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一、Oracle体系结构概述:
Oracle的体系结构是指数据库的组成、工作过程与原理,以及数据在数据库中的组织与管理机制。要了解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必须理解Oracle系统的重要概念和主要组件。
Oracle系统体系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内存结构,进程结构,存储结构。。如下图所示:
1、内存结构(SGA、PAG)
内存结构包括系统全局区(System Global Area,SGA)和程序全局区(Program Gloabl Area,PGA)。
2、进程结构(process)
进程结构包括前台进程和后台进程。前台进程是指服务进程和用户进程。前台进程是根据实际需要而运行的,并在需要结束后立刻结束。后台进程是指在Oracle数据库启动后,自动启动的几个操作系统进程。
3、存储结构(Database)
Oracle的存储结构主要包含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物理结构指系统中的一组文件。逻辑结构是一种层次结构。主要由:表空间、段、区和数据块等概念组成。
二、内存结构
内存结构是Oracle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内存也是影响数据库性能的第一因素。
Oracle的内存存储的主要内容如下:
1、程序代码(PL-SQL、Java)。
2、关于已经连接的会话的信息,包括当前所有活动和非活动会话。
3、程序运行时必须的相关信息,如查询计划。
4、Oracle进程之间共享的信息和相互交流的信息,如锁。
5、哪些别永久存储在外围存储介质上,被缓存在内存中的数据。(如数据块)。
按照内存的使用方法不同,又将Oracle的内存分为系统全局区(SGA),程序全局区(PGA)
1、SGA:(System Global Area,SGA)所有用户都可以访问的实例共享内存区域。数据块、事务处理日志、数据词典信息等都存储在SGA中。
SGA是Oracle系统为实例分配的一组共享缓冲存储区,用于存放数据库数据和控制信息,以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管理和操作。
SGA主要包括:
1)数据缓冲区:
数据块缓存区(datablockbuffercache)是SGA中的一个高速缓存区域,用来存储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段的数据块(如表、索引和簇)。数据块缓存区的大小由数据库服务器init.ora文件中的DB_LOCK_BUFFERS参数决定(用数据库块的个数表示)。在调整和管理数据库时,调整数据块缓存区的大小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因为数据块缓存区的大小固定,并且其大小通常小于数据库段所使用的空间,所以它不能一次装载下内存中所有的数据库段。通常,数据块缓存区只是数据库大小的1%~2%,Oracle使用最近最少使用(LRU,leastrecentlyused)算法来管理可用空间。当存储区需要自由空间时,最近最少使用块将被移出,新数据块将在存储区代替它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将最频繁使用的数据保存在存储区中。
然而,如果SGA的大小不足以容纳所有最常使用的数据,那么,不同的对象将争用数据块缓存区中的空间。当多个应用程序共享同一个SGA时,很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此时,每个应用的最近使用段都将与其他应用的最近使用段争夺SGA中的空间。其结果是,对数据块缓存区的数据请求将出现较低的命中率,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2)字典缓冲区:
数据库对象的信息存储在数据字典表中,这些信息包括用户帐号数据、数据文件名、段名、盘区位置、表说明和权限,当数据库需要这些信息(如检查用户查询一个表的授权)时,将读取数据字典表并且将返回的数据存储在字典缓存区的SGA中。
数据字典缓存区通过最近最少使用(LRU)算法来管理。字典缓存区的大小由数据库内部管理。字典缓存区是SQL共享池的一部分,共享池的大小由数据库文件init.ora中的SHARED_POOL_SIZE参数来设置。
如果字典缓存区太小,数据库就不得不反复查询数据字典表以访问数据库所需的信息,这些查询称为循环调用(recuesivecall),这时的查询速度相对字典缓存区独立完成查询时要低。
3)日志缓冲区:
重做项描述对数据库进行的修改。它们写到联机重做日志文件中,以便在数据库恢复过程中用于向前滚动操作。然而,在被写入联机重做日志文件之前,事务首先被记录在称作重做日志缓冲区(redologbuffer)的SGA中。数据库可以周期地分批向联机重做日志文件中写重做项的内容,从而优化这个操作。重做日志缓冲区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由init.ora文件中的LOG_BUFFER参数决定。
4)共享池:
SQL共享池存储数据字典缓存区及库缓存区(librarycache),即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语句信息。当数据块缓冲区和字典缓存区能够共享数据库用户间的结构及数据信息时,库缓存区允许共享常用的SQL语句。
SQL共享池包括执行计划及运行数据库的SQL语句的语法分析树。在第二次运行(由任何用户)相同的SQL语句时,可以利用SQL共享池中可用的语法分析信息来加快执行速度。
SQL共享池通过LRU算法来管理。当SQL共享池填满时,将从库缓存区中删掉最近最少使用的执行路径和语法分析树,以便为新的条目腾出空间。如果SQL共享池太小,语句将被连续不断地再装入到库缓存区,从而影响操作性能。
SQL共享池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由init.ora文件参数SHARED_POOL_SIZE决定。
5)大池:
大池(LargePool)是一个可选内存区。如果使用线程服务器选项或频繁执行备份/恢复操作,只要创建一个大池,就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这些操作。大池将致力于支持SQL大型命令。利用大池,就可以防止这些SQL大型命令把条目重写入SQL共享池中,从而减少再装入到库缓存区中的语句数量。大池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通过init.ora文件的LARGE_POOL_SIZE参数设置,用户可以使用init.ora文件的LARGE_POOL_MIN_ALLOC参数设置大池中的最小位置。Oracle8i已不用这个参数。作为使用LargePool的一种选择方案,可以用init.ora文件的SHARED_POOL_RESERVED_SIZE参数为SQL大型语句保留一部分SQL共享池。
6)Java池:
由其名字可知,Java池为Java命令提供语法分析。Java池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通过在Oracle8i引入的init.ora文件的JAVA_POOL_SIZE参数设置。init.ora文件的JAVA_POOL_SIZE参数缺省设置为10MB。
7)多缓冲池:
可以在SGA中创建多个缓冲池,能够用多个缓冲池把大数据集与其他的应用程序分开,以减少它们争夺数据块缓存区内相同资源的可能性。对于创建的每一个缓冲池,都要规定其LRU锁存器的大小和数量。缓冲区的数量必须至少比LRU锁存器的数量多50倍。
创建缓冲池时,需要规定保存区(keeparea)的大小和再循环区(recyclearea)的大小。与SQL共享池的保留区一样,保存区保持条目,而再循环区则被频繁地再循环使用。可以通过BUFFER_POOL_KEEP参数规定来保存区的大小。例如: 保存和再循环缓冲池的容量减少了数据块缓冲存储区中的可用空间(通过DB_BLOCK_BUFFERS参数设置)。对于使用一个新缓冲池的表,通过表的storage子句中的buffer_pool参数来规定缓冲池的名字。例如,如果需要从内存中快速删除一个表,就把它赋予RECYCLE池。缺省池叫作DEFAULT,这样就能在以后用altertable命令把一个表转移到DEFAULT池。
2、PGA:(Program Gloabl Area,PGA)一类没有共享的内存、专用于特定的服务器进程,并且只能由这个进程访问。
PGA包含单个服务器进程或单个后台进程所需的数据和控制信息。PGA是在用户进程连接到数据库并创建一个会话时自动分配的,该区内保留每个与Oracle数据库连接的用户进程所需的内存。PGA为非共享区,只能单个进程使用,但一个用户会话结束后,PGA释放。
注意:PGA和SGA的区别:
1、PGA与SGA类似,都是Oracle数据库系统为会话在服务器内存中分配的区域。两者的作用不同,共享程度也不同。
2、SGA系统全局区是对系统内的所有进程都是共享的。PGA程序全局区主要是为了某个用户进程所服务的。
3、UGA:(User Global Area,UGA)这个内存区域会为用户进程存储会话状态。根据用户数据库是配置为专用服务器模式还是共享服务器模式,UGA可以作为SGA或者PGA的一部分。它为用户会话存储数据。
三、进程结构
在Oracle实例中,进程分为两类:用户进程和Oracle进程。Oracle进程又分为两类:服务器进程和后台进程。下面分别来介绍这3种进程。
1、用户进程
用户进程在数据库用户请求连接Oracle服务器时启动。当一个用户运行一个应用程序,Oracle为用户建立一个用户进程。
2、服务器进程
服务器进程用于处理连接到该实例的用户进程的请求。客户向数据库发送的SQL语句最后都要由该进程接收并执行。服务器进程可以仅处理一个用户进程的请求,也可以处理多个用户进程的请求,所以分为专用服务器和共享服务器。
listener.ora文件,代码server=dedicated,含义就是设置为专用服务器。
它可以执行下列任务:
1)对应用锁发出的SQL语句进行语法分析和执行。
2)从磁盘(数据文件)中读入必要的数据块到SGA的共享数据库缓冲区(该快不在缓冲区时)。
3)将结果返回给应用程序处理。
3、后台进程
后台进程随数据库而启动,用于完成各种维护任务,如将快写入磁盘,维护在线重做日志、清理异常中止的进程等。一个Oracle实例可以用许多后台进程,但他们不是一直存在。
后台进程包括:
1)PMON进程监控进程
该进程在用户进程出现故障时执行进程恢复,负责清理内存储区和释放该进程所使用的资源。例:它要重置活动事务表的状态,释放封锁,将该故障的进程的ID从活动进程表中移去。PMON还周期地检查调度进程(DISPATCHER)和服务器进程的状态,如果已死,则重新启动(不包括有意删除的进程)。
PMON有规律地被呼醒,检查是否需要,或者其它进程发现需要时可以被调用。
2)SMON系统监控进程
该进程实例启动时,执行实例恢复,还负责清理不再使用的临时段。在具有并行服务器选项的环境下,SMON对有故障CPU或实例进行实例恢复。SMON进程有规律地被呼醒,检查是否需要,或者其它进程发现需要时可以被调用。
3)DBWR数据库写入进程
该进程执行将缓冲区写入数据文件,是负责缓冲存储区管理的一个Oracle后台进程。当缓冲区中的一缓冲区被修改,它被标志为“弄脏”,DBWR的主要任务是将“弄脏”的缓冲区写入磁盘,使缓冲区保持“干净”。由于缓冲存储区的缓冲区填入数据库或被用户进程弄脏,未用的缓冲区的数目减少。当未用的缓冲区下降到很少,以致用户进程要从磁盘读入块到内存存储区时无法找到未用的缓冲区时,DBWR将管理缓冲存储区,使用户进程总可得到未用的缓冲区。
Oracle采用LRU(LEAST RECENTLY USED)算法(最近最少使用算法)保持内存中的数据块是最近使用的,使I/O最小。在下列情况预示DBWR 要将弄脏的缓冲区写入磁盘:
当一个服务器进程将一缓冲区移入“弄脏”表,该弄脏表达到临界长度时,该服务进程将通知DBWR进行写。该临界长度是为参数DB-BLOCK-WRITE-BATCH的值的一半。
当一个服务器进程在LRU表中查找DB-BLOCK-MAX-SCAN-CNT缓冲区时,没有查到未用的缓冲区,它停止查找并通知DBWR进行写。出现超时(每次3秒),DBWR 将通知本身。当出现检查点时,LGWR将通知DBWR.在前两种情况下,DBWR将弄脏表中的块写入磁盘,每次可写的块数由初始化参数DB-BLOCK- WRITE-BATCH所指定。如果弄脏表中没有该参数指定块数的缓冲区,DBWR从LUR表中查找另外一个弄脏缓冲区。
如果DBWR在三秒内未活动,则出现超时。在这种情况下DBWR对LRU表查找指定数目的缓冲区,将所找到任何弄脏缓冲区写入磁盘。每当出现超时,DBWR查找一个新的缓冲区组。每次由DBWR查找的缓冲区的数目是为寝化参数DB-BLOCK- WRITE-BATCH的值的二倍。如果数据库空运转,DBWR最终将全部缓冲区存储区写入磁盘。
在出现检查点时,LGWR指定一修改缓冲区表必须写入到磁盘。DBWR将指定的缓冲区写入磁盘。
在有些平台上,一个实例可有多个DBWR.在这样的实例中,一些块可写入一磁盘,另一些块可写入其它磁盘。参数DB-WRITERS控制DBWR进程个数。
4)LGWR日志写入进程
该进程将日志缓冲区写入磁盘上的一个日志文件,它是负责管理日志缓冲区的一个Oracle后台进程。LGWR进程将自上次写入磁盘以来的全部日志项输出,LGWR输出:
◆当用户进程提交一事务时写入一个提交记录。
◆每三秒将日志缓冲区输出。
◆当日志缓冲区的1/3已满时将日志缓冲区输出。
◆当DBWR将修改缓冲区写入磁盘时则将日志缓冲区输出。
LGWR进程同步地写入到活动的镜象在线日志文件组。如果组中一个文件被删除或不可用,LGWR可继续地写入该组的其它文件。
日志缓冲区是一个循环缓冲区。当LGWR将日志缓冲区的日志项写入日志文件后,服务器进程可将新的日志项写入到该日志缓冲区。LGWR 通常写得很快,可确保日志缓冲区总有空间可写入新的日志项。
注意:有时候当需要更多的日志缓冲区时,LWGR在一个事务提交前就将日志项写出,而这些日志项仅当在以后事务提交后才永久化。
ORACLE使用快速提交机制,当用户发出COMMIT语句时,一个COMMIT记录立即放入日志缓冲区,但相应的数据缓冲区改变是被延迟,直到在更有效时才将它们写入数据文件。当一事务提交时,被赋给一个系统修改号(SCN),它同事务日志项一起记录在日志中。由于SCN记录在日志中,以致在并行服务器选项配置情况下,恢复操作可以同步。
5)ARCH归档进程。
该进程将已填满的在线日志文件拷贝到指定的存储设备。当日志是为ARCHIVELOG使用方式、并可自动地归档时ARCH进程才存在。
6)CKPT检查点。
该进程在检查点出现时,对全部数据文件的标题进行修改,指示该检查点。在通常的情况下,该任务由LGWR执行。然而,如果检查点明显地降低系统性能时,可使CKPT进程运行,将原来由LGWR进程执行的检查点的工作分离出来,由CKPT进程实现。对于许多应用情况,CKPT进程是不必要的。只有当数据库有许多数据文件,LGWR在检查点时明显地降低性能才使CKPT运行。 CKPT进程不将块写入磁盘,该工作是由DBWR完成的。初始化参数CHECKPOINT-PROCESS控制CKPT进程的使能或使不能。缺省时为FALSE,即为使不能。
由于Oracle中LGWR和DBWR工作的不一致,Oracle引入了检查点的概念,用于同步数据库,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在Oracle里面,检查点分为两种:完全检查点和增量检查点。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两种检查点的作用:
1、完全检查点
在Oracle8i之前,数据库的发生的检查点都是完全检查点,完全检查点会将数据缓冲区里面所有的脏数据块写入相应的数据文件中,并且同步数据文件头和控制文件,保证数据库的一致。完全检查点在8i之后只有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才会发生:
(1)DBA手工执行alter system checkpoint的命令;
(2)数据库正常shutdown(immediate,transcational,normal)。
由于完全检查点会将所有的脏数据库块写入,巨大的IO往往会影响到数据库的性能。因此Oracle从8i开始引入了增量检查点的概念。
2、 增量检查点
Oracle从8i开始引入了检查点队列这么一种概念,用于记录数据库里面当前所有的脏数据块的信息,DBWR根据这个队列而将脏数据块写入到数据文件中。检查点队列按时间先后记录着数据库里面脏数据块的信息,里面的条目包含RBA(Redo Block Address,重做日志里面用于标识检查点期间数据块在重做日志里面第一次发生更改的编号)和数据块的数据文件号和块号。在检查点期间不论数据块更改几次,它在检查点队列里面的位置始终保持不变,检查点队列也只会记录它最早的RBA,从而保证最早更改的数据块能够尽快写入。当DBWR将检查点队列里面的脏数据块写入到数据文件后,检查点的位置也要相应地往后移,CKPT每三秒会在控制文件中记录检查点的位置,以表示Instance Recovery时开始恢复的日志条目,这个概念称为检查点的“心跳”(heartbeat)。检查点位置发生变更后,Oracle里面通过4个参数用于控制检查点位置和最后的重做日志条目之间的距离。在这里面需要指出的是,多数人会将这4个参数看作控制增量检查点发生的时间。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这4个参数是用于控制检查点队列里面的条目数量,而不是控制检查点的发生。
(1)fast_start_io_target
该参数用于表示数据库发生Instance Recovery的时候需要产生的IO总数,它通过v$filestat的AVGIOTIM来估算的。比如我们一个数据库在发生Instance Crash后需要在10分钟内恢复完毕,假定OS的IO每秒为500个,那么这个数据库发生Instance Recovery的时候大概将产生500*10*60=30,000次IO,也就是我们将可以把fast_start_io_target设置为30000。
(2)fast_start_mttr_target
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fast_start_io_target来估算检查点位置比较麻烦。Oracle为了简化这个概念,从9i开始引入了fast_start_mttr_target这么一个参数,用于表示数据库发生Instance Recovery的时间,以秒为单位。这个参数我们从字面上也比较好理解,其中的mttr是mean time to recovery的简写,如上例中的情况我们可以将fast_start_mttr_target设置为600。当设置了fast_start_mttr_target后,fast_start_io_target这个参数将不再生效,从9i后fast_start_io_target这个参数被Oracle废除了。
(3)log_checkpoint_timeout
该参数用于表示检查点位置和重做日志文件末尾之间的时间间隔,以秒为单位,默认情况下是1800秒。
(4)log_checkpoint_interval
该参数是表示检查点位置和重做日志末尾的重做日志块的数量,以OS块表示。
(5)90% OF SMALLEST REDO LOG
除了以上4个初始化参数外,Oracle内部事实上还将重做日志文件末尾前面90%的位置设为检查点位置。在每个重做日志中,这么几个参数指定的位置可能不尽相同,Oracle将离日志文件末尾最近的那个位置确认为检查点位置。
7)RECO恢复进程。
该进程是在具有分布式选项时所使用的一个进程,自动地解决在分布式事务中的故障。一个结点RECO后台进程自动地连接到包含有悬而未决的分布式事务的其它数据库中,RECO自动地解决所有的悬而不决的事务。任何相应于已处理的悬而不决的事务的行将从每一个数据库的悬挂事务表中删去。
当一数据库服务器的RECO后台进程试图建立同一远程服务器的通信,如果远程服务器是不可用或者网络连接不能建立时,RECO自动地在一个时间间隔之后再次连接。
RECO后台进程仅当在允许分布式事务的系统中出现,而且DISTRIBUTED C TRANSACTIONS参数是大于0。
8)LCKn进程:是在具有并行服务器选件环境下使用,可多至10个进程(LCK0,LCK1……,LCK9),用于实例间的封锁。
9)Dnnn进程(调度进程):
该进程允许用户进程共享有限的服务器进程(SERVER PROCESS)。没有调度进程时,每个用户进程需要一个专用服务进程(DEDICATEDSERVER PROCESS)。对于多线索服务器(MULTI-THREADED SERVER)可支持多个用户进程。如果在系统中具有大量用户,多线索服务器可支持大量用户,尤其在客户_服务器环境中。
在一个数据库实例中可建立多个调度进程。对每种网络协议至少建立一个调度进程。数据库管理员根据操作系统中每个进程可连接数目的限制决定启动的调度程序的最优数,在实例运行时可增加或删除调度进程。多线索服务器需要SQL*NET版本2或更后的版本。在多线索服务器的配置下,一个网络接收器进程等待客户应用连接请求,并将每一个发送到一个调度进程。如果不能将客户应用连接到一调度进程时,网络接收器进程将启动一个专用服务器进程。该网络接收器进程不是Oracle实例的组成部分,它是处理与Oracle有关的网络进程的组成部分。在实例启动时,该网络接收器被打开,为用户连接到Oracle建立一通信路径,然后每一个调度进程把连接请求的调度进程的地址给予它的接收器。当一个用户进程作连接请求时,网络接收器进程分析请求并决定该用户是否可使用一调度进程。如果是,该网络接收器进程返回该调度进程的地址,之后用户进程直接连接到该调度进程。有些用户进程不能调度进程通信(如果使用SQL*NET以前的版本的用户),网络接收器进程不能将此用户连接到一调度进程。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接收器建立一个专用服务器进程,建立一种合适的连接。
四、存储结构
Oracle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分为逻辑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储结构.
1、物理存储结构
物理存储结构主要描述Oracle数据库的外部存储结构,即在操作系统种如何组织、管理数据.
从物理上看,数据库由控制文件、数据文件、重做日志文件和参数文件等操作系统文件组成
因此,物理存储结构是和操作系统平台有关的。
1)数据文件(Data File):
是物理存储Oracle数据库数据的文件。每一个数据文件只与一个数据库相联系。 数据文件一旦被建立则不能修改其大小。一个表空间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一个数据文件只能属于一个表空间.
2)重做日志文件(Redo Log File)
记录所有对数据库数据的修改,以备恢复数据时使用。其特点如下:每一个数据库至少包含两个日志文件组。 日志文件组以循环方式进行写操作。每一个日志文件成员对应一个物理文件。
日志开关(Log Switch)是为实现日志文件组的循环使用而设置的。出现日志开关的情况如下:当一个日志文件组被填满时;关闭数据库时; DBA手动转移日志开关;
镜像日志文件是为防止日志文件的丢失,在不同磁盘上同时维护两个或多个联机日志文件的副本。
其特点如下: 每个日志文件组至少包含两个日志文件成员。每组的成员数目相同。同组的所有成员同时被修改。同组的成员大小相同,不同组的成员大小可不同。
3)控制文件(Control File)
是一个较小的二进制文件,用于描述数据库结构。将数据库的物理文件映射到数据字典中的逻辑表格空间和联机重做日志文件。
4)参数文件(Parameter File)
是一个文本文件,可直接使用操作系统下的文本编辑器对其内容进行修改。该文件只在建立数据库或启动实例时才被访问,在修改该文件之前必须关闭实例。
2、逻辑结构
逻辑存储结构主要描述Oracle数据库的内部存储结构,即从技术概念上描述在Oracle数据库种如何组织、管理数据。
表空间是最大的逻辑单位,块是最小的逻辑单位。因此,逻辑存储结构是和操作系统平台无关的,是由Oracle数据库创建和管理的。
1)表空间
表空间(tablespace)是最大的逻辑单位,对应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表空间的大小是它所对应的数据文件大小的总和。
Oracle 10g自动创建的表空间有:
Example(实例表空间):示例表空间。
Sysaux(辅助系统表空间):辅助系统表空间,用于减少系统负荷,提高系统的作业效率
System(系统表空间):系统表空间,存放关于表空间的名称、控制文件、数据文件等管理信息,是最重要的表空间.它属于Sys、System两个schema(方案),仅被这两个或其他具有足够权限的用户使用。但是均不可删除或者重命名System表空间。
Temp(临时表空间):临时表空间存放临时表和临时数据,用于排序。
Undotbs(撤销表空间):当我们队数据库表数据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时,Oracle系统自动使用撤销表空间来临时存放修改前的数据。
Users(用户的表空间): 用户表空间,永久存放用户对象和私有信息,也被成为数据表空间。
一般地:系统用户使用system表空间,非系统用户使用Users表空间
2)段
段(Segment)是表空间中一个指定类型的逻辑存储结构,它由一个或多个区组成,段将占用并增长存储空间。
引导段(Bootstrap Segment) : 存储数据字典表的定义
临时段(Temporary Segment): 存储表排序操作期间简历的临时表的数据
回滚段(Rollback Segment) : 存储修改之前的位置和值
索引段(Index Segment) : 存储表上最佳查询的所有索引数据
数据段(Date Segment) : 存储表中所有数据
3)区
区(Extent)是数据库存储空间分配的逻辑单位,一个区由一组数据库块组成,区是由段分配的,分配的第一个区称初始区,以后分配的区称增量区。
4)数据块
数据库块(Database Block)是数据库使用的I/O最小单元,又称逻辑块或ORACLE块。一个数据库块对应一个或多个物理块,块的大小由参数DB_BLOCK_SIZE确定。
块的大小是操作系统块大小的整数倍.
以Win2K为例,操作系统块(OS block)的大小为4kb,所以Oracle Block的大小可以是4kb,8kb,16kb等等。
如果块的大小为4kb,某表每行的数据是100 bytes.,如果某查询语句只返回1行数据,那么,在将数据读入到数据高速缓存时,读取的数据量时4kb而不是100 bytes.
数据块由一下五部分组成
标题:包括通用的块信息,如块地址/段类型等,最佳大小为85-100bytes。
表目录:存储聚集中表的信息,这些信息用于聚集段。
行目录:包括这块中的有效行信息,允许使用每行开头的2bytes。
自由空间:这块中能插入或修改的一组空间。
行数据:存储表或索引的数据。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zhengcheng/p/4179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