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AOP(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面向方面编程),可以说是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对象编程)的补充和完善。
我们说了这么久的OOP,对于OO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OO的伟大让我们一度折服.OOP引入封装、继承和多态性等概念来建立一种对象层次结构,用以模拟公共行为的一个集合。可当我们需要为分散的对象引入公共行为的时候,OOP则显得无能为力。
也就是说,OOP允许你定义从上到下的关系,但并不适合定义从左到右的关系。例如日志功能。日志代码往往水平地散布在所有对象层次中,而与它所散布到的对象的核心功能毫无关系。对于其他类型的代码,如安全性、异常处理和透明的持续性也是如此。这种散布在各处的无关的代码被称为横切代码,在OOP设计中,它导致了大量代码的重复,而不利于各个模块的重用。
而AOP技术就不同了,它利用“横切”技术,剖解开封装的对象内部,并将那些影响了多个类的公共行为封装到一个可重用模块,就是我们所说的“Aspect”,切面(或方面),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如果不用AOP的横切技术,我们的开发是怎样的情形呢?
1.用于日志记录的代码和业务代码缠绕在一起。复杂程度增加,容易引起混乱。
2.更改日志记录方式可能引发N处修改,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使可行,也会令很多人恶心吧。
所以,在系统的需求分析之初,就要利用AOP的思想,划分出核心业务和各模块公用业务,分别设计开发。说得专业一点,就是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在实现了诸如日志、事务管理、权限控制等公用业务(横切关注点)的逻辑后,开发人员就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同时,这些封装好了的公共模块,可以最大限度地复用于商业逻辑的各个部分,既不需要开发人员作特殊的编码,也不会因为修改公共模块的功能而影响具体的业务功能。
用两张图来对比说明一下AOP的好处:
第一张图中,多条业务都需要对数据对象的权限验证,所以每个业务都要分别实现权限验证的功能,或者使用同一个功能但每个业务内都要有权限验证的功能代码。
而第二张图中,多个业务所涉及的公共功能被封装成一个权限验证的公共模块,它像一把利刃,将各业务横切得到一个切面,为它们提供功能,然后又悄无声息地将业务还原。两种业务逻辑无交集。
在ITOO中,我使用filter实现。首先和各子系统约定action命名规则。异常日志和操作日志的filter代码如下:
剩余部分便是在Global中注册filter,并声明全局变量。
日志和缓存以及导入导出功能都是后期在架构上丰富起来的,作为底层开发人员,我们力求将功能和方法封装得简单易用,导入和日志两部分都是AOP的实现,为完成离散方面的分析,实际上在开发团队里指定一位精于该项工作的人员即可。
AOP的优势在于,它提供解决某一问题的持久简单的方案,这一方案强调了未来功能的重用性和易维护性:如不需要在整个应用程序中一遍遍重新编写日志代码,AOP使得仅仅编写日志方面成为可能,并且可以在这之上为整个应用程序提供新的功能。总之,需要编写的
代码量减少了… 时间节省了… 成本降低了…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zhuanzhe117/article/details/4306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