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支付宝正式对外公布了“未来医院”计划,11月马云在互联网大会上放出豪言,30年后,让医生失业,此观点一出,引来一片哗然。马云惯于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善于爆出犀利观点,引领一众粉丝,一呼百应,一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就足以让万千粉丝热血沸腾。
马云的“未来医院”计划出台后,他毫不讳言自己有个“医疗梦”。未来就诊将在家中完成”、“未来医院颠覆传统就诊模式”、“未来三十年,医生将找不到工作”等论调,无疑为医疗界、科技圈投下一枚话题炸弹。
然而,梦想丰满,现实骨感。
梳理“未来医院”的就诊流程,大体是这样的:线上挂号、候诊——线下问诊——线上检查缴费——线下检验——线上取报告——线下诊断——线上药品缴费——线下取药治疗。
然而,眼下的“未来医院”无疑存在两大硬伤。
一是多数医院与医保对接不畅。医保对接当然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各地政府对医保系统改革的态度和决心问题。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通过医保买药是常识和习惯,对于各地政府而言,医保网络对接后药品控制和安全问题也必须考虑。对接医保,路阻且长。
二是和医院的利益协调问题。现有的行业生存模式是以药养医,如果不考虑对医院、医生进行补贴,阿里搭建的处方药的抢单平台将直接切掉医院的大部分盈利,马云的生意越大,医院就越亏钱,医院会答应么?
所以尽管马云靠着电商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布局移动医疗也绝对不差钱,但是医疗领域不同于传统的B2C电商,不是有钱就可以任性的行业。纵观当下活跃的移动医疗企业,都在忙着圈钱融资圈患者,都将关注点放在了圈患者上面,更是不惜砸钱补贴患者来抢占市场。
但大多数人都忘了,患者是听医生建议的,医生才是医疗的核心,也是最大的稀缺资源。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如果没有一批优质的医生,都是纸上谈兵。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传统卖消费品的方式来卖医疗服务,肯定不会走的长远。所以移动医疗别任性,有钱还得有医生。
而我国大多数医生是事业单位人,不是自由人,只能受雇于一家医院。中国医生的不自由性决定了医生是依附在医院这个庞大的组织之上,所以移动医疗若想获得大批的优质医生资源,将他们从“线下”搬到“线上”,必须要打通医院,从医院入手。
当然从医院入手,聚集医生,服务患者,这条移动医疗发展之路大家都想得到,移动医疗的创业者们也垂涎医院已久,但医院这块壁垒却不是可以轻易打进的。
在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亚洲国家,老百姓就医都是“认庙不认和尚”,老百姓与医生建立面诊关系是通过医院这个途径来搭建的,很少有直接是由患者指名道姓要找哪位医生来看病的(少数大牛、名医除外),在这个大前提下,一棒子就打死了很多产品。“XX医生”产品非常之多,他们所能构建的稳固的医患连接就只有前文括号里排除的那一部分,因为这类产品都是绕开了医院试图直接建立“医患”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弱连接,但是,如果他们能够想到比较巧妙的办法通过圈患者反过来圈医生,倒也还是能够产生比较好效果的,比如杏仁医生。
在这个逻辑之下,都有哪些公司是服务医院来谋取天下的呢?挂号网?趣医网?还是传统的HIS厂商?
挂号网得了医院吗?对,他们坐拥遍布23省的900家公立医院,在互联网上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挂到号,据说其用户规模达到3700万,成功挂号量达到了2300多万人次,市场份额国内第一。再加上腾讯助其一臂之力,看起来这天下非他莫属了。
笔者有幸参与了一些朋友的市场调研工作,走访了五湖四海数十家医院,竟然发现原来即便是行业大佬挂号网,离医院其实也还是有些距离,首先,他们有很多医院看起来是可以挂号的,但却只有少量的专家号源;其次,他们与医院的数据交换有很多医院是通过EXCEL的方式传给医院的。当然了,反过来想,他们采取这样与医院轻度接触的方式,圈起医院来非常快,也难怪会成就他们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
再看趣医院,这个产品源自京颐,京颐算是传统的HIT厂商了,按照上面这么一说,他们有机会了,他们天生就是帮医院干活,挣医院的钱,离医院可近了,也懂医院。但是,仔细体验其产品,似乎还有些差距,估计还有段路要走。看来,以他们为代表的传统HIS厂商,虽然有经验,但在打造互联网产品之路上,要些时日来磨合。
如此一来,热闹了一年的移动医疗还有别的模式代表吗?
2014年无疑是移动医疗企业的丰收之年,这一年中发生了80余起融资案例,是2008年~2013年该领域所有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三倍,BAT大佬的大手笔投资更是一次次刷新了行业新高度,那么,这会移动医疗是元年吗?
笔者不才,却不敢苟同,也不敢妄加评论,个中端倪,仅限于个人推测,谁能笑到最后,还真说不好。但笔者坚持认为,只有服务好医院、医生、患者,才有可能改变这个世界,不是“移动医疗”,而是“医疗移动”。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romantichjwhjwhjw/article/details/4296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