下,需要用到一种技术可以直接区分出需要查询的一组数据,而不是一条记录一条记录地匹配,例如可以使用分区技术。
Explain 用来分析 SELECT 查询语句,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分析 Explain 结果来优化查询语句。
比较重要的字段有:
select_type : 查询类型,有简单查询、联合查询、子查询等
key : 使用的索引
rows : 扫描的行数
只返回必要的列:最好不要使用 SELECT * 语句。
只返回必要的行:使用 LIMIT 语句来限制返回的数据。
缓存重复查询的数据:使用缓存可以避免在数据库中进行查询,特别在要查询的数据经常被重复查询时,缓存带来的查询性能提升将会是非常明显的。
最有效的方式是使用索引来覆盖查询。
一个大查询如果一次性执行的话,可能一次锁住很多数据、占满整个事务日志、耗尽系统资源、阻塞很多小的但重要的查询。
DELETE FROM messages WHERE create < DATE_SUB(NOW(), INTERVAL 3 MONTH);
rows_affected = 0
do {
rows_affected = do_query(
"DELETE FROM messages WHERE create < DATE_SUB(NOW(), INTERVAL 3 MONTH) LIMIT 10000")
} while rows_affected > 0
将一个大连接查询分解成对每一个表进行一次单表查询,然后在应用程序中进行关联,这样做的好处有:
让缓存更高效。对于连接查询,如果其中一个表发生变化,那么整个查询缓存就无法使用。而分解后的多个查询,即使其中一个表发生变化,对其它表的查询缓存依然可以使用。
分解成多个单表查询,这些单表查询的缓存结果更可能被其它查询使用到,从而减少冗余记录的查询。
减少锁竞争;
在应用层进行连接,可以更容易对数据库进行拆分,从而更容易做到高性能和可伸缩。
查询本身效率也可能会有所提升。例如下面的例子中,使用 IN() 代替连接查询,可以让 MySQL 按照 ID 顺序进行查询,这可能比随机的连接要更高效。
SELECT * FROM tag
JOIN tag_post ON tag_post.tag_id=tag.id
JOIN post ON tag_post.post_id=post.id
WHERE tag.tag=‘mysql‘;
SELECT * FROM tag WHERE tag=‘mysql‘;
SELECT * FROM tag_post WHERE tag_id=1234;
SELECT * FROM post WHERE post.id IN (123,456,567,9098,8904);
主要涉及三个线程:binlog 线程、I/O 线程和 SQL 线程。
binlog 线程 :负责将主服务器上的数据更改写入二进制日志(Binary log)中。
I/O 线程 :负责从主服务器上读取二进制日志,并写入从服务器的中继日志(Relay log)。
SQL 线程 :负责读取中继日志,解析出主服务器已经执行的数据更改并在从服务器中重放(Replay)。
主服务器处理写操作以及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读操作,而从服务器处理读操作。
读写分离能提高性能的原因在于:
主从服务器负责各自的读和写,极大程度缓解了锁的争用;
从服务器可以使用 MyISAM,提升查询性能以及节约系统开销;
增加冗余,提高可用性。
读写分离常用代理方式来实现,代理服务器接收应用层传来的读写请求,然后决定转发到哪个服务器。
标签:应用 htm date_sub 冗余 连接 使用 限制 binary 解析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eiyouycy/p/14588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