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Web开发 > 详细

跟随标准与Webkit源码探究DOM -- 获取元素之getElementsByName

时间:2014-11-22 18:49:42      阅读:362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des   style   blog   http   io   ar   color   使用   sp   

按照name属性获取多元素 -- getElementsByName

标准

  • DOM 1 定义在HTMLDocument Interface 中,原型NodeList getElementsByName(in DOMString elementName),该方法不会抛出任何异常。
  • DOM 2依然定义在HTMLDocument,原型不变,但是新增说明在 HTML4.0 里搜索范围为所有元素,而 XHTML 1.0 里搜索范围缩小到表单元素
  • DOM 3没有 DOM HTML 的标准,沿袭 DOM 2(DOM 3 有 Document 所属的 DOM core标准,但HTMLDocument属于 DOM HTML 而不属于 DOM core)
  • WHATWG 在 DOM HTML 标准里 override 了 Document 而不是另开一个 `HTMLDocument,原型不变
  • W3C HTML5和 WHATWG 基本一致

注意点

  • nameid 不同,可以重复,因此这个方法名字里有“s”,并且返回的是NodeList
  • 这个方法返回的是一个 “live” 的NodeList,当页面元素改变后,再次调用获得的NodeList会跟着更新。
  • 当没有符合要求的元素时,返回的不是 null,是一个空的NodeList
  • 元素的 name有两种,一种已经在该元素的IDL里,另一种只是名字为name的属性(Attr
  • 一些浏览器还提供document.name这种直接获取name为name的元素的方式,但这个特性并未出现在标准中,一些新的浏览器也开始不支持这种获取方式了,所以最好不要用

兼容性

IE9- 只算入 HTML4 允许带 name 的元素(换句话说,只算入IDL里有name的元素)。但是它们又有一个 bug :算入任何 id 与所搜索的name相同的元素。

检查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div id="foo"></div>
    <a name="bar"></a>
    <div name="baz"></div>
</body>
</html>

IE 9- 下:

  • 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baz‘).length返回 0(因为 HTML 4 中 div 不能带name)
  • 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foo‘).length 返回 1(算入了 HTML 4 中不能带 name 但 id 与查询的name相同的div)
  • 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bar‘).length 返回 1,是正常行为。

FireFox 与 Chrome 返回 1,0,1,即允许任意元素带 name,且不会将 id 与 name混淆。

因此在IE 9-下,使用该方法获取的元素可能还需要用 elem.name == name 进行过滤。

此外,某些IE版本返回的不是NodeListHTMLCollection,不过因为HTMLCollection兼容NodeList,所以没有大碍。

其他

在 DOM HTML 里,name 只出现在一部分元素的IDL里(有哪些元素的IDL里带有attribute DOMString name 可参见 DOM Level 2WHATWG,或者参考HTML4 DTD),而其他元素的name实际上是作为一个普通的Attr Node 而不是元素IDL里本身带的属性,通过NamedNodeMap实现的(参见DOM 3WHATWG)。因此对于IDL里没有name的元素,不能直接用elem.name 获取name,但用getAttribute则都可以获取。例如: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div name="baz"></div>
    <a name="bar"></a>
</body>
</html>

在 console 里:

var div = 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baz‘)[0];
div.name; // undefined
div.getAttribute(‘name‘); // baz

var a = 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bar‘)[0];
a.name; // bar
a.getAttribute(‘name‘); // bar

Webkit 代码分析

Document 继承 ContainerNode (见WebCore/dom/Document.h),实质上使用了ContainerNodegetElementsByName

ContainerNodegetElementsByName使用NameNodeList作为NodeListsNodeData::addCacheWithAtomicName<>的template specialization (见WebCore/dom/ContainerNode.cpp)。注意NodeListsNodeData::addCacheWithAtomicName<>的模板提高了代码的重用——只需要为template specialization的类定义createelementMatches等函数,即可使用addCacheWithAtomicName实现live的NodeList的过滤+缓存。WebKit将这些函数都汇总在了CachedLiveNodeList这个类里,只要继承这个类,实现它和它继承的虚函数,就可以用于addCacheWithAtomicName的template specialization(参见WebCore/dom/LiveNodeList.h),建立一个带有缓存和特定过滤标准的NodeList。

NodeListsNodeData使用一个私有的NodeListAtomicNameCacheMap成员m_atomicNameCaches实现缓存。当addCacheWithAtomicName被调用时,首先检查是否已存在对应的缓存,若存在,用m_atomicNameCaches.fastAdd快速更新(参见WebCore/dom/NodeRareData.h(注意NodeListAtomicNameCacheMap本质上是一个hash map,参见typedef定义)。如果没有缓存,调用模版类的create函数创建新的模版类对象并返回,这里为NameNodeList

NamedNodeList 继承 CachedLiveNodeListCachedLiveNodeList的迭代器使用的collectionBegin()collectionTraverseForward()等(见WebCore/dom/LiveNodeList.h)会遍历需要过滤的root node的后代,使用虚函数elementMatches过滤(参见WebCore/dom/LiveNodeList.h)。NamedNodeList实现的elementMatcheselement.getNameAttribute() == m_name作为过滤标准(见WebCore/dom/NameNodeList.h)。

值得注意的是CachedLiveNodeListelementMatchesLiveNodeList继承而来,而在LiveNodeList的原型里elementMatches的原型为virtual bool elementMatches(Element&) const = 0——仅仅是个虚函数,不需要inline(参见WebCore/dom/LiveNodeList.h),但是在NamedNodeList的实现里这个函数被 inline 了。众所周知虚函数的调用要查表会带来较高的开销,对于这样会被高频率调用的函数来说显然是不行的,这里其实是通过 inline 来绕过这个开销。注意 virtual 与 inline 不冲突的条件是编译器需要在编译时知道将这个虚函数做inline实现的类是什么(而不能像普通的virtual调用一样留到运行时确定),而CachedLiveNodeList里凡是调用elementMatches的地方都会有类似auto& nodeList = static_cast<const NodeListType&>(*this)的语句先利用模版确定自己的静态类型,然后再使用这个确定了静态类型的引用而不是this来调用elementMatches,所以不会冲突(这种写法名为Curiously Recurring Template Pattern,能够实现出所谓的static polymorphism来绕开虚函数调用的开销又达到虚函数调用的目的)。这样绕个大弯(用上模版)为虚函数添加 inline 通常是为了性能考虑,参见Stackoverflow上的相关问题,这里刚好符合应用场景——elementMatches注定会被频繁调用。毕竟getElementsByName经常会直接在document上执行,那就会遍历文档里所有的节点,每遍历一个就要调用一次elementMatches来过滤,那通常至少也是上百甚至上千上万的调用……同样地,在ElementDescendantIterator里几乎所有的方法(包括构造函数)都被inline了,就是因为它作为遍历单位会被频繁调用方法,所以需要 inline 来榨干性能(参见WebCore/dom/ElementDescendantIterator.h

其他值得注意的点:

  • webkit是通过对实现定义好的 flag 做位运算来设置和判断元素是否拥有某个属性的(比如name),用一个32位的整数来为ElementData保存数组长度和flag(参见WebCore/dom/ElementData.h,,这样省空间又省时间,并且能够对IDL定义的属性和自定义的属性一视同仁。
  • Node里也是通过事先定义好的 flag 位运算来得知衍生类类型的(而不是使用C++昂贵的RTTI),flag的定义参见WebCore/dom/Node.h
  • 另外对于IDL里含有name的元素,webkit实际上是包了一个element.getNameAttribute来返回name的,比如<a>参见 WebCore/html/HTMLAnchorElement.cpp。因此NamedNodeListelement.getNameAttribute()不管name在IDL里还是作为本身的属性都会一并将其返回,反映到上层就是getElementsByName()也不需要管name是否在IDL里。

跟随标准与Webkit源码探究DOM -- 获取元素之getElementsByName

标签:des   style   blog   http   io   ar   color   使用   sp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joyeecheung/p/4115409.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