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规划,其实跟分治法有些相似,基本思想都是将复杂的问题分成数个简单的子问题,然后再去解决。它们的区别在于,分治法关注的子问题不相互“重叠”,而动态规划关注的子问题,多是相互“重叠”的。比如在快速排序中,我们将数据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再分别快速排序的递归思想,也就是将整个问题的排序划分为子问题子数组的排序,但是这两个子数组的排序之间并没有相互联系,a子数组的排序不会因为b子数组的排序而得到任何“好处”或者“坏处”。但是有些时候,划分的子问题之间却是有联系的,比如下面的“钢管切割”问题:
某公司生产长钢管,然后一般,会将钢条切断,变成不同长度,然后去售卖。其中有个问题是,不同长度的钢管的售价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并不是完全按照比例来,比如2米的钢管售价要比3米的钢管售价要少,但是并不是2比3的比例。钢管的长度售价表如下:
长度i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价格Pi | 1 5 8 9 10 17 17 20 24 30 |
于是问题就来了,比如30米长的钢管,要如何切割,切割成多长的几条,才能让售价最高,收益最高呢?
最简单直接的想法,就是用暴力破解,n长的钢管,可以分解成i长和n-i长的两段,因为i可以从0~n取值,所以我们可以对i不进行继续切割,于是对于长为i的这一段,可以直接调用价钱数组p[i]来得到价钱,然后加上对n-i递归调用求最优收益的函数的返回值。在过程之中记录这些组合的最优收益,等循环结束的时候,就能得到最优的收益价钱。
假设r[n]代表的是n长的钢管的切割最佳收益值,数组p代表上面表中的价格,其中p[0]=0,从p[1]~p[10]对应上面表中的数据,那么按照上面的想法,有公式:
r[n]=max(p[i],r[n-i]),i从1到n,当n=0时,r[n]=0,因为0长的钢管售价当然为0。
于是给以下实现代码:
int cut_rod(int* p, int n) { if (n == 0) { return 0; } int q = -1; for (int i = 1; i <= n; i++) { /* * 将n长的钢条,分成i和n-i的两段,i长的那段不切割,而n-i的那段求最大 * 切割收益方式,然后相加;而q值是所有的组合中,最大收益的那个 */ q = max(q, p[i] + cut_rod(p, n - i)); } return q; }
可以简单的以n=4的情况来看一下:
n=4的划分(其中前面的那一段是直接使用p[i],后面一段调用函数来求最佳收益):
cut_rod(p,4)的划分可能:
①1长和3长:p[1]+cut_rod(p,3)
②2长和2长:p[2]+cut_rod(p,2)
③3长和1长:p[3]+cut_rod(p,1)
④4长和0长:p[4]+cut_rod(p,0)
而其中cut_rod(p,3)又可以划分为数组p中元素与cut_rod(p,0),cut_rod(p,1)和cut_rod(p,2);以此类推,可以给出一种以递归调用树的形式展示cut_rod递归调用了多少次:
不难从图中看出,做了大量重复工作,以n=2的节点为例,分别在n=4和n=3的时候都被调用了。根据上图,可以给出递归调用次数的一个公式,假设T(n)表示cut_rod第二个参数为n时的调用次数,T(0)这时候是为1的,因为根结点的第一次调用也要算进去。于是有:
T(n)=1+T(0)+T(1)+...+T(n-1)
使用归纳法,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出:T(n)=2^n。
指数次幂的调用次数,显然太大,我们稍微让n大一点,则会让整个过程变的漫长。
而实际上我们不需要在每次都去重新计算cut_rod的在n=2时的结果,只需要在第一次计算的时候将结果保存起来,然后再需要的时候直接使用即可。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动态规划算法。
这里的思路有两种,一种叫带备忘的自顶向下方法,是顺着之前的代码,当需要的时候去检查是不是已经计算好了,如果是,则直接使用,如果不是,则计算,并保存结果。第二种思路是自底向上方法,不论需不需要,先将子问题一一解决,然后再来解决更一级的问题,但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先从最小的子问题开始,依次增加规模,这样每一次解决问题的时候,它的子问题都已经计算好了,直接使用即可。
带备忘的自顶向下方法:
int memoized_cut_rod_aux(int* p, int n, int* r) { if (r[n] >= 0) { return r[n]; } int q = -1; if (n == 0) { q = 0; } else { for (int i = 1; i <= n; i++) { q = max(q, p[i] + memoized_cut_rod_aux(p, n - i, r)); } } r[n] = q; return q; } /* * 自顶向上的cut-rod的过程 */ int memoized_cut_rod(int* p, int n) { int* r = new int[n + 1]; //初始化r数组,r数组用来存放,某种解决方案的最大收益值,对于n长的钢条而言,有n+1种切割方案,所以数组n+1长 for (int i = 0; i <= n; i++) { r[i] = -1; } return memoized_cut_rod_aux(p, n, r); }
自底向上的方法:
/* * 自底向上的方式,先计算更小的子问题,然后再算较大的子问题,由于较大的子问题依赖于更小的子问题的答案,所以在计算较 * 大的子问题的时候,就无需再去计算更小的子问题,因为那答案已经计算好,且存储起来了 */ int bottom_up_cut_rod(int p[], int n) { int* r = new int[n + 1]; r[0] = 0; //将r[0]初始化为0,是因为0长的钢条没有收益 for (int j = 1; j <= n; j++) { int q = -1; /* * 这里不用i=0开始,因为i=0开始不合适,因为这里总长就是为j,而划分是i和j-i的划分,如果i等于0,那么 * 就意味着要知道r[j-0]=r[j]的值也就是j长的最好划分的收益,但是我们这里不知道。而且对于p[0]而言本身就没有意义 * p数组中有意义的数据下标是从1到n的 */ for (int i = 1; i <= j; i++) { q = max(q, p[i] + r[j - i]); // } r[j] = q; } return r[n]; }
上面两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n^2)。
上面的代码只给出了最优的收益值,但是却没有给出最优收益到底是在那种切割分配方式下得到的,比如说n=9时,最佳收益为25,要分成3和6两段。这里可以使用另一个数组s来存储分段情况,比如s[9]存储3,然后我们让n=9-3,就可以得到s[6]的最佳分段情况,发现就是6,于是就不需要继续。
只需要将代码稍微修改即可达到目的: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 存储结果的结构体,里面包含r和s两个数组,分别保存最佳收益和最佳收益时的分段数值 */ struct result { int* r; int* s; int len; result(int l) : r(), s(), len(l) { r = new int[len]; s = new int[len]; r[0] = 0; } ~result() { delete[] r; delete[] s; } }; result* extended_bottom_up_cut_rod(int p[], int n) { result* res = new result(n + 1); int q = -1; //外层的循环代表的是保留的不切割的那段 for (int i = 1; i <= n; i++) { //内层的循环代表的是要分割的,且要求出最佳分割的那段 for (int j = 1; j <= i; j++) { if (q < p[j] + res->r[i - j]) { q = p[j] + res->r[i - j]; res->s[i] = j; } } res->r[i] = q; } return res; } int main() { int p[] = { 0, 1, 5, 8, 9, 10, 17, 17, 20, 24, 30 }; int n = 9; result* res = extended_bottom_up_cut_rod(p, n); cout << "最佳收益:" << res->r[9] << endl; //循环输出实际的最佳分割段长 cout << "分段情况:"; while (n > 0) { cout << res->s[n] << ' '; n = n - res->s[n]; } delete res; return 0; }
运行上面程序,我们就可以的得到长度为9的钢管的最佳收益以及对应的切割情况:
最佳收益:25
分段情况:3 6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cyp331203/article/details/4280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