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linux磁盘分区指令
1. fdisk [-l] 装置名称:查看磁盘分区情况,或进行磁盘分区,参数:
-l:输出后面接的装置所有的partition内容。若仅有fdisk –l时,则系统将会把整个系统内能够搜寻的装置的partition都列出来。
该指令执行后,只需在for help:后输入m,即可查看各参数的意义。
2. mkfs [-t 文件系统格式] 装置文件名:格式化文件系统,参数:
1)-t:可以接文件格式,例如ext3,ext2,vfat等。
3. mke2fs [-b block大小][-i block大小] [-L 标头] [-cj] 装置:创建文件系统的指令参数,
1)-b:可以设定每个block的大小,目前支持1024,2048,4096bytes三种;
2)-i:多少容量给予一个inode
3)-c检查磁盘错误,仅下达一次-c时,会进行快速读取测试,如果下达两次-c –c的话,会测试读写,有点慢
4)-L:后面可以接标头名称。
5)-j:本来mke2fs是EXT2,加上-j后,会主动加入journal而成为EXT3
4. fsck [-t 文件系统][-ACay] 装置名称:检查与修正文件系统,只有root权限才可以使用该指令,参数:
1)-t:文件系统的类型,ext3等,现在linux会自动通过superblock分析文件系统,因此一般不需要这个选项
2)-A:依据/etc/fstab的内容,将需要的装置扫描一次,通过开机过程就会执行该指令
3)-a:自动修复检查到的有问题的扇区,
4)-y:与-a类似,但是某些filesystem仅支持-y这个参数
5)-C:可以在检验的过程中,使用这个直方图来显示目前的进度
另外对于ext2、ext3文件系统还有:
6)-f:强制检查,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发现任何不干净的标注,不会主动进入细部检查的,如果想强制进入细部检查,加上该参数即可
7)-D:针对文件系统下的目录进行优化。
这个指令必须卸载掉设备后才能执行,如果对已挂载的设备执行该指令,系统就挂掉了
5. badblocks [-svw] 装置名称:检查硬盘或软盘扇区有没有坏轨的指令,参数:
1)-s:在屏幕上列出进度
2)-v:可以在屏幕上看到进度
3)-w:使用写入的方式来测试,建议一般不要使用此参数,尤其是待检查的装置已有档案时。
6. mount [-al] [-t 文件系统][-L label名称] [-o 额外选项] [-n] 装置文件名挂载点:将设备挂载到指定的目录,参数:
1)-a:依据配置文件/etc/fstab的数据将所有未挂载的磁盘挂载上来
2)-l:单纯的输入mount会显示目前挂载的信息,加上-l后可增列Label名称
3)-t:加上文件系统类型种类指定欲挂载的类型
4)-n:在默认情况下,系统会将实际挂载的情况试试写入/etc/mtab中,以利于其他程序的运作,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单机模式)为了避免问题,会可以不写入,此时就得要使用这个-n的选项了
5)-L:系统除了利用装置文件名(/dev/hd6)之外,还可以利用文件系统的标头名称(Label)来进行挂载。最好为你的文件系统取一个独一无二的名称
6)-o:后面可以接一些挂载时额外加上的参数!比如说账号,密码,读写权限等:
ro,rw:挂载文件系统称为只读或可擦写
async,sync此文件系统是否使用同步写入或异步写入的内存机制,默认是异步
auto,noauto:允许此partition以mount –a自动挂载
dev,nodev:是否允许此partition上可以建立档案
suid,nosuid:是否允许此partition含有suid/sgid的文件格式
exec,noexec:是否允许此partition上拥有可执行binary档案
user,nouser:是否允许此partition让任何使用者执行mount,一般mount只能root可以运行,但下达user参数后,则可以让一般用户也能够对此partition进行mount
defaults:默认值为:rw,suid,dev,exec,auto,nouser,async
remount:重新挂载,
通常情况下,这些参数不需要指定,系统会根据superblock自动获取
mount –-bind 源目录目标目录:将某个目录挂载到其他目录中去,其两个目录的inode节点相同。
7. umount [-fn] 装置文件名或挂载点:卸载装置,目录,参数:
1)-f:强制卸除,可用在类似网络文件系统无法读取的情况下
2)-n:不更新/etc/mtab/情况下卸除
8. mknod 装置文件名 [bcp][Major][Minor]:选项参数:
1) b:设定装置成为一个周边存储设备档案,例如硬盘等
2) c:设定装置名称成为一个周边输入设备档案,例如鼠标/键盘等
3) 设定装置名称成为一个FIFO档案。
9. e2label 装置名称新的Label名称:改变文件系统标头名称
10. tune2fs [-jlL] 装置代号:转换文件系统类型,参数:
1)-l:类似dumpe2fs –h的功能,将superblock内的数据读出来
2)-j:将ext2的文件系统转换为ext3文件系统
3)-L:类似e2label的功能,可以修改文件系统的label名称
11. hdparm [-icdmXTt] 装置名称:调整硬盘参数,只对接口为IDE的硬盘起作用,参数:
1)-i:将核心侦测到的硬盘参数显示出来
2)-c:设定 32-bit存取模式。这个32位是存取模式指的是硬盘与PCI接口之间传输的模式,而硬盘本身是依旧以16位模式存储的。
3)-d:设定是否启用dma模式,-d1为启用,-d0为取消
4)-m:设定同步读取多个sector的模式,一般来说,设定此模式,可以降低系统因为读取磁盘而损耗的效能,不过,WD的硬盘则不怎么建议设定此值,一般来说,设定为16/32是优化,不过,W/D建议值是4/8.这个值得最大值可以利用hdparm –I /dev/had输出的MaxMultSect来设定,一般如果不晓得,设定16是比较合理的。
5)-X:设定UtraDMA的模式,一般来说,UDMA的模式值加64即为设定值,并且,硬盘与主板芯片必须同步,所以,取最小的那个,一般来说:
33 MHz DMA mode 0~2(X64~66)
66 MHz DMA mode 3~4(X67~68)
100 MHz DMA mode 5(69)
如果你的硬盘上面显示的是UTA 100以上的,那么设定X69也不错。
-T:测试暂存区cache的存取效能
-t:测试硬盘的实际存取效能。
本文出自 “虎哥的博客”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7613577.blog.51cto.com/7603577/1592062
标签:linux磁盘分区指令
原文地址:http://7613577.blog.51cto.com/7603577/159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