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android style c class blog code
在《Effective Java 2nd Edition》中,第6条“消除过期的对象引用”提到,虽然Java有 垃圾回收机制,但是只要是自己管理的内存,就应该警惕内存泄露的问题,例如的对象池、缓存中的过期对象都有可能引发内存泄露的问题。书中还提到可以用 WeakHashMap来作为缓存的容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之前也确实遇到过类似问题,但是没有接触过“弱引用”相关的问题,于是查阅了一些资料。 《Java 理论与实践: 用弱引用堵住内存泄漏》一文也指出了使用全局的Map作为缓存容器时发生的内存泄露问题,介绍了如何使用hprof工具来找出内存泄露,并分析了如何使用 弱引用来防止内存泄露,还分析了WeakHashMap的关键代码,非常有参考价值。但是这篇文章遗漏了几个很重要的需要注意的地方,也缺少一段实验代 码,本文将会做出适当补充。 1、四种引用 从JDK1.2版本开始,把对象的引用分为四种级别,从而使程序能更加灵活的控制对象的生命周期。这四种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 强引用:平时我们编程的时候例如:Object object=new Object();那object就是一个强引用了。如果一个对象具有强引用,那就类似于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垃圾回收器绝不会回收它。当内存空 间不足,Java虚拟机宁愿抛出OutOfMemoryError错误,使程序异常终止,也不会靠随意回收具有强引用的对象来解决内存不足问题。 软引用(SoftReference):如果一个对象只具有软引用,那就类似于可有可物的生活用品。如果内存空间足够,垃圾回收器就不会回收它,如果内存 空间不足了,就会回收这些对象的内存。只要垃圾回收器没有回收它,该对象就可以被程序使用。软引用可用来实现内存敏感的高速缓存。 软引用可以和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如果软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垃圾回收,Java虚拟机就会把这个软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 的引用队列中。 弱引用(WeakReference):如果一个对象只具有弱引用,那就类似于可有可物的生活用品。弱引用与软引用的区别在于: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拥有更 短暂的生命周期。在垃圾回收器线程扫描它 所管辖的内存区域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不管当前内存空间足够与否,都会回收它的内存。不过,由于垃圾回收器是一个优先级很低的线程, 因此不一定会很快发现那些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 弱引用可以和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如果弱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垃圾回收,Java虚拟机就会把这个弱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 的引用队列中。 虚引用(PhantomReference):“虚引用”顾名思义,就是形同虚设,与其他几种引用都不同,虚引用并不会决定对象的生命周期。如果一个对象 仅持有虚引用,那么它就和没有任何引用一样,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垃圾回收。 虚引用主要用来跟踪对象被垃圾回收的活动。虚引用与软引用和弱引用的一个区别在于:虚引用必须和引用队列 (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当垃圾回收器准备回收一个对象时,如果发现它还有虚引用,就会在回收对象的内存之前,把这个虚引用加入到与之 关联的引用队列中。程序可以通过判断引用队列中是否已经加入了虚引用,来了解被引用的对象是否将要被垃圾回收。程序如果发现某个虚引用已经被加入到引用队 列,那么就可以在所引用的对象的内存被回收之前采取必要的行动。
Map<String, SoftReference<Bitmap>> iconCache=new HashMap<String, SoftReference<Bitmap>>(); if (iconCache.containsKey(iconname)) { SoftReference<Bitmap> softref = iconCache.get(iconname); if (softref != null) { Bitmap bitmap = softref.get(); if (bitmap != null) { iv_book.setImageBitmap(bitmap); } else { loadimage(iv_book, book, iconname); } } } else { loadimage(iv_book, book, iconname); } iconCache.put(iconname,new SoftReference<Bitmap>(bitmap));
Android学习笔记_78_ Android开发中使用软引用和弱引用防止内存溢出,布布扣,bubuko.com
Android学习笔记_78_ Android开发中使用软引用和弱引用防止内存溢出
标签:android style c class blog code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lbangel/p/3752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