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编程语言 > 详细

对称与非对称和可逆不可逆加密算法总结

时间:2014-12-01 11:30:39      阅读:21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加密   算法   

记得之前考软考和最近考试,总是出现加密算法的题目,在这里总结一下。

对称与非对称和可逆不可逆加密算法总结:

根据密钥类型不同可以将现代密码技术分为两类:对称加密算法(私钥密码体系)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公钥密码体系)。

1 对称加密算法中,数据加密和解密采用的都是同一个密钥,因而其安全性依赖于所持有密钥的安全性。
对称加密算法的主要优点是加密和解密速度快,加密强度高,且算法公开.
缺点是实现密钥的秘密分发困难,在大量用户的情况下密钥管理复杂,而且无法完成身份认证等功能,不便于应用在网络开放的环境中。
对称加密算法的特点是算法公开、计算量小、加密速度快、加密效率高。
目前最著名的对称加密算法有数据加密标准DES,但传统的DES由于只有56位的密钥,因此已经不适应当今分布式开放网络对数据加密安全性的要求。欧洲数据加密标准IDEA等,目前加密强度最高的对称加密算法是高级加密标准AES,AES提供128位密钥,128位AES的加密强度是56位DES加密强度的1021倍还多。。

对称加密算法过程是将数据发信方将明文(原始数据)和加密密钥一起经过特殊加密算法处理后,使其变成复杂的加密密文发送出去。收信方收到密文后,若想解读原文,则需要使用加密用过的密钥及相同算法的逆算法对密文进行解密,才能使其恢复成可读明文。在对称加密算法中,使用的密钥只有一个,发收信双方都使用这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这就要求解密方事先必须知道加密密钥。
不足之处是,交易双方都使用同样钥匙,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假设两个用户需要使用对称加密方法加密然后交换数据,则用户最少需要2个密钥并交换使用,如果企业内用户有n个,则整个企业共需要n×(n-1) 个密钥。

2 非对称加密算法
  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两把完全不同但又是完全匹配的一对钥匙(即一把公开密钥或加密密钥和专用密钥或解密密钥)—公钥和私钥。在使用不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文件时,只有使用匹配的一对公钥和私钥,才能完成对明文的加密和解密过程。加密明文时采用公钥加密,解密密文时使用私钥才能完成,而且发信方(加密者)知道收信方的公钥,只有收信方(解密者)才是唯一知道自己私钥的人。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如果发信方想发送只有收信方才能解读的加密信息,发信方必须首先知道收信方的公钥,然后利用收信方的公钥来加密原文;收信方收到加密密文后,使用自己的私钥才能解密密文。
广泛应用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算法和美国国家标准局提出的DSA。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保密性比较好,它消除了最终用户交换密钥的需要,但加密和解密花费时间长、速度慢,它不适合于对文件加密而只适用于对少量数据进行加密。

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不可逆加密算法可以分别应用于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数据安全传输。

3 不可逆加密算法

 不可逆加密算法的特征是加密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密钥,输入明文后由系统直接经过加密算法处理成密文,这种加密后的数据是无法被解密的,只有重新输入明文,并再次经过同样不可逆的加密算法处理,得到相同的加密密文并被系统重新识别后,才能真正解密。显然,在这类加密过程中,加密是自己,解密还得是自己,而所谓解密,实际上就是重新加一次密,所应用的“密码”也就是输入的明文。不可逆加密算法不存在密钥保管和分发问题,非常适合在分布式网络系统上使用,但因加密计算复杂,工作量相当繁重,通常只在数据量有限的情形下使用,如广泛应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口令加密,利用的就是不可逆加密算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不断提高,不可逆加密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渐增大。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较多不可逆加密算法的有RSA公司发明的MD5算法和由美国国家标准局建议的不可逆加密标准SHS(Secure Hash Standard:安全杂乱信息标准)等。

 

比较著名的

1 对称     DES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2 不对称  SHS  RSA 

RSA公钥加密算法是1977年由罗纳德·李维斯特(Ron Rivest)、阿迪·萨莫尔(Adi Shamir)和伦纳德·阿德曼(Leonard Adleman)一起提出的。当时他们三人都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RSA就是他们三人姓氏开头字母拼在一起组成的。
RSA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公钥加密算法,它能够抵抗到目前为止已知的绝大多数密码攻击,已被ISO推荐为公钥数据加密标准

3 不可逆  MD5


MD5、SHS的加密都是用了哈希加密算法

对称与非对称和可逆不可逆加密算法总结

标签:加密   算法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yang_best/article/details/41643905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