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style blog http io ar color 使用 sp for
本文发表于本人博客。
今天我们来说说关于java继承以及反射有关的问题,大家先看下下面代码,试问可以编译通过不,为什么具体说说原因?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Person p = new Man(); p.talk(); } } class Person{ public void talk() throw NullPointer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Person is talking"); } } class Man extends Person{ protected void talk() throw 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Man is talking"); } }
如果平时多留意的话估计这个问题显而易见了是存在问题的,这个是提问关于继承中Override父类的方法。
我 们知道要想实现override必须要返回类型,方法名称,参数列表一致才能符合是override,但是这其中还有一些规则需要注意,比如访问级别、异 常抛出。上面的代码是无法编译通过的,其中存在2个问题:一是子类重写父类方法的时候访问级别必须是大于等于父类的访问的级别;二是子类重写父类方法的时 候异常范围必须是小于等于父类异常的范围。上面的代码稍微修改下就可以了,把protected改成public,异常Eception改成 NullPointerException这样就符合了编译就通过了!当然也可以稍微改下(反过来)代码如下:
class Person{ protected void talk() throws 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Person is talking"); } } class Man extends Person{ public void talk() throws NullPointer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Man is talking"); } }
子类的talk方法的访问级别public大于等于父类talk方法的访问级别,子类的talk方法的异常NullPointerException小于等于父类talk方法的异常Exception。
下面来问问可以修改下面Demo类中的name成员吗,可以的话用什么方法来实现?
class Demo{ private String name = "hello"; public int 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return age; } }
这 个问题大家知道其实就是问的反射,在java里面类中的所有成员包括public、private在反射面前都是可以无效的,是不是觉得这个反射太强大了 啊!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实现修改字段:1.通过类的.class的语法;2.通过类对象的getClass()方法;3.通过Class对象的 forName()方法。
看代码name字段是属于私有的字段,那么我们看使用getField()方法吗,查看下jdk帮助文档就可以得出它只是返回的public成员并不能返 回私有的,那私有的怎么得到这时我们可以使用getDeclaredField()方法不过要记住,要用setAccessible(true)修改其访 问属性不然是报错的,现在看看下面代码我们怎么来修改私有字段和公有字段的: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Demo d = new Demo(); Class<?> cl = Demo.class; //这个是可以返回私有,getField(name)只是public成员 Field namefield = cl.getDeclaredField("name"); //不要忘记修改其访问属性 namefield.setAccessible(true); namefield.set(d,"world"); Field agefield = cl.getField("age"); agefield.set(d,30); System.out.println(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d.GetAge()); }
我们执行代码,就可以看到输出的结果了是我们预期的了。
world
30
这次先到这里。坚持记录点点滴滴!
标签:style blog http io ar color 使用 sp for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luoliang/p/4152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