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几周前我在不同的地方读到了有关C#6的一些新特性。我就决定把它们都收集到一起,如果你还没有读过,就可以一次性把它们都过一遍。它们中的一些可能不会如预期那样神奇,但那也只是目前的更新。
你可以通过下载VS2014或者安装这里针对visual studio2013的Roslyn包来获取它们。
那么让我们看看吧:
$的作用是简化字符串索引。它与C#中那些内部使用正则表达式匹配实现索引的动态特性不同。示例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var col = new Dictionary< string , string >() { $first = "Hassan" }; //Assign value to member //the old way: col.$first = "Hassan" ; //the new way: col[ "first" ] = "Hassan" ; |
VB编译器中早已支持异常过滤器,现在C#也支持了。异常过滤器可以让开发人员针对某一条件创建一个catch块。只有当条件满足时catch块中的代码才会执行,这是我最喜欢的特性之一,示例如下:
1
2
3
4
5
|
try { throw new Exception( "Me" ); } catch (Exception ex) if (ex.Message == "You" ) |
据我所知,没有人知道C# 5中catch和finally代码块内await关键字不可用的原因,无论何种写法它都是不可用的。这点很好因为开发人员经常想查看I/O操作日志,为了将捕捉到的异常信息记录到日志中,此时需要异步进行。
1
2
3
4
5
6
7
8
|
try { DoSomething(); } catch (Exception) { await LogService.LogAsync(ex); } |
这个特性允许开发人员在表达式中定义一个变量。这点很简单但很实用。过去我用asp.net做了许多的网站,下面是我常用的代码:
1
2
3
|
long id; if (! long .TryParse(Request.QureyString[ "Id" ], out id)) { } |
优化后的代码:
1
2
|
if (! long .TryParse(Request.QureyString[ "Id" ], out long id)) { } |
这种声明方式中变量的作用域和C#使用一般方式声明变量的作用域是一样的。
这一特性允许你在一个using语句中指定一个特定的类型,此后这个类型的所有静态成员都能在后面的子句中使用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using System.Console; namespace ConsoleApplication10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 args) { //Use writeLine method of Console class //Without specifying the class name WriteLine( "Hellow World" ); } } } |
C# 6 自动舒适化属性就像是在声明位置的域。这里唯一需要知道的是这个初始化不会导致setter方法不会在内部被调用. 后台的域值是直接被设置的,下面是示例:
1
2
3
4
5
6
7
8
|
public class Person { // You can use this feature on both //getter only and setter / getter only properties public string FirstName { get ; set ; } = "Hassan" ; public string LastName { get ; } = "Hashemi" ; } |
呼哈哈,主构造器将帮你消除在获取构造器参数并将其设置到类的域上,以支持后面的操作,这一痛苦. 这真的很有用。这个特性的主要目的是使用构造器参数进行初始化。当声明了主构造器时,所有其它的构造器都需要使用 :this() 来调用这个主构造器.
最后是下面的示例:
1
2
3
4
5
6
|
//this is the primary constructor: class Person( string firstName, string lastName) { public string FirstName { get ; set ; } = firstName; public string LastName { get ; } = lastName; } |
要注意主构造器的调用是在类的顶部.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gc2013/p/4383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