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com http style blog class div img c log t size
C语言编写的bmp读写程序 建议先把bmp的数据存储格式了解下
////////////////////////////////////////////////////////////////////////////////////////////////////////////////////////////////////////////////////
一、BMP文件结构
BMP文件组成
BMP文件由文件头、位图信息头、颜色信息和图形数据四部分组成。
BMP文件头
BMP文件头数据结构含有BMP文件的类型、文件大小和位图起始位置等信息。
其结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tagBITMAPFILEHEADER
{
WORDbfType; //
位图文件的类型,必须为BM
DWORD bfSize; // 位图文件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WORDbfReserved1; //
位图文件保留字,必须为0
WORDbfReserved2; //
位图文件保留字,必须为0
DWORD bfOffBits; //
位图数据的起始位置,以相对于位图
// 文件头的偏移量表示,以字节为单位
}
BITMAPFILEHEADER;
3.
位图信息头
BMP位图信息头数据用于说明位图的尺寸等信息。
typedef struct
tagBITMAPINFOHEADER{
DWORD biSize; //
本结构所占用字节数
LONGbiWidth; //
位图的宽度,以像素为单位
LONGbiHeight; // 位图的高度,以像素为单位
WORD
biPlanes; // 目标设备的级别,必须为1
WORD biBitCount//
每个像素所需的位数,必须是1(双色),
//
4(16色),8(256色)或24(真彩色)之一
DWORD biCompression; //
位图压缩类型,必须是 0(不压缩),
//
1(BI_RLE8压缩类型)或2(BI_RLE4压缩类型)之一
DWORD biSizeImage; //
位图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LONGbiXPelsPerMeter; //
位图水平分辨率,每米像素数
LONGbiYPelsPerMeter; //
位图垂直分辨率,每米像素数
DWORD biClrUsed;//
位图实际使用的颜色表中的颜色数
DWORD biClrImportant;//
位图显示过程中重要的颜色数
} BITMAPINFOHEADER;
4.
颜色表
颜色表用于说明位图中的颜色,它有若干个表项,每一个表项是一个RGBQUAD类型的结构,定义一种颜色。RGBQUAD结构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tagRGBQUAD {
BYTErgbBlue;//
蓝色的亮度(值范围为0-255)
BYTErgbGreen; //
绿色的亮度(值范围为0-255)
BYTErgbRed; //
红色的亮度(值范围为0-255)
BYTErgbReserved;// 保留,必须为0
}
RGBQUAD;
颜色表中RGBQUAD结构数据的个数有biBitCount来确定:
当biBitCount=1,4,8时,分别有2,16,256个表项;
当biBitCount=24时,没有颜色表项。
位图信息头和颜色表组成位图信息,BITMAPINFO结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tagBITMAPINFO {
BITMAPINFOHEADER
bmiHeader; // 位图信息头
RGBQUAD bmiColors[1];
// 颜色表
} BITMAPINFO;
5.
位图数据
位图数据记录了位图的每一个像素值,记录顺序是在扫描行内是从左到右,扫描行之间是从下到上。位图的一个像素值所占的字节数:
当biBitCount=1时,8个像素占1个字节;
当biBitCount=4时,2个像素占1个字节;
当biBitCount=8时,1个像素占1个字节;
当biBitCount=24时,1个像素占3个字节;
Windows规定一个扫描行所占的字节数必须是
4的倍数(即以long为单位),不足的以0填充,
一个扫描行所占的字节数计算方法:
DataSizePerLine=
(biWidth* biBitCount+31)/8;
//
一个扫描行所占的字节数
DataSizePerLine= DataSizePerLine/4*4; //
字节数必须是4的倍数
位图数据的大小(不压缩情况下):
DataSize=
DataSizePerLine* biHeight;
标签:com http style blog class div img c log t size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lidabo/p/370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