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一. 综述(本文内容大部分来自网络,经本人整理而成,仅供学习参考,不免理解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1) 传值参数(by value)
传值参数无需额外的修饰符。传值参数在方法调用过程中,如果改变了参数的值,那么传入方法的参数在方法调用完成以后并不因此而改变,而是保持原来传入的值。实际
上,传值参数传递的是调用参数的一份拷贝,因此在调用方法的过程中,即使改变了参数的值,也不会影响到实际传入的参数值,详见例程:
(2) 传址参数(by reference)
传址参数需要修饰符ref(关键字),传址参数如果在方法的调用过程中改变了参数的值,那么传入方法的参数在调用完成以后也随之改变。传址参数传递的是调用参数的 内存地址,该参数在方法内外指向同一个存储位置。因此,在调用方法过程中如果改变了参数的值,呢么实际出入的参数值也会随之改变,详见例程:
(3) 输出参数(by output)
输出参数需要修饰符out(关键字)。
(4)数组参数(by array)
数组参数需要修饰符params。
2. ref关键字与out关键字的区别
在c#中,既可以通过值也可以通过引用传递参数。通过引用传递参数允许函数成员更改参数的值,并保持更改,若要通过引用传递参数,可使用ref和out关键字。ref和 out都可以提供相似的功效,其作用也很想c中的指针变量。它们的区别是:
(1)使用ref型参数时,传入的参数必须先被初始化。对out而言,必须在方法中对其完成初始化。
(2)使用ref和out时,在方法的参数和执行方法时,都要加ref或out关键字,以满足匹配。
(3)out适合用在需要return多个返回值的地方,而ref则用在需要被调用的方法修改修改调用者的引用的时候。
二. 例程
1 using System; 2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3 using System.Linq; 4 using System.Text; 5 using System.Collections; 6 7 namespace ConsoleApplication5 8 { 9 class Program 10 { 11 //使用普同传值参数的函数 12 static void ValueTest(int x, int y) 13 { 14 x = 3; 15 y = 3; 16 } 17 18 //使用ref传址参数的函数 19 static void RefTest(ref int x, ref int y) 20 { 21 x = 1; 22 y = x; 23 } 24 25 //使用out输出参数的函数 26 static void OutTest(out int x, out int y) 27 { 28 //离开这个函数前,必须对x和y赋值,否则会报错 29 //y = x; 30 //上面这行会报错,因为使用了out后,x和y都清空了,需要重新赋值,即使调用函数前赋过值也不行 31 x = 1; 32 y = 2; 33 } 34 35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36 { 37 /************测试普通的传值参数*******************/ 38 int a = 4; 39 int b = 7; 40 ValueTest(a, b);//调用该函数不会改变变量a,b的值 41 Console.WriteLine("a={0};b={1}", a, b);//此处输出a,b的值分别为4,7 42 43 /************测试“ref”*******************/ 44 //int m; 45 //int n; 46 //RefTest(ref m, ref n); 47 //上面这行会出错,ref使用前,变量m,n必须赋值 48 49 int o = 11; 50 int p = 22; 51 RefTest(ref o, ref p); 52 Console.WriteLine("m={0};n={1}", o, p);//o和p的值将会变为RefTest函数中所改变的值,此处输出o为1,,p为1 53 54 /************测试普通的传值参数*******************/ 55 //使用out参数时,可以先不对变量c,d进行初始化 56 int c; 57 int d; 58 OutTest(out c, out d);//c和d的值将会变为OutTest函数中所改变的值,此处输出c为1,,d为2 59 Console.WriteLine("c={0};d={1}", c, d); 60 Console.ReadLine(); 61 } 62 } 63 }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tjudzj/p/420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