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移动开发 > 详细

手机百度前端工程化之路

时间:2015-02-04 12:17:42      阅读:22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本文将围绕我半年来在移动前端工程化做的一些工作做的总结,主要从 localstorage缓存和版本号管理 , 模块化 , 静态资源渲染方式 三个方面总结手机百度前端一年内沉淀的解决方案,希望对大家移动开发有所帮助。

一年前存在的问题

可能因为之前项目节奏紧,人力不足原因,一部分phper承担了前端的工作,于是暴漏了一些问题。

粗暴的一刀切

从第一次在厂子写代码开始,就被前辈告诉移动页面,所以的静态资源都要内嵌,即写在scriptstyle内,这样的好处是,网络情况不好的时候,减少http请求。因为2G等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多开一个http请求,对手机资源消耗是巨大的,比如我们在手机信号不好的地方,访问网络,耗电量会急剧增高。

但是随着3G,甚至4G的普及,实际统计显示,手机百度上2G用户不到30%,所以上面提到的这种一刀切的方案是不妥的。

不成规矩

第二个问题是没有规范和模块化的问题。大家写码都是 意识流 ,除了都是用zepto.js之外,没有沉淀下模块。碰到以前写过的代码,都是ctrl+c + ctrl+v。这种粗放的方式,虽然可以暂时解决问题,但是当出现之前的一段代码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比如新版app发布,之前的代码需要做兼容和升级),需要遍历所有的代码,挨个修改,麻烦!

高度耦合的工作流程

第三个问题是前端角色问题,现在组内的开发是前后端分离的,使用smarty模板,因为产品是hybridAPP,所以较传统前端,增加了客户端RD的联调成本。前端几乎都是在联调和等待的状态,跟后端联调smarty数据接口和客户端联调js接口。有时候必须要等接口出来联调通过了之后,才能继续写码,造成了人力的浪费。如何解放前端人力,解决开发联调耦合的问题迫在眉睫。

技术分享

引入FIS解决方案

FIS 是厂子用的一套前端集成解决方案,从开发、调试到打包上线各个环节都覆盖了。用成龙大哥的话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后来发现很黑很亮很柔。。。不管自己用,还推荐给其他团队使用。”

Fex那边很多文章在说FIS,我自己也写过一篇《FIS和FISP的使用心得》,所以这里就不赘余,直接重点说下我基于FIS做的一些解决方案。

解决联调成本

第一部分提到的高度耦合的工作流程,分别使用fis本地联调和chrome扩展来切断phper、crd跟fe的联调线路,达到提前自测,提前跑通整个流程。

FIS本地调试

FIS的本地调试功能可以用于解决phper和FEer的问题,分别有模拟smarty模板数据,模拟Ajax接口等功能。我们将rewrite规则和联调的模拟数据,分别写在了server.conftest文件夹

关于FIS的本地联调工作,就不多说了,FIS的官网文档有详细的说明

chrome扩展模拟webview接口

为了解决客户端注入js接口的方法,我们通过chrome扩展来实现了。通过chrome的content script方式,在页面渲染之前提前注入模拟webview的js,这样页面在下载渲染的时候在调用js接口就不会报错。

除了模拟webview接口之外,还将手机百度APP开发中常用的工具,和调试功能都集成到这个chrome扩展中。总体的效果如下图: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chrome扩展的开发过程中,遇见了很多困难,最后通过查资料一一解决了,整个工具开发就用了一个周末的时间,之后是零零碎碎的需求。因为更新比较频繁,还引入了自动检测更新的功能。

内嵌静态资源做localstorage缓存

因为上面说的原因,页面用到的静态资源都是嵌入到页面中,这种渲染的方式我们叫做inline模式

inline模式每次都下发全量代码的方式的确蛋疼,影响页面速度。不难想到后来大家都用了localstorage来缓存inline的代码,这种渲染方式可以叫:localstorage+inline的方式。

手机上的 webview 对 html5 的 localstorage做了不错的支持,经过我们抽样统计,手机百度的搜索结果页面用户中,大约有76%支持localstorage。嗯,做localstorage缓存。

localstorage缓存解决方案

现在有很多localstorage的解决方案,是每次都下发一个版本号信息的config文件,页面加载完毕后,拿着这个config文件跟缓存的localstorage文件校验版本号,发现有有更新,则二次拉取新的内容,再缓存新内容和新版本号到localstorage。

在移动上,我们想避免这次二次拉取,于是我们采用cookie的方式来存储版本号信息,这样一次访问,http请求头会将cookie带到后端,后端直接判断版本号,并且下发代码。

具体方案如下:

  • 使用cookie记录localstorage版本号信息
  • 上线时通过打包工具,将所有需要缓存的文件依次计算md5值之和string,然后对string取md5作为版本号
  • 用户访问页面的时候,将cookie带给后端程序,判断两个版本号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就下发全量代码
  • 前端负责判断localstorage支持情况,不支持则写一个特定cookie值,支持则写入localstorage版本号
  • cookie过期时间是一周

当然,这种解决方案相对简单,相信很多移动前端团队也在使用,也会有人说:“我们都用外链。” 前面说了,我们产品网络比较复杂,只能为了2G用户做了妥协

上面解决方案的问题

上线之后,因为页面内嵌的js和css都缓存到localstorage,页面大小变小了,的确用户访问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嗯,看上去很好~

但是,这又是一个 一刀切 的方案:

  • 业务层代码和基础层代码级别一样:像zepto这种一年更新一次都算多的基础层代码,会因为业务逻辑代码频发更改而重新下发
  • 对于一个域名只有一个页面的页面是个好办法,页面多了,公共的代码就少了
  • 对于一个版本号来说,不能将所有的页面缓存代码都控制住,最后的结果就是在不停的权衡究竟缓存的是什么

现在也许部分童鞋就想到了,为啥不多存几个版本号cookie,那样不就可以多缓存一些代码吗?

cookie多了,http请求头会变大,http请求头太大,会对速度产生很大影响,当cookie总量超过800字节,速度会陡升,加上我们用的域名很多兄弟团队都在使用,如果放开口子任其发展,最后一定会一发不可收拾。

PS:年前参与一个速度优化项目,其中一个优化方式就是减少cookie,减少请求头中的cookie,在慢速网络的速度提升有明显提高!

ok,继续探索……

localstorage细粒度缓存

上面的localstorage版本号解决方案,是将md5值存在一个cookie,一个md5值32位,即使使用一半也16位,加上cookie的key,怎么也要20个字节以上,我们能不能利用20~100个字节,尽量缓存更多的缓存文件版本号信息呢?

于是我们开始了localstorage版本号细化的工作。

  1. 梳理可以缓存的静态资源,将文件分为:基础层、通用层和业务逻辑层,缓存的主要是基础层和通用层的代码
  2. 指定cookie的value值格式,为了缓存更多的版本号信息,我们不再使用md5做版本号信息,而是规定了下面的格式:jA-V_cB-V,即jA和cB代表缓存的文件名,保持两位(j代表js,c代表css,t代表前端js模板文件,);V代表版本号,保持一位,版本号是36进制的,当版本号要超过一位时,从0开始重新记录;按照每周上线一次的情况,cookie时间是一周,36个版本号可以够我们用的
  3. 将需要缓存的文件统一放在一个路径下管理

这样做了之后,就是用脚本做缓存文件自动更新版本号了,开始想到的是通过svn hook的方式,当有新的ci时,计算md5值,写入一个版本号config文件。上线时比较线上config和svn中的config,如果不一样就升版本号。但是每次ci都做一次的方式又多此一举、略显蛋疼,最终的方案是在上线脚本中做了一些工作,没有使用svn hook:

  1. 对缓存文件路径下的文件做md5,生成一张map
  2. 去线上拉取最新的版本号config文件,跟第一步生成的map做比较,不一样则版本升高

localstorage多维度缓存

上面的解决方案还是不够完美,总感觉存的东西还是少,所以又做了一个 多维度cookie版本方案 。

我们把cookie看成可以两个维度来存储: 域名 和 路径 。

举例

域名A.baidu.com下,有三个产品:新闻、视频和小说,分别放在三个path:

  • A.baidu.com/news
  • A.baidu.com/video
  • A.baidu.com/novel

那么新闻、视频和小说,各自有各自的通用代码,比如:通用样式,通用js组件。这样我们在设置cookie的时候指定相应的path,则可以实现多维度缓存

开启localstorage缓存

为了实现localstorage的缓存,我们增加了FISLocalstorage类来处理cookie,下发缓存代码,将FIS扩展smarty的 <%html%> 标签进行了修改,增加了localstorage属性,即下面代码就可以将页面开启缓存:

<%html localstorage="true"%>
//something~
<%/html%>

模块化

为了解决重复代码的问题,我们开始结合FIS来做模块化,像seajs、requirejs这些CMD、AMD框架,是后加载的,即用什么就拉取什么,属于异步模块。js为了实现异步模块,而大量的代码在处理模块依赖关系。在移动上,我们不希望这样,我们希望在后端维护模块的依赖关系,当我require一个模块的时候,会按照依赖关系,依次输出。

我写了一个Bdbox的AMD规范的模块化基础库,然后在FIS编译时,包裹AMD的define外层,并且可以生成一张加载资源表,当使用<%widget%><%require%><%script%>标签内使用require这些smarty扩展标签时,会通过php来动态维护模块依赖。

关于FIS的模块化和静态资源管理,厂子FIS开发团队同学有一篇文章《如何高效地管理网站静态资源

模块化举例

现在页面要引入 moduleA 模块,而 moduleA 依赖于 moduleB 和 moduleC ,moduleB 和 moduleC 又有自己的依赖模块,如果不先输出 moduleB 和 moduleC 的依赖模块,直接执行 moduleA的 define 函数会报错的,因为 moduleA 模块依赖的moduleB 和 moduleC 还没有达到 ready 的状态。

有时候甚至更加复杂的依赖关系: 技术分享

这时候通过《如何高效地管理网站静态资源》文章提到的,FIS编译后会得到的模块依赖关系表:map.json,来做动态模块依赖管理。

通过修改fis编译脚本,将模块依赖文件内容放到map.json中,当使用smarty扩展语法标签的时,php会自动读取map.json,然后将依赖解析出来,提前将moduleA依赖的模块都在其 code>define 之前引入,所以下面的两种代码写法:
```smarty
<%require name="common:bdbox/moduleA"%>`
<%或者%>
<%script%>
var moduleA = require(‘common:bdbox/moduleA‘); <%/script%>
```
实际输出的html代码是:

<script>
    define(‘common:bdbox/moduleB‘, function(){
        //A依赖模块B
    });
    define(‘common:bdbox/moduleC‘, function(){
        //A依赖模块C
    });
    define(‘common:bdbox/moduleA‘, function(){
        //模块A
        var C = require(‘common:bdbox/moduleC‘);
        var B = require(‘common:bdbox/moduleA‘);
    });
    var moduleA = require(‘common:bdbox/moduleA‘);
</script>

对于不是模块的js或者css文件,如果使用了<%require%>,则主动使用file_get_contents来读取内容。

Q & A

  • 为啥不直接用seajs和requirejs?
    • 太大,逻辑复杂,不适合移动页面
  • 为啥不用FIS自己的modjs,而自己重复造轮子?
    • Bdbox不仅仅是个AMD库,还是一个基础库,维护命名空间和工具类
  • 为什么命名不是标准的AMD规范?
    • 命名中的common:bdbox/moduleA,common是命名空间,一个项目会由很多页面模块(此模块是产品template模块,不是前端模块)组成,通过命名空间可以快速定位对应的map.json, 而bdbox/moduleA是实际的AMD模块名

静态资源引入模式

上面所有的关于静态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 一刀切 的方案在做优化,而没有利用http本身的cache,实际上:在3G、wifi甚至4G的环境中,http cache的方案,在易用性和兼容性上面要比localstorage+inline内嵌静态资源的方式要好。

而且从手机百度真实的用户网络类型统计来说,3G+wifi已经达到75%以上,如果能结合wise团队提供的ip测速库和公司的CDN服务,会有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来说,如果可以根据网络类型和用户真实网络速度,自由选择在localstorage+inline和CDN方案之间切换就更好了。于是我们做到了!一种新的渲染方式出现了:CDN+combo

再说这种渲染方式之前,先梳理下上面提到的一些名词:

  • inline模式 :即所有的静态资源都内嵌到页面,最古老的一刀切方案
  • tag模式 :即使用script和link标签,引入外链的js和css,pc上面常用,2G满网速不适合
  • localstorage+inline模式 :一刀切的优化版,将inline的公共静态资源利用html5 的localstorage缓存做本地存储
  • CDN+combo模式 :即利用tag模式,将资源外链,结合CDN和http cache做好缓存,combo提供模块化代码的打包合并服务

好,继续那模块化说的moduleA模块依赖moduleB和moduleC来说,经过 tag模式 ,会输出下面的html:

<script src="http://xxx/bdbox/moduleC.js"></script>
<script src="http://xxx/bdbox/moduleB.js"></script>
<script src="http://xxx/bdbox/moduleA.js"></script>
<script>
    var moduleA = require(‘common:bdbox/moduleA‘);
</script>

这样模块化的代码经常成了网页的瓶颈,因为模块化存在,造成了更多的外链!下面我们需要一个CDN+combo服务,来合并http请求。

因为smarty的扩展语法,结合之前生成的map.json,我们实现了模块化依赖关系后端自动处理依赖,然后选择最合理的输出顺序。这时候我们不是直接输出对应的tag或者inline内容,而是将它合并到一个combo服务对应的URL,统一输出!

<script src="cdn-combo-server?file=bdbox/moduleC,bdbox/moduleB,bdbox/moduleA"></script>

渲染模式智能切换

如何根据用户网络环境智能切换渲染方式呢?我继续改造了smarty的<%html%>标签,添加属性rendermode,通过wise测速库和手机百度客户端传给我们的网络类型,选择不同的rendermode方式:

<%if ($slow_network || $nettype==‘2G‘) && $support_localstorage %>
    <%html rendermode="inline" localstorage="true"%>
<%elseif $fast_network%>
    <%html rendermode="combo"%>
<%else%>
    <%html rendermode="inline"%>
<%/if%>
//……
<%/html%>

拆分父子模板

上面的方案,我们如果逐个页面去写代码,改方案,想想就蛋疼,所以我们拆分了父子模板,从框架本身来分,一个module对应一个父模板,其他子模板使用smarty的extends标签实现继承关系。

经过模板拆分后,子模板专注于做业务,父模板专注于做解决方案,而且也方便了抽样和统计。

其他

  • 规范方面,已经整理了详细的编码规范和js常见编码问题;
  • 引入jslint和csshint对代码质量进行把控
  • 前端文档,在js代码中增加jsdoc规范的注释,自动通过jsdoc生成前端文档

总结

  • FIS带给我们一整套的前端继承解决方案,是上面所有解决方案的骨架
  • 开发流程上,通过工具来解耦,减少联调等待时间,提高前端工作效率
  • 父子模板拆分,有利于父模板做解决方案
  • 拒绝一刀切的解决方案,做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 最后,我们把上面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放在一个单独的前端common模块中

试想一下,如果2015年,用户都用上了4G,那么我们需要将父模板的rendermode改成 rendermode="combo"就可以全部切到 CDN+combo 的渲染方式上,这得减少了多少工作量啊:)

手机百度前端工程化之路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wpbars/p/4271790.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