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写代码 双向 初始 位置 程序设计 col swap bre 交换
写在前面:最近好久没有写blog了,这是因为前段时间在准备计算机转专业的笔试。哎,笔试成绩不容乐观啊,虽然现在还没有公布笔试成绩,但很担心自己没有60分,没有机会去面试。笔试的程序设计题型非常出乎意料,竟然有四道程序设计大题,而且还是在纸上写代码!我非常不习惯,这是因为我几乎都是在IDE码代码,而且还需要通过编译来提醒我的语法错误。我很担心在答题纸上写了一堆的bug...其中有一题是叫我写一个双冒泡排序算法的函数。什么?我只学过单冒泡啊,双冒泡这个名字也就偶然听过一两次,完全不懂得算法思想和代码的实现啊。当时一紧张,心就静不下来去想,最后也没有写出来。之后就去搜了一下这个双冒泡,发现,原来这么简单!不就是在单冒泡从左到右判断的基础上,再加一次从从右到左的判断吗?现在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如此的愚蠢...我相信,这个双冒泡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了。
这个是最原始的冒泡排序,也就是单冒泡。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n) {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for (int j = 0; j < n - 1 - i; j++) { if (a[j] > a[j + 1]) std::swap(a[j], a[j + 1]); } } }
我们可以对这段代码进行改进。如果在某趟循环发现没有元素进行过交换,这意味着数组中的元素已经按照顺序排列好了,剩下的循环也不必再进行了,所以直接退出整个排序就好。
改进的代码如下: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n) {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bool flag = false; for (int j = 0; j < n - 1 - i; j++) { if (a[j] > a[j + 1]) { std::swap(a[j], a[j + 1]); flag = true; } } if (flag == false) break; } }
标记域的作用就是用来记录某趟循环是否有元素进行过交换,初始化为false。如果有元素进行过交换,就把标记域改写为true,表示在这趟循环中有元素进行过交换,下一次的循环还要进行。如果没有交换过,标志域就始终记录为false,进行完这趟循环后,就会结束整一个冒泡排序。
双冒泡排序可以使得在一次循环结束后,最小的元素会在数组的左边,最大的元素在数组的右边。
也就是说,当第一次循环交换结束后,最小的元素在数组的最左边的位置a[0],最大的元素在数组的最右边的位置a[n - 1]。第二次循环结束后,次小的元素就会在a[1],次大的元素就会在a[n - 2],以此类推。
只需要在单冒泡的基础上稍做修改,加多一次从右到左的元素判断与交换就好了。相应的代码如下:
void DoubleBubbleSort(int *a, int n) {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for (int j = i, k = n - 1 - i; j < n - 1 - i; j++, k--) { if (a[j] > a[j + 1]) std::swap(a[j], a[j + 1]); if (a[k] < a[k - 1]) std::swap(a[k], a[k - 1]); } } }
当然,对双冒泡我们可以做出同样的改进:
void DoubleBubbleSort(int *a, int n) {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bool flag = false; for (int j = i, k = n - 1 - i; j < n - 1 - i; j++, k--) { if (a[j] > a[j + 1]) { std::swap(a[j], a[j + 1]); flag = true; } if (a[k] < a[k - 1]) { std::swap(a[k], a[k - 1]); flag = true; } } if (flag == false) break; } }
双向冒泡排序小试:https://zhuanlan.zhihu.com/p/51872712
标签:写代码 双向 初始 位置 程序设计 col swap bre 交换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onlyblues/p/14723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