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上节介绍了android tv app 与android mobile app 的一些表现形式的不同。在实际编程中需要很多的焦点处理,而焦点处理有经常是在事件传递函数内处理的。所以本节做个android 事件传递与焦点处理的小结。另既然描述到android事件传递不可避免就涉及到了android手势拦截。这也是对原有知识认识的一个补充,因为之前涉及到安卓事件传递就是为了做手势拦截,以至于当看到代码在手势分发函数里处理tv的焦点,与界面移动填充时。一时有点迷糊,为什么是写在dispathKeyEvent里不是写在onInterceptTouchEvent里。原因就是因为这是在事件传递流程里处理焦点,而不是在事件传递流程里拦截事件。
2、Android简单的事件传递流程
提到android事件传递流程肯定会涉及到几个以下几个函数
函数 |
说明 |
备注 |
dispathTouchEvent (MotionEvent ev) |
事件分发(手势分发) |
触摸屏-手机 |
dispatchKeyEvent(KeyEvent event) |
事件分发 |
遥控- tv |
onInterceptTouchEvent |
事件拦截(手势拦截) 返回true: 事件被拦截,事件传递给自己的 onTouchEvent 返回false:事件继续传递 |
ViewGroup才有 |
onTouchEvent |
事件处理 返回true:事件被消费终止传递 返回false:继续传递 |
|
表1
Android事件传递有两种事件,一种是触摸屏的触摸事件,一种就是按键事件,键盘模式和遥控就用这种,不在熬述。dispathTouchEvent 和 dispatchKeyEvent 走的流程是一样的。
事件传递流程细节与源码的分析,网上有很多详细的描述,有些说的也是云里雾里,结合实际项目中的使用并参考:
PRE_andevcon_mastering-the-android-touch-system
事件传递从Activity的事件分发函数开始dispath… 如果没有事件消费最终在回到activty的ontouchEvent在子view被消费了,那就不会传到这个函数。
简单的Down事件的传递如下图和表1结合看:(事件未被消费)
图1
图2
关于拦截:对于拦截down事件后move/up 事件的传递比较复杂,实际使用中只要知道哪个view 是没有down事件的也就没有move/up 而且在实际项目中自己拦截的是move事件。onInterceptTouchEvent
public booleanonIntercept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事件拦截函数onInterceptTouchEvent是ViewGroup才有的函数。事件拦截(手势拦截)也是在自定义ViewGroup时才要做的。实际情况遇到的是,对于move事件在一些边界使用条件的时候要决定是让ViewGroup自己处理还是childView来处理。其中通过返回值确定是否拦截,false继续传递,true拦截给自己,流程见图1,图2。
3、dispathKeyEvent 与 dispathTouchEvent
事件分发函数,也是事件流程的调度函数。基类的dispath…函数决定了事件传递的方式,里面有涉及到调用onInterceptTouchEvent,和onTouchEvent函数。
做自定ViewGroup事件拦截是不需要重写dispath…的只要重写onInterceptTouchEvent这个函数就可以。所以之前也比较少见重写dispath…
但是在tv app里好多地方是重写了该函数。开始的时候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写在这里,后来看到每个dispathKeyEvent 函数都有调用super.dispathKeyEvent就明白了,重写dispathKeyEvent并没有影响事件的分发。只是相当于一个钩子挂在事件传递流程上来处理:点击按键手势时理焦点效果与界面效果,
4、焦点处理
手机app开发时焦点处理比较少,有就是editText有时候需要获取下焦点,或者移除下,其实也比较少处理。Tv里就比较多要处理,这里罗列下几个焦点处理函数
Activity |
|
View currentView = getCurrentFocus(); |
|
ViewGroup |
|
View currentView = findFocus(); |
|
View |
|
currentView.focusSearch(direction); |
找到指定方向最近的一个可获取焦点的view 如果没有返回null |
setClickedAble |
|
setFocusAble |
|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lckj686/article/details/44858387